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相關要素


1、我們從事此次「台灣學校網界博覽會」活動的專題研究計畫是如何與九年一貫教學與學校本位課程相結合?

在進行專題研究計畫的規劃時,我們是利用福山國小『閱讀與研究』課程所設計的專題研究步驟,從研究主題發現研究問題決定研究方法擬定研究進度實施研究完成研究結論…,都是符合有層次的研究架構的,而且也與福山國小本位『閱讀』課程,在五年級設計以進行專題研究為主的課程計畫是相配合的。而整個計畫都以『九年一貫』課程精神出發,與七大學習領域與議題完整結合,期待藉由本研究讓我們真正擁有帶著走的能力。

語文
學習領域

運用影片、教師講授、訪問、錄音等多元閱讀媒材,有良好的聆聽能力;在訪問、踏查、團體討論、發表活動中訓練有邏輯、精要的說話能力;到圖書館檢索資料、網路查閱資訊、報紙重要新聞剪輯、壽山DM剪貼、相關影片、訪問、踏查資料整理,累積並提升大量而高層次的閱讀能力;運用電腦文書處理撰寫心得、摘要、研究結論、發現,培養了結構分明、重點分析的寫作思考表達能力。

數學
學習領域

各項問卷調查數據統計與分析加強了『數與量』概念;圓形圖與長條圖繪製提升了『幾何』『統計』概念。

綜合活動
學習領域

從小組討論、分工合作探究學習方法,懂得與人溝通、協調並自我成長;從訪問、踏查活動了解並懂得運用各種社會資源系統;從研究過程中,尊重並關懷動物、人群,並實際參與環境生態保護宣導活動(海報、升旗宣導);藉由實際體驗更了解壽山生態的發展歷程與所面臨的危機,並思考化解危機的策略。

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

研究主題為『壽山』的生態環境,研究歷程認識了壽山的動植物、高位珊瑚礁的地層組成、地形特色、環境的破壞與復育,建立環境保護的觀念;運用資訊科技,選擇適合的圖表傳達所研究的結果。

社會
學習領域

由踏查、訪問、問卷了解高雄在地鄉土資源『壽山』的環境、人文特色與所面臨問題,並了解人與獼猴、壽山步道、石灰岩開採的交互關係,進而關懷這塊土地並思考如何解決壽山所遭遇的危機及未來走向。

藝術與人文
學習領域

將相關研究用圖象傳達、問卷分析資料用圖表表示、網頁設計與美編及宣導海報的製作,表現藝術的創作與實踐。

健康與體育
學習領域

實際到壽山踏查、使身體活動;知道人與萬物皆為自然生態的一部份,環境破壞可能產生的健康問題,實踐環境保護提升健康,使生態自然和諧。

性別平等教育

研究過程中各項活動參與、小組工作,皆能互動、尊重,共同合作,不受性別的限制。

環境教育

經過完整的研究歷程,使我們更覺察壽山生態環境的變化與具備生態知識概念,認知到壽山的生態環境所面臨的問題並思考解決的方法。

資訊教育

使用網路蒐集資料,用電腦整理資料,用電腦統計分析問卷,利用雲端硬碟彙整研究資料,以網頁形式呈現研究成果,並培養資訊安全、倫理的良好素養。

海洋教育

了解壽山的歷史與海洋的相關性,並深入探討壽山生態環境與海洋的連結要素。

了解自我
與發展潛能

在進行研究的歷程中,能與人合作、實踐體驗活動,積極參與、自信表現,用高層次的批判思考能力嘗試解決問題,充分發展潛能。

欣賞、表現
與創新

研究進行中,海報設計、行動劇表演、研究結果圖象的繪製、問卷分析的圖表都展現了高度能力與創新。

生涯規劃
與終身學習

一開始,我們就依據有系統的研究步驟,規畫層次清晰的研究架構,擬定研究進度;在尋求各項資源的協助與知識的累積建構過程,充分推動我們主動探索與持續恆久的學習。

表達、溝通
與分享

訪問、踏查活動,我們仔細聆聽受訪者與專家的意見,並表達自己看法且主動與受訪者互動溝通;藉由宣導活動向全校師生表達環境保育的概念。團隊執行任務時,我們也充分的溝通想法並分享所發現的解決問題策略。

