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甲戲被遺忘多時之後,泉州社區居民共同合作重彈「泉州之音」。而泉州村民共同的願望,莫過於有朝一日高甲戲開枝散葉,當人們談起泉州村,就會想起高甲戲。
泉州社區在2008年才成立社區發展協會。經過社區改造課程的深入討論後,加上彰化縣文化局大力協助進行上棚戲(指穿著戲服、有動作、口白的高甲戲)文化的保存,泉州社區很快就決定讓高甲戲再度成為地方招牌特色,高甲戲曲班隨即在2009年3月成立。
伸港鄉泉州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黃呈聰(聰哥)用很優美的台語說:「從前有『泉州出皇帝、泉州厝高甲窟』的說法。我們想要『挽回』(傳承)高甲戲這項失落的文化。」常能在戲曲班的演出中見到他。
聰哥與居民最重要的貢獻,是邀請高甲戲傳承計畫的要角、社區裡碩果僅存的高甲戲工作者葉赤牛老師,出任戲曲班老師。葉赤牛老師8歲學戲,今年已經79歲,戲譜、唱詞都在他的記憶裡,高甲戲傳承的當務之急,就是把葉老師的記憶書面化,「這樣傳承才有依據」,戲曲班班長許村和先生說。
許村和先生從前在樂團擔任小喇叭手,是社區裡少數可以對樂譜記錄工作立刻上手的人。所以,當泉州村計畫重新尋回高甲戲,他自然就被賦予跟著葉老師聽戲、記「工尺譜」的重責大任。工尺譜從「Do」到高音「Do」的音符表示方式與發音,都和常見符號不同。經過文字化後,寫下來的發音是「上、ㄨ、工、凡、六、五、乙、仩」,這對許村和先生也是很新鮮的學習。(赤牛老師唱曲)
每週一、二、五、六晚上是戲曲班的固定練習時間,在練習之前,許村和先生與老師必須一起準備教材。葉赤牛以三弦彈奏記憶中的主旋律,並且唱出唱詞,許村和則先全程錄音,回家後再仔細整理出譜與詞。至今已經完成20多首戲譜的書面記錄。
泉州社區傳承:泉州社區推動農村再生計畫的資歷雖淺,卻是一個建立自清朝末年的老聚落,泉州村因此在許多小地方散發古意,文化、建築,甚至禁忌傳說,在在都是該被保存的地方記憶。
伸港國中李崑明老師是泉州社區文化保存的重要推手,由於崑明老師自發地投入高甲戲等文化主題的研究,並且將成果無償提供社區延伸應用,社區的傳承計畫才能很快出現明顯進展。下一代的年輕身影也開始出現在傳承計畫中。
而另為兩位重要推手─伸港國中王錦足老師和傅郁茹老師。在假日時,帶我們這群活潑好玩的國中生,來到泉安宮向戲老師學習〝高甲戲〞。每個人都專注地想努力領會老師累積多年的絕技,並希望透過彰化縣文化局所推廣的在地傳統戲曲表演活動,在南北管音樂戲曲館表演,讓更多的大眾能更加多了解、欣賞〝高甲戲〞。戲老師和我們這些國中生、泉州社區戲曲班班員們,以及兩位老師也希望能將〝高甲戲〞傳下去。
Copyright © 2014 | ShengGa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