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專題簡報
歷史淵源
發展演變
戲偶達人
戲偶介紹
戲台呈現
操偶技術
靈魂元素
採訪紀實
調查歷程
研究團隊
網站地圖

 

 

戲團組織 音樂樂器 服裝道具

 

 

傳統配樂--- 

     與前後場最有關聯尚有音樂伴奏與口白 ,後場人員的配樂、口技表演、與前場文武劇情相配合,作出快板慢板演出,是一個布袋戲團的功力所在,布袋戲有句行話這麼說:「三分前場,七分後場」正說明了後場對於音樂或口白對於表現布袋戲精髓的重要性。傳統布袋戲表演的後場音樂,分為南管和北管兩種音樂風格,依據樂器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文場跟武場,南管布袋戲以文戲為主,特色是管弦合奏,以琵琶及洞簫為主樂,北管特色為鑼鼓打擊,音樂較熱鬧,娛樂性強,逐漸取代南管地位。

      布袋戲後場的樂器主要分為「管弦樂器」和「打擊樂器」。「管弦樂器」主要包括京胡、椰殼弦、大廣弦、月琴、洞蕭、笛子、嗩吶等。「打擊樂器」主要包括單皮鼓、通鼓、文鑼、武鑼、小鑼、梆子、拍板、鈸等在後場配樂方面,武場指只有節奏而無音高的打擊樂器,文場指有音高變化的拉弦、彈撥、吹管樂器的演奏。

▲通鼓

椰殼弦(二胡)

      武場樂器包括了鑼、小鑼、小鼓、通鼓、鈔、鈸、拍板等,而文場則包括二胡、嗩吶、拍板、月琴及笛子。而此配樂型態上可依劇種再細分為生旦戲、審場戲、武打戲、連台戲、摺子戲以及拳打戲。到了20世紀中期以後,後台配樂逐漸有了一些變化,例如引進了京劇的後台音樂,使用西方樂器和音樂、以歌手現場演唱歌曲,或

以錄音帶播放電子音樂等等。

      布袋戱每一檔戲皆有專人為片頭片尾作曲配樂之外,還有針對各個角色特質所設計的人物配樂,在人物出場時播放,並應戲份重點的不同而適時,其配樂多為佳作, 常帶動熱潮。樂器除了傳統的樂器外,也加上西洋的鋼琴、吉他、小提琴等,嘗試各種電子音樂混音,使得配樂所營造的氣氛更加多變動聽 。

     

▲代代相傳鑼鼓響

     有些人物除主題配樂之外,尚有歌唱戲,也會針對劇情需要製作好聽的歌曲。

   

▲大型音響喇叭

▲阿公轉換播放角色配樂

《照片來源:薪火相傳隊親自拍攝》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8%83%E8%A2%8B%E6%88%B2布袋戲

http://folkartist2.e-lib.nctu.edu.tw/collection/palm_edu/include/index.php?title=history&item=legend布袋戲學習網

 

圖文資料:2015陽明薪火相傳隊撰寫

 

 

首頁 | 戲團組織 | 音樂樂器 | 服裝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