尊重、關懷
與團隊合作

這個研究是一個團隊性的工作,每一次任務的完成,團隊合作帶動工作效率與成果,我們會尊重每一個人不同的想法,並彼此關懷所遭遇的困難,適時給予支援。

文化學習
與國際瞭解

從網路搜尋資料開始,我們就接觸了不分國界的資訊,而在研究歷程中,更發現壽山有些物種的命名與英國領事---史溫侯有關;而壽山的歷史發展更經歷了不同的文化(原住民、漢人、治時期、領時期…),研究壽山也讓我們見證了多元文化展現。

規劃、組織
與實踐

從研究團隊的組成,我們系統性的規劃研究方法,進行研究過程,有步驟地完成研究結果。

運用科技
與資訊

研究歷程中,我們運用科技媒體進行訪問紀錄、踏查紀錄、問卷統計分析並利用電腦進行資料搜尋、整理、統計分析、圖表繪製,並以網頁呈現研究成果。

主動探索
與研究

除了基礎知識的架構,我們進行訪問、問卷調查,並實際走入壽山,藉由親身體驗、親眼所見、親耳所聞主動探索,建構書本外的知識,以研究紀錄進行多角度的思考。

獨立思考
與解決問題

整個研究歷程,所需要的不是死背的能力,而是隨時要獨立思考,找尋問題的答案,針對不同角度的見解,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我們也期許自己未來能實踐對壽山環境生態的保護。

問卷設計調查

為了了解小學生與一般民眾對壽山生態環境的認知與保育概念,我們設計了兩份問卷,除了請老師協助在班上施測、還利用寒假到壽山登山口實際施測,回收問卷後,一份份的統計答案、利用電腦輸入數據、統計分析、繪製統計圖表,我們才了解問卷調查工程是如此浩大,提升了我們持久不忘的問卷調查能力

訪問技巧

跟老師討論訪問對象後,我們必須針對不同對象設計訪問問題,而在聯絡市長訪問的過程中,我們也實際練習打電話與市政府相關處室聯絡,訓練了表達的技巧。實際訪談民眾,也讓我們學會用誠懇積極的態度邀請民眾接受我們的訪問,而且訪問時表達要流暢清晰,過程中也要隨時以有禮貌的態度與民眾親切良好的互動。

資訊運用能力

在研究歷程中,我們學習使用相機、錄影、錄音,用電腦處理相片、影片、聲音的紀錄,並學會用電腦整合資料、上傳分享資料、問卷統計分析。

網頁製作

從網路地圖的構思到網頁內容規畫及網頁美化,我們與老師一起合作、討論,點滴構製完成。

主動探索
獨立思考

我們的研究主題其實是平時我們很少深入探討的,為了完成這個研究,我們走出學校很多次,看到、聽到了很多我們從不了解的知識與想法,記得其中有一次踏查,柴山會老師曾說:「知識是可以被挑戰的」,我們要會思考、提問,而這次研究,從不同角度會有不同看法(例如人與獼猴的衝突),我們就需從多方面思考問題。

重新認識人與獼猴的關係

以前,只要到壽山常見人帶著棍杖防衛獼猴攻擊,媒體也常報導獼猴一些跟人衝突的新聞,所以,到壽山心裡難免怕怕的,可是,經過這次研究,我們發現只要認識獼猴習性,以平等角度看待牠們,堅守『不接觸、不餵食、不干擾』的原則,人與獼猴是可以和平共存的。

維持環境生態
自然平衡

這次研究,讓我們認識了壽山原生的動植物,並知道一些外來物種會影響原來的生態循環,所以,不去干擾原來的生態環境,壽山才能循環不息,維持平衡和諧的狀態。

經濟開發
與環境保育
的取捨

因為壽山地質特殊,在過去曾大量開採石灰岩製造水泥,但也因此嚴重破壞壽山原來生態環境;現在,壽山正需要休養生息,才能恢復過去的生命力;而在升格後,政府是否應為配合觀光遊憩而開發,其實,訪查多數民眾都認為維持現狀就是最好的。

