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認識永康 復興文化老兵園區 眷村文化館 永康公園 風起雲湧 專題網頁
 

眷村的形成

眷村文化館介紹

館內文物介紹

眷村文化一日遊

相片藝廊

眷村的形成

因軍閥割據、日本軍國主義導致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動盪,隨著國民政府中國內戰失利,120萬餘的軍民、政府官員陸續遷台,形成歷史上最大的民族遷移。這群異鄉人,隨著政府反共抗俄、收復國土,到建設復興基地---台灣。落地成家後 因政府為了集中管理軍民, 而設立了眷村,這個過程形成了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

臺灣眷村的形成有其特殊的歷史意義與背景 , 國民黨徹退到台灣是民國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口轉移。民國成立至抗日戰爭,一直是烽火連年,終於在民國三十四年,贏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受日人統治的台灣,正歡欣鼓舞慶祝光復,在重整殘破家園的時刻,國共內戰又起。到了1949年戰局更不利國民黨,漸漸出現逃亡人潮,造成近兩百萬內地人口的遷移,一百二十萬大陸省籍軍民遷台,形成第三波移民潮。將近六十萬「外省」籍人口的遷移,以及近六十萬的「外省」籍軍籍人口,於民國三十八年隨政府遷播來台。各軍種部隊進駐台灣各個軍事要地,政府為了安置有眷屬軍人使其無後顧之憂,而透過政策的干預加以安置,無法安置在日遺營房或隨部隊移動的軍眷,大多暫住學校、寺廟、農舍、牛棚等。

 

回選單

 

眷村文化館介紹

位於永康區的南瀛眷村文化館才剛成立四年(99年2月11號),這裡收藏著中華民國建國後那段 戰爭(與阿共的戰爭,如:八二三炮戰•••)中的文物,多於眷村老兵所提供,今年借了不少文物給華山紅館國家記憶中展覽。

它在台南市永康區中華路58巷70號1樓,也就是復興國小的附近,位於已經拆除的陸軍精忠二村的一樓(現在的影三華廈)。進駐館內四名勞委會多元就業方案的工作人員,發揮專才設計海報入口意象,將眷村、老兵的故事透過海報細膩呈現,積極進行眷村文化記錄、導覽解說、活動及宣導等工作。提升參觀人數。

電話:06-303-3500/313-3470星期一休館。

回選單

館內文物介紹

 

 

 

館藏包含南瀛眷村生活、衣食、育樂等文化,早年眷村家具擺設、廚具或空襲警報器、軍旅服飾等•••


 

 

 

 

 

 

 

 

眷補證

早年政府來臺,沒有統一的身分證,但為了確認軍民以及他們眷屬的身份,政府製作了"軍人眷屬身份補給證" 有了這張眷補證,就能享有軍眷的補給福利,補貼軍人們微薄的薪資。
眷補證的功能─就是補貼軍人眷屬的油、米鹽、麵粉,每個月由軍車送到各個眷村發放。
每戶依眷補證最多分發到3份補給品,即配偶和兩名子女,共三份。若子女超額,就沒有眷補證分發的物資,依照年齡的不同,眷補證也有所差別,從零到五歲《即小口》、六到十歲《 中口》、十一歲以上為《大口》 ,不同等級有不同的份量,每個月的眷補條,就是眷民們賴以為生的主要糧食。眷村生活清苦,戰後的嬰兒潮導致眷村子女眾多。

 

眷舍的分類

主要的眷舍分為三種:

  1. 有兩房一廳 大約是10~15個人

  2. 一房一廳 大約是5~10個人

  3. 一廳分為兩房 大約是2~5個人
                                                                                                                                                                                            
    空間可說是非常狹窄,但當時人口多,但土地有限,而且當時會蓋得那麼簡陋,其實他們本來想說來臺灣只是暫時的避難 ,且隨時都要準備好反共復國,於是就只好臨時搭建。而且當時的眷舍也沒有再多蓋廚房,所以只好拿木板在外面蓋起簡陋的小木屋充當廚房用了。
    由於廚房設在外面,再加上每間房子得間隔都很近,於是形成了,只要有人一煮東西,整條街都聞的到的現象。因政府財政匱乏眷村房舍面積狹小,沒地方規劃廚房設施,所以眷民們常直接在屋外以木板搭蓋木板屋充當廚房用。
    在時代進步下的老舊眷村面臨拆遷,蓋成大樓為了保存眷村文化,在臺南縣政府大力推廣眷村文化,並在成功里設立南瀛眷村文化館,來保留珍藏這些文物。



