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追本塑源(網站首頁)>見微織著(研究動機)

 
 
追本塑源 見微織著 飲水織源 織無不盡
鑑往織來 織易行難 織成一團 相關織源
 
     
     
 

研究動機

 
 

一、塑膠是生活必需品

在我們生活中,處處都可以看得到、用得到跟塑膠有關的物品。自從塑膠這樣東西問世以來,鯨隊不斷地改良、塑造,人類的生活無時無刻不依賴著塑膠製品。像是食物方面,有平常喝飲料時所使用的寶特瓶、小吃店老闆順手將食物封裝進塑膠袋;衣飾部分,則有外套上的拉鍊、綁頭髮用的飾品;住家部分,則絕大多數的器具、電器用品,都飽含著塑膠成分;行的部分,諸如腳踏車的踏墊、汽車中的精密零件等等,盡皆與塑膠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連身上穿的衣物、手上提的袋子、皮包,絕大多數都是塑膠紡織再生的產物。塑膠,似乎已在生活中,佔有分量相當大的一部份。也因為這些生活中的事物與自己產生了密切的關聯,於是我們對這個主題也產生了好奇!如果我們能了解塑膠紡織業究竟在我們的生活扮演了哪些角色,我們也就能更進一步理解,塑膠對我們的影響,以及我們應該有的作為。

(撰文/婕寧、詠竹)

二、塑膠的利用與所穿衣物息息相關

平常所穿的衣物有各種不同的材質,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塑膠」材質。如何把塑膠回收物──例如:一堆寶特瓶──這種形狀與衣服差異相當大的物品,紡織成一塊布料,是一門讓我們相當好奇的學問。更別說那些布料上還有許許多多的花紋,它們是如何製造出來的?以及各種布料的彈性為何有所不同?塑膠的品質是否會影響到做出來的成品?要織出一匹布到底使用的是怎麼樣的機器?諸如此類疑問,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探討,更能進一步的了解自己的生活。

塑膠紡織品不但實用而且能將資源回收物再利用,也提升了塑膠的價值及用途。我們發現即使都是塑膠「織」出來的衣物,也有不同材質,據此推測塑膠在加工前也需要分類,不同層級的塑膠加工出來的品質應該有所不同,同時也決定其用途差異。像是需要極高彈性的泳衣與需要透氣、排汗的貼身衣物之間的差異。與此同時也恰恰證明塑膠用途的廣泛程度及其便利性與可塑性。

於是,回收塑膠再製的工業早已密切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這也是我們選擇此項議題深入研究的重要動機,同時對於平時常淪為課本文字的「環保議題」:愛護地球、舉手做環保等等口號,也有了更深一層的思考,以及更具體的認知。

(撰文/鈺捷、佳婕)

三、塑膠對海洋環境的影響巨大

學校於每學期初都會帶我們到芳苑海邊淨灘,在淨灘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大部分被丟棄的垃圾是塑膠類。常見的物品,像是飲料瓶(寶特瓶)、塑膠袋、更發現農業用的農藥瓶遺留在海邊。芳苑海域生態,是多樣性潮間帶生物的棲息地,如今卻嚴重遭受污染。海岸邊有許多被丟棄的垃圾,在每年淨灘的過程中,我們都會發現這些垃圾中絕大多數是塑膠類垃圾。一般民眾到海邊遊玩時,有時為貪方便,不願將垃圾帶走,而這些垃圾中,又以塑膠類最易取得,因此數量龐大且不容易腐壞的塑膠,便在人們使用過後,就這麼被丟棄在海灘上或海岸邊,經由潮汐,不僅破壞了生物的棲息地,同時也造成海洋的汙染,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海洋生物的生存。為了更進一步認識海洋生態的變化,以及環保的重要性,我們決定以塑膠紡織業為研究主題,以尋找可以著手做好環境保護的更具體的措施。

(撰文/謹如、淳玲)

四、塑膠工業為地方產業

芳苑鄉以塑膠紡織工廠為主要產業已行之多年,但在決定研究這項議題時,才發現我們竟然都對這項家鄉特色產業不熟悉;我們不了解塑膠本身是什麼成分,又為什麼危害環境;我們不知道自己家鄉環境的改變,和他對我們的影響;我們知道要做環保,卻不懂那些被分類的塑膠,最終的去向和用途。這些不熟悉、不了解、不知道與不懂,撞擊我們的大腦產生了疑問,並且給了我們一種警覺──要能夠將課本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在生活上,才是真正的學習。於是,我們決定更進一步認識塑膠紡織這項產業,也是更進一步地認識我們的家鄉與環境。

(撰文/婕寧、詠竹)

 
     
 

回網站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