宣導相關概念影響周遭的人

在深入認識壽山的環境危機與解決策略後,我們開始會將我們的體驗和所學的知識分享給家人、朋友,也會隨時提醒他到壽山應注意的事項。

 

2.我們使用了哪些資訊科技來完成我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項目

用途

電腦

文書處理、影像處理、及網頁製作。

網際網路

資料搜尋、收發電子郵件、雲端硬碟、網頁傳輸。

隨身碟

檔案儲存、備份資料。

單槍

播放簡報資料或電腦螢幕投影

數位相機

活動攝影及錄影

錄音筆

訪問錄音

印表機

資料、學習單、問卷、訪問稿、宣導單列印、

電話、手機

溝通及連繫。

影印機

資料影印

 

3.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

家長

1.協助我們周三下午與寒假時間配合規劃與接送。
2. 寶儀爸爸協助接送我們到柴山生態教育中心訪問。

學校老師

1. 四、五、六年級導師協助問卷施測與回收。
2. 麗旭老師、育志老師協助接送我們到壽山踏查。
3.秀容老師海報製作指導與協助。
4.我們班級導師惠雯老師與美玲老師給予我們時間彈性與鼓勵。
5. 學校老師們的鼓勵加油。

學校行政處室

1.校長的全力支援與鼓勵。
2.教務處行政事務安排與設備、教室的借用。
3.學務處安排升旗宣導活動。
4.總務處協助電腦教室借用。

同學

1.小市長、環保局長、5年6班同學升旗宣導+行動劇的演出。
2.祐誼妹妹---怡勳,寒假陪我們集訓與繪圖協助。


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籌備處

協助壽山踏查解說員的安排(樹蛙老師+小米老師)。


柴山生態教育
中心

提供訪問的詳細解說。

林金福老師
林美美姐姐

提供訪問的詳細解說。

黃昭順立委

提供訪問的詳細解說。

柴山會

  1. 楊娉育老師與朱老師提供訪問的詳細說明。
  2. 老師帶我們到壽山踏查,詳細介紹壽山生態。



登山民眾
當地店家

接受我們的訪問及問卷填寫,當地熱心店家也會指導我們如何尋找受訪民眾。


 

4.我們如何透過與個人、團隊的接觸來扮演「大使」的角色:

資料收集

透過相關影片欣賞、到圖書館搜尋書籍資料、網路資料蒐集、相關新聞及報紙的報導閱讀認識『壽山』的生態環境及升格過程。


訪問

(1)到柴山生態教育中心訪問,初步認識『壽山國家自然公園
的歷史發展軌跡、生態與人文環境及面臨的環境危機、升格
後的轉變及未來。
(2)訪問追猴人---林金福老師及林美美姐姐,了解壽山獼猴的習
性與所面臨問題,並學習人與獼猴的相處之道。
(3)訪問黃昭順立委---了解壽山升格歷程及開發造成的生態環
境問題及升格後的轉變與帶來的影響。
(4)訪問柴山會---楊娉育老師、老師,了解過去壽山遭遇的生
態環境問題及升格歷程與保育壽山所遭遇的困難。
(5)訪問民眾(登山客、當地店家、一般觀光客、當地民眾)---藉
由訪問,探討民眾對壽山生態環境的認知並喚起民眾對壽山
環境問題的思考。
(訪問讓更多個人與團體了解我們的研究主題與內容。)



問卷

  1. 針對福山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生實施問卷調查,探討中高年級學生對壽山生態環境的認知,也讓學生了解我們的研究主題與內容。
  2. 針對來往的民眾(登山客、當地店家、一般觀光客、當地民眾)實施問卷調查,探討民眾對壽山生態環境的認知,讓更多民眾了解我們的研究主題與內容。


踏查

藉由實際踏查,讓我們親身體驗得到實際的知識,讓更多來往的民眾知道我們研究的主題,我們也因親眼所見而傳達更真實的研究結論。 


市長信箱

利用『市長信箱』讓相關單位知道我們的研究主題與內容及所需要的資源協助。

 

