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位置撤退來台大陳一.二村
首頁
1研究緣起
2苦難遷移史
3阮弼真君廟
4大陳故事館
5居民小故事
6大陳美食
7公家單位
8傑出人物
9未來展望
10研究歷程

首頁>2苦難遷移史>撤退來台

   前,整個大陸叫做中華民國,因為國民政府共產政府戰爆發戰爭,民國39年,海南島、舟山群島失守,民國44118日,一江山失守,民國4429日,大陳島居民開始大撤退他們在美國第七艦隊護送下,從大陳島遷移到台灣,大陳島上居民10213,加上國軍、軍眷,共約17000-18000人,追隨蔣公,撤退到台灣基隆港來,花蓮的大陳人最多約有1857: 大陳一村有1573人,大陳二村284人。些大陳島居民來到台灣,被稱做「大陳義胞」,台灣政府則依照大陳島居民原本行業興趣,將來臺的人民分配到各個地區,大陳義胞以籍貫與職業二大項,做為分配到大陳新村準則,大致分為四項:兵眷在高雄縣;臨海縣 玉環縣義胞,在台東縣;平陽縣義胞,在屏東縣;溫嶺縣義胞,除住宜蘭、花蓮兩縣外,部分配往其他三縣。大陳島沿海原是中國重要漁場,大陳人以捕魚為生居多,所以大陳人來到花蓮,大多還是從是捕魚的工作。邦林老師說:當初撤退來台有的人去做遠洋漁船人員或轉業(因為漁獲與之前不同),有的人上美國岸上就不回來,在美國工作後來就落地合法,大約有三分之一當船員的男人使用這樣方式生存(跳船)家屬就以旅遊方式跳機找家人或偷渡方式,到美國生活的大陳人剛開始很辛苦,後來都過得不錯,因為他們的民族特性刻苦耐勞才會富裕。大陳人在民國六十年代,有三千多人擔任船員,佔全台船員數的十分之一,廚師也是大陳人的輔導就業的主要選項,不少「船員與廚師」在民國六十年代與七十年代,先後「跳船、跳機」到了美國另謀發展。

 

圖片由黃紹安小村民繪製

 

103-03-04服務台.jpg103-03-04依衣不捨.jpg老照片由市公所的文化及觀光發展所-馮小姐提供


Copyright (c) 2014-2018 Namo Interactiv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ldf520@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