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動機 -

- 社區簡介-

- 計劃概要-

 

  專題 研究動機

      升上高三時,我們必須分組進行學校的專題研究,當時我們以日本京都的伏見稻荷大社為研究主題。在搜尋「伏見稻荷大社相關資料時,最吸引我們的就是千本鳥居。當我們與老師分享專題內容時,老師提起高雄曾經也有神社,那就是現在的高雄忠烈祠,其山坡入口處的牌坊就是由當時的鳥居所改建。聽聞此事,我們十分訝異,生長在高雄的我們,對於自己故鄉的認識實在太有限,組員也回去和家人分享此事後,發現家人也不知道高雄神社一事,更不知道鳥居所代表的意義。

 

  因此,我們想透過網界博覽會的力量讓更多人了解高雄忠烈祠改建前的高雄神社的由來並探討「鳥居」的起源意義及分類。「鳥居」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個神聖的代表,進入「鳥居」後等於是進入了神聖的領域。而現在仍堅守在壽山南麓的「牌坊(鳥居)」仍眺望著大海,為我們守護著這美麗的故鄉,對於日文科學生的我們而言,更是別具意義。不論過往的改建背景如何,但「百和鳴 安樂業」(本專題名稱),百鳥鳴、眾民安,是我們對故鄉的祈願。

高雄忠烈祠  本小組拍攝


日本鳥居  本小組拍攝

TOP▲ 

地方社區簡介

  高雄市為港都城市,舊稱為打狗,本小組此次想介紹的為座落於高雄壽山的「高雄市忠烈祠」(「高雄神社」原址),其地址為高雄巿鼓山區忠義路30、32號,鼓山地區擁有許多高雄市定古蹟如:高雄武德殿、打狗英國領事館、西子灣蔣介石行館等,鼓山區更擁有不少的歷史建築,如舊打狗驛、舊三和銀行、西子灣 隧道及其防空設施等,這些前人所建立的建築見證了歷史的變遷,每一個建築的背後都有其典故。     


高雄港都  本小組拍攝


高雄武德殿  本小組拍攝


狗英國領事館  本小組拍攝


(
西子灣  本小組拍攝)

   「壽山」位於高雄市西南側的鼓山區,又稱為「柴山」,標高約為300m的小山。東側南側為高雄市的市區,西側則為台灣海峽。「壽山」自古被稱為打狗山,在日本統治時期大正9年(1920年)因打狗改稱為高雄後,打狗山則被稱為高雄山。其後,大正12年(1923年)為紀念當時的日本皇太子(後繼位成為昭和天皇)來台而改稱為「壽山」。

  「高雄神社」起源於1912年設於壽山下的「打狗金刀比羅神社」(「金刀比羅神社」在日本是供奉著海上交通之守護神) ,後於1920年更名為「高雄神社」並於1926年取得壽山山腰土地展開了遷建工程,其工程由1928年時開始動工並於1929年落成。其地理位置可眺望高雄港、鼓山、高雄市區等,現為高雄市名勝之一。

TOP▲ 

專題計劃概要

  帶隊老師時常與我們分享,要享受專題並發現新知專題就是為世上做一件好事,我們也十分認同老師所分享的觀念,此次的百鳥和鳴 安居樂業專題研究目的其一是為能了解故鄉--高雄,其二是希望能讓現今仍留存在這片土地上的過去繼續流傳下去,為此需要把日本的鳥居日本的神社境內概要進行研究及說明。組員們透過網路資源了解以下事項,並實地走訪「高雄市忠烈祠」:


1. 「高雄市忠烈祠」所在位置、園區環境、交通方式、沿革
2. 「高雄神社」的起源及現今仍保留下來的日治時期的建築情報
3. 日本鳥居意義、起源、種類
4. 日本神社境內概要

  除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外,我們採用街頭訪問方式了解台灣民眾對於日本鳥居的認知度,為此我們設計了採訪用的紙卡及新年小卡,卡片以日式賀卡為底圖並加入鳥居文字以加深受訪者對鳥居的印象。

  希望透過此次的專題,能更進一步了解高雄的過往今來,而身為日文科學生的我們也希望能發揮所學將關於日本神社以及鳥居的日文文獻資料藉此機會以中文方式呈現,為台日交流略盡薄力。

設計街訪時用紙卡)
 


日式賀卡加入鳥居字樣)
(圖片來源:
年賀状2015

卡及賀卡完成圖)

(街訪工作分配)

TOP▲

相片及資料來源:本小組整理、維基百科、yahoo知識、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年賀状2015ドルジバツア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