行動劇宣導

利用全校性的宣導活動,讓福山國小師生更清楚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規範與環境保育觀念。

海報宣導

設計製作宣導海報傳達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內所不能做的行為,及愛護環境就要守護環境的觀念。

網頁製作連結

將所有的研究結論及發現放上網頁,利用網頁呈現所有研究歷程和結果,讓更多人了解我們的研究並喚醒更多人對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環境保育的認知。


向全校師生宣導並介紹網頁

在學校網頁提供連結,並請教務處向全校師生傳達這個訊息,讓更多人瀏覽這個網頁,更了解這個議題。

 

5. 我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我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根據我們的訪問與調查

  1. 訪問專家,讓我們清楚人與獼猴衝突產生的原因與解決策略,小學生與民眾的問卷多數認為只要『不餵食』就能使人猴和平共存。
  2. 訪問專家與問卷調查多數不認同以『撲殺』解決獼猴問題。
  3. 訪問專家與民眾與實際踏查讓我們更清楚石灰岩開採所帶來的環境問題,讓我們更認識自然復育生態的必要。
  4. 訪問專家與實際踏查讓我們認識外來入侵植物對原生植物的干擾與影響,讓我們知道不帶不屬於壽山的物種進入。
  5. 訪問專家讓我們思考人的需要與環境生態的矛盾,應有萬物平等的觀念,不以人的價值來看待萬物。

 

雖然我們只是小學生,但我們現在知道不帶食物上壽山,也會提醒家人、朋友;看到民眾與獼猴的衝突,我們會主動提醒如何解決,其實只要以同理心看待獼猴,人與獼猴是和平共存的。我們也會宣導呼籲大家維護壽山的自然生態,不留物品在壽山,也不帶走壽山的一草一木。


認識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的地理位置、範圍、交通位置、歷史發展、升格歷程、地質、步道、植物、獼猴,並了解整體環境生態優勢與危機,學習維護壽山生態的重要性與解決問題方法。


 

6. 尊重智慧財產權與引用說明

  1. 在文獻探討的資料,我們都內化成自己的想法,整理分析才寫出來,並註明參考資料來源。
  2. 所有參考過的電視新聞、影片、報紙、聲音檔、網站都註明參考資料來源。
  3. 現況照片都是利用踏查親自拍攝。
  4. 引用舊照片的掃描檔都註明照片來源。
  5. 相關圖片都自己手繪呈現。
  6. 訪問紀錄會註明誰說的,呈現訪問內容照片也都徵求受訪者的同意。
  7. 訪問問題及問卷題目全部自己設計。
  8. 利用實際踏查、訪問、問卷調查分析數據,繪製圖表說明。


 

7.發現、教訓和驚奇

發現

親自走訪壽山,才讓我們看到壽山有這麼奇特的地質,例如鐘乳石洞的形成、小溪貝塚也讓我們認識壽山馬卡道族的生活;而且,我們藉由研究,知道壽山的歷史發展也帶來一些特殊文化,例如:揹水人、休息區…,還懂得辨認壽山的原生植物與外來種植物,而臺灣獼猴更是第一個『臺灣之光』。原來,壽山有這麼多豐富的生態資源。

教訓

壽山有這麼多豐富的生態資源,石灰岩地質卻被長期開採而挖空一大片,鐘乳石被砍伐殆盡,也使周圍持續了好久一段時間嚴重的空氣汙染,雖然已終止採礦,卻需要很長久的休養生息與復育;原來與山林共生的可愛獼猴,竟然成為人類害怕的對象,人與猴爭地、爭食物,彼此干擾,成為民眾生活大困擾。人為了自己的需求,對於自然環境的開發與行為,是需要深切思考的。

驚奇

壽山升格為『國家自然公園』後,有了法律的保護,公園警察也會巡查取締不當行為,愈來愈多人注意壽山的環境問題,被破壞的地方有了新契機,開始自然的復育行動,政府與民間也共同合作維護壽山生態環境,壽山漸漸轉變,重現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