首頁
專題簡報
歷史淵源
發展演變
戲偶達人
戲偶介紹
戲台呈現
操偶技術
靈魂元素
採訪紀實
調查歷程
研究團隊
網站地圖

 

 

 

 

 

 

 

 

 

 

 

 

 

 

時期區分 派別分類

 

    曾經風光,也是最受歡迎的偶戲--布袋戲十九世紀中期,在福建一帶蓬勃發展,泉、漳、潮儼然成為掌中戲重地,戲班的組成,也漸由個人轉為師徒相承,有不少福建藝師或自台灣前來習藝的藝師返台,將掌中戲流傳到台灣。

   

自武俠小說改編戲目

戲目常沿襲師承

《照片來源:薪火相傳隊拍攝於彰藝園

 

      台灣布袋戲的傳入,戲目沿襲師承,有南管、北管、潮調等各類戲曲。自民初以後,吸收台灣流行的戲曲如北管、平劇等轉入布袋戲後場,戲目除沿襲師承外,改變其他戲曲戲目。如改編通俗演義,章回小說,歷史戲,並創出劍俠戲,或改編自武俠小說,或自行創作。後人於演出時,將功夫應用到戲偶上施展,發揮的淋漓盡致,而開了金光戲的先河。民國四十二年間,新興閣第二團的鍾任壁,於演出「大俠百草翁」時,摒棄傳統的鑼鼓音樂,改奏西洋音樂和電影主題,並利用七彩燈光及炮火,增添戲劇的神秘性把精挑細琢的彩樓(舞台)改為彩繪的立體布景這種改良,主導了金光戲的出現。因為金光戲的興起,使得布袋戲團激增但為時不久,金光布袋戲就步入了全面衰退的情況。民國五十九年間五洲派的黃俊雄為布袋戲寫下了一夜光榮的歷史。他以「雲州大儒俠」一劇在台視連演了五百八十三集真的是「轟動武林驚動萬教」。電視布袋戲的全盛時期民間也再度掀起了請戲看戲的熱潮。劇中角色如史艷文、二齒、藏鏡人…等都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而戲中的口白也成了人們模仿的流行語言。

    布袋戲的發展,不論早期掌中戲、金光戲、到布袋戲,都和台灣社會發展發展脈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但因受到社會環境的變化,布袋戲逐漸式微。

  

▲各種醒目配件

金光戲戲偶

《照片來源:薪火相傳隊拍攝於明世界

 

 

參考資料 】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edu/include/index.php?title=history&item=legend布袋戲學習網

 

 

圖文資料:2015陽明薪火相傳隊撰寫

 

首頁 | 專題簡報 | 歷史淵源 | 發展演變 | 戲偶達人 | 戲偶介紹 | 戲台呈現 | 操偶技術 | 靈魂元素 | 採訪紀實 | 調查歷程 | 研究團隊 | 網站地圖

 

彰化縣陽明國中薪火相傳隊版權所有Copyright © Yang Ming Junior High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