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地圖 挖掘地名 悠揚歷史 昔日繁景 廟宇之美      

  大稻埕有趣事--發展地圖  淮清 整理     

楔子大稻埕起初只是一個位於大都市旁的一個沒沒無聞的小小村落,起初根本沒有人知道大稻埕的存在,但是它後來變成一個以茶葉聞名的地區,到處都有茶商,茶葉的香氣傳遍了整個大稻埕,大街小巷裡到處都充斥著小販的叫賣聲,有賣布的,有賣服飾的,有賣......,好不熱鬧呀,讓我們一同回顧一下當時大稻埕的發展地圖吧!

大稻埕的發展:從沒沒無名到興盛,來看看大稻埕的最初

遙想祖先當年:船隻流過,海濤起,險象環生,膽戰心驚......好不容易,才飄洋過海,到了台灣,其中一部分在大稻埕定居發展,這次的導覽活動,使我再次想起當年,我們那辛苦的祖先,在大稻埕的,點點滴滴......

● 影片逐字稿:有一個地方的名字叫做稻埕「稻埕」這種地區有大有小,這邊的有一個稻埕叫做大稻埕,後來也成為這邊的地名,就這樣約定俗成下來,那這個地方為什麼會繁榮起來 ?為什麼?它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交通便利,另外一個是什麼?因為在1858年的時候,中國,就是清朝和英國、法國,訂了不平等條約,叫天津條約,還有北京條約,這個條約一開放台灣淡水為通商口岸,所謂台灣就是台南,所謂淡水就是這裡。那當時為什麼叫淡水?當時我們這邊管理的單位叫做淡水廳,淡水廳就是像什麼你知道嗎?以前的行政單位在哪裡?它在大安溪以北。苗栗、新竹還有桃園,現在的台北,還有包括基隆、宜蘭的一部份,這個叫做淡水廳。所以說它就開放台灣淡水為通商口岸,外國人不可能每個地方都去,大都到這裡,這邊是交通最便利,從前的船,可以走到哪裡?(右圖引用自:『1901年改正臺灣實測新地圖』此圖清楚的表示了早期大稻埕的情形。)船可以經過淡水,那淡水河可以順流一直上來,上來到哪裡,到大稻埕,到萬華,到新莊,甚至以前的船可以走到哪裡?可以走到大溪,或是新店。那船可以到這些地方,但是貨物的吞吐,載運貨物的船,可以到哪裡?我們講的船,到大溪也是可以載貨物,可是是講可以載到有經濟價值的貨物的船,可以到哪裡?最初的時候是到新莊,所以新莊的發展,比我們萬華,比我們大稻埕都來的早,那後來呢?因為那邊淤積,所以變到哪裡去?變到萬華,那在萬華又淤積,就變到大稻埕,所以你看到,現在有沒有大稻埕碼頭?雖然新北市政府在忠孝橋下也有,不過那是因為最近有另外的船。

● 延伸閱讀:大稻埕,此名稱為台北市西北部一帶的舊時名稱,因有一大片的廣場可供水稻秋收時曬稻穀之用,所以「大稻埕」原是指「大的曝曬稻米場地 」,後「大稻埕」便轉化為一個地理區塊的名稱。大稻埕範圍即今台北市的捷運淡水線以西,忠孝西路以北,淡水河岸以東,民權西路以南。以前大稻埕一帶為平埔族凱達格蘭族之居住地,社名為「奇武卒社」,或「奎母卒社」,後稱「奎府聚社」。康熙三十六年之前,此處僅為一片荒煙蔓草、遍地沼澤的地方。康熙四十八年(1709),因墾拓集團陳賴章申請到官方的墾照許可,於是開墾大加臘堡,始漸有漢人來往其間,從事開墾的跡象。(上圖引用自大稻埕逍遙遊P6)

延伸閱讀:1858《天津條約》與1860《北京條約》的開港通商

苦爭慘戰何時了,昔景之多少?家鄉昨夜又砲聲,鄉里不堪映入眼簾中。社稷土地應猶在,只是容顏改,問余故土何日復?恰似一潭死水永無期......相信是經歷鴉片戰爭的祖先心中的感觸,鴉片戰爭固然可怕,但也間接帶動了經濟發展,經過這次導覽,我才了解到鴉片戰爭所訂下的條約對大稻埕的發展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下圖引用自霞海城隍廟網站)

●1858《天津條約》:《天津條約》包括《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中俄天津條約》,是指1858年清朝政府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戰敗後與美國、英國、法國和俄國在天津所簽訂的的不平等條約。開放台灣港口為通商口岸,「台灣淡水」也在其中。

●1860《北京條約》《北京條約》,包括《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是1860年清朝政府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在北京分別與英國、法國、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淡水確實開港了。1863年,淡水港範圍包括淡水河口上面的艋舺、大稻埕

感謝葉倫會老師,讓我們【傾埕之美-大稻埕say街】的專題,能發芽播種!

