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簡報
歷史淵源
發展演變
戲偶達人
戲偶介紹
戲台呈現
操偶技術
靈魂元素
採訪紀實
調查歷程
研究團隊
網站地圖

 

 

戲團組織 音樂樂器 服裝道具

 

 

      每一齣好的布袋戲一定有好的戲團組織,戲團組織必備要素就是戲台、演師、樂師、歌手以及協助燈光音樂的工作人員。

 

 戲台

     傳統布袋戲的舞台,名叫彩樓。民國以前,戲團常用的是「四角棚」,高寬各約四尺,深約一尺半,呈四方形,造形有如現代的佛龕。以四根柱子架著象徵性的屋頂,而構成一間三面皆空的大廳堂,也就是布袋戲偶的活動舞台。由於造型簡單,格局又小,至多只能供兩人同時操演。演師們為了吸吸觀眾,民初以來,再增大,精雕成「六角棚」,高和寬各約五、六尺,深約二尺,其精美雕刻可配合劇情的需要,可擺置桌椅等小道具。整個戲台,分為頂蓬、底座和龍柱三個部分,雕飾華美,可以分解裝運,拼合簡單,十分方便。

講究的彩樓,頂蓬有疊拱式的樑架,出跳式藻井為主結構,裝飾的飛簷、垂筒、斗拱、窗櫺等,亦極盡華麗之能事;龍柱的造型與工巧程度,絕不輸於常見的廟前大龍柱,真可說是雕樑畫棟。演出時,再全部貼上金箔,價值高昂,實非一般布袋戲團所能購置。因此,民國卅一年間,有人開始使用佈景舞台,頓時蔚成風潮; 從此以後,布袋戲團幾乎都改佈景演出,尤其是布袋戲進入戲院上演,為了適合逐漸變大的戲偶,擴大舞台的空間,傳統小戲台,更加派不上手場。

 

極盡華麗的彩樓

《www.pup2.idv.tw/阿德戲館》

佈景舞台《彰藝園》

演師演得活靈活現《明世界》

布袋戲團的靈魂人物《彰藝園》

 

 演師

      可說是布袋戲團的靈魂人物,通常也是戲團的「頭家」。撐持木偶演出的,分為「頭手」和二手等助手。頭手通常一人兼演數個角色,常常一人獨唱獨白,且熟悉擅長各種角色,各有特殊的聲調,一點也不混淆。 因為布袋戲極為特殊的定場詩唸唱或劇中進行中不多見的單口念白,關係一齣戲的好壞。

 不過一個人至多只能撐演兩個角色,如果是大場面,有六、七個角色同時出現,就得由助手撐演上場。因此,助手需和頭手具有相當的默契,演出時,口白和動作才不致於錯亂。當然,不論頭手或二手,兩手要把「柴頭尪仔」演得活靈活現,都得經長期的苦練。

演師撐持木偶《彰藝園》

佈景舞台 用布擋住演師《彰藝園》

 

▲TOP

 樂師

       布袋戲有所謂「三分前場,七分後場」,傳統的布袋戲團,後場音樂都是由樂師操作樂器,現場伴奏。樂師的陣容,也依戲團的大小而有不同的配置。通常較具規模的戲團,樂師大約四到六人。

  自「金光戲」盛行之後,漸漸改播放唱片或錄音帶音樂,曲風大量採用西洋音樂和流行歌曲。不過在正式劇場或各地文化中心巡迴公演,或一年一度的地方戲劇競技,後場音樂,仍採行現場伴奏。

       大致上來說,古典布袋戲主要成員包括前場的演師和後場的樂師,前場的演師善長「請尪仔」,他們是操弄戲偶和負責口白的靈魂人物;後場的樂師則精通各種後場樂器,他們負責整齣布袋戲的後場配樂。一齣布袋戲要能成功演出, 唯有前場與後場相互協調,合作無間。

      後場的音樂具擔任布袋戲中的下列功能

功能

表現

凝造氣氛

表達戲中人物的喜怒哀樂。

分別角色

分別生、旦、淨、末、丑、雜等角色。

分段作用

作用類似文章的標點符號。

連接場次

有換幕的效果,讓氣氛不冷場。

製造音效

如馬蹄聲、鳥叫聲…等

轉換空間

如起一首曲牌或鑼鼓點,就代表角色從甲地到乙地。

 

 

 歌手

       傳統布袋戲有些唱曲,常由頭手或樂師兼唱,三十年前金光戲出現之後,在後台主唱流行歌曲的女歌手,曾風行一時,但近年來已被唱片和錄音帶取代。

 

 

 其他

       包括專管燈光電氣及播放音樂的人員。

▲倒吊的戲偶 ▲雙層木板架置放播音設備及物品
照片來源:薪火相傳隊親自拍攝》

 

▲TOP

【參考資料】

http://content.edu.tw/local/kaushoun/wuga/drama/butai/#中國掌中藝術布袋戲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edu/include/index.php?title=costumes&item=info

 布袋戲學習網

 

 

圖文資料:2015陽明薪火相傳隊撰寫

 

首頁 | 戲團組織 | 音樂樂器 | 服裝道具

 

彰化縣陽明國中薪火相傳隊版權所有Copyright © Yang Ming Junior High Scho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