 

爆米花機

據說是由八二三砲戰時,所留下來的砲彈製成的 。
 


 

 

空襲緊報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的飛機來勢洶洶,當有人發現有戰鬥機時,會以手搖的方式轉動機器,
轉得越快越大聲,以這種方式來提醒人民要躲進防空洞。

                                               舊型遊戲機─超級快打

相信老一輩的人看到一定不陌生,這是過去曾風靡一時的遊戲機,如今新型的遊戲機取代了舊型遊戲機,
現在只能拍拍相片,回憶那一起共渡童年的"超級快打"。

 

古老童玩

在以前,隨便一個童玩都能逗得大夥哈哈大笑,每一個玩具都有它的故事、充滿大家的回憶,
如今新的塑膠玩具取代了舊童玩,而古早味的玩具也逐漸沒落了。


 

水銀溫度計

水銀會產生汞蒸氣,而汞蒸氣對人體有害、甚至能致人於死,現在所有的水銀溫度計都已全面回收,很難再看見了。


 

 

插電式火鍋爐
比起以前用煤炭作為加熱,插電式的火鍋爐方便了不少,在初一圍爐時,絕對少不了它。


 

 

傳統火鍋爐

傳統的火鍋爐操作較費功夫,得要先燒煤炭,等差不多紅了之後,再把煤炭丟進中間的洞裡,就能達到加熱的效果。

 

儲物櫃

以前還沒有冰箱時,會把食物放進儲物櫃裡,比起放在室溫下,在儲物櫃裡的食物較不容易腐敗。


蟻除

以前還沒有冰箱時,會把食物放進儲物櫃裡,儲物櫃能防老鼠、蟑螂,但就是防不了細小的螞蟻,於是在蟻除的凹槽處添水, 在把儲物櫃的支柱放在蟻除中間凸起的地方,就能有效達到預防螞蟻的功能。

                                                                                                                                                                                   

 

保溫杯

以前的保溫杯能有效的保溫,但缺點是太大瓶,而且內部含有些微水銀,所以一不小心摔到,就無法再使用了。

 

 

腳踏車

以前的腳踏車是須要車牌才能上路的!

 

 

 

 



腳踏車有分為兩種,一種是載人的,較便宜! 一種是載貨物的,價格比載人的腳踏車來得高。

腳踏車的車燈也是暗藏玄機,以前還沒有電池,所以在後車輪邊,有個能磨擦發電的裝置,只要一騎腳踏車,車燈就會亮起來。


麻將

眷村媽媽們平時除了做家務事外,其餘空閒的時間,會找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來打打麻將,消遣時間。


旗袍

眷村媽媽們平時除了做家務事外,有空時也會自己縫衣服像這麼美的旗袍,全都是眷村媽媽一針一線縫出來的。

舊型熨斗

和現在用的熨斗不同,舊型的是運用煤炭來加熱,先把煤炭燒紅了後,放在中間像蛋糕內部的地方,就可以熨衣物了。

 

 

門牌

在門牌如果有這個小門牌,代表是眷民,水費和電費也會有折扣。

 

唱片機

傳統的黑膠唱片,帶我們進入八零年代的音樂聖殿。

 

冷暖機

 

功能類似現在的吹風機,只是太大臺風力也不夠,更恐怖的是容易起火,後來就很少人再用了。


 

投影片播放器

 

有點像現在的電影放映機,只是當時是用很長的紙,掛在兩個凸起的地方,就能把要的內容映出來了。
 


收音機


對於現在的收音機來說,以前的收音機大上好幾倍。



 

印刷紙

 

這