大稻埕所包括的範圍及後來興盛的原因

大街小巷皆茶葉,但見茶商日日來,家門不曾租予人,寒舍今始借洋商......當初大稻埕是因為茶葉而興盛,經過這次導覽,讓我更加了解大稻埕的發展,也不禁神遊當時,那繁華的街頭......

大稻埕所包括的範圍大稻埕位於今天臺北車站西北方,靠近淡水河濱一帶,範圍包括台北市的建成區、延平區全部、大同區西南角一部份及城中區北門里。本來是附屬於其他地方的小小港口,後來才得以發展,說起來也是很不容易,在大稻埕的人愈來愈多,大稻埕興盛起來有兩個原因 :

1.因為茶葉貿易,才逐漸成為台灣最重要的茶葉集散地,建千秋、建昌兩條街,並出租給洋商經營生意,因此帶動大稻埕的急速發展。當時英國人也會來到台灣選購烏龍茶等大稻埕著名的茶葉,並且帶到其他國家,也因此使得台灣茶聞名海外。

2.兩次漳泉械鬥,同安人再次失敗,退至大稻埕久居,由中街拓展到南街,也帶動了整個迪化街的發展。

頂下郊拚同安人失敗而移到大稻埕居住,形成後來大稻埕的繁榮景象。

大稻埕的快速成長:大稻埕在街市形成的歷史脈絡中,快速成長的原因,是1853年發生於艋舺的「頂下郊拼」事件,以及在1856~1859年於今新莊市發生的漳泉械鬥中失敗的同安人移民進入大稻埕居住之後,大稻埕才變成為一個小型的街市村落。就大稻埕的興起,是開始於艋舺八甲庄與新莊地區的同安人進入後開發,然而就整個台北的經濟來說,大稻埕在開發的初期,規模依舊是附屬於艋舺的經濟市場。1962~1974年因茶葉的市場於大稻埕地區逐漸興起,才促使大稻埕擺脫艋舺地區的附屬港口,晉級為臺灣的主要經濟貿易地區。而從大稻埕的百貨行業來看,日治時期不論初期的「台北市三街市」,或是統治後期台北市,雖然政治中心逐漸往城中區集中,但是大稻埕的商人掌握了大多數的經濟網絡,所以在「市區改正」計畫實施之後,今迪化街和今延平北路陸續打通後,大稻埕的高級地段逐漸向東移,台人經營的商號林立,後來太平町也成為新興高級地段。

當時漳泉械鬥的過程及所造成的結果

鋤頭木棍手中握,預收武器馬上催,血戰沙場君莫悲,古來械鬥幾人回......當時漳州泉州人打得不可開交,血流成河,漳州人最後落敗,雖然慘痛,但也帶動了大稻埕的發展,經過這次的導覽,使我了解到漳泉械鬥的結果,也使人不禁為械鬥中所犧牲的祖先,哀悼......

漳泉械鬥:清朝咸豐三年(1853)時,漳州人以及泉州人發生了利益上的衝突,也使得大規模的漳泉械鬥爆發在現今萬華一帶,打得十分激烈,也造成了許多的傷亡,漳州人和泉州人都各自率領一群人馬,衝上去與另一方對打,只見到處血流成河,令人看了無不膽顫心驚,最後漳州人不幸落敗,於是現今萬華地區被泉州人占領,他們只好遷去較北的淡水河下游的大稻埕地區,本以為他們會因而落寞,誰知道風水輪流轉,咸豐10年(1860),清朝政府與英法簽訂天津條約,淡水因而開港,大稻埕逐漸地取代了其他地方,成為了十分繁榮的一個城市,清朝光緒年間,大稻埕已成為了當時台北的首富地區。

 

      參考資料:書籍資料/網站資料

◎ 莊永明,2007,《大稻埕逍遙遊─台北文化搖籃地采風》,台北霞海城隍廟出版
◎ 葉倫會,2007,《台北城的故事》,蘭臺網路出版
◎ 葉倫會,2006,《飲水思源: 走過大稻埕. 二》,台北大稻埕扶輪社出版
◎ 莊展鵬,王明雪/主編,2000,《台北古城深度旅遊 : 古城門.老街.近代建築》,遠流出版
◎ 莊展鵬,王明雪/主編,2000,《台北歷史深度旅遊:艋舺.大稻程》,遠流出版
◎ 上旗文化編輯部,2011,《台北故事遊:古蹟、老街、老店 & 新空間》,上旗文化出版
◎ 徐逸鴻,2011,《圖說清代台北城 》,貓頭鷹出版

◎ 1901年改正臺灣實測新地圖    http://www.twmemory.org/?p=1351

◎ 台北霞海城隍廟    http://www.tpecitygod.org/

2014台灣學術網界博覽會  國中組  觀光資源類  作品【傾埕之美-大稻埕say街】    製作團隊-cchs最強 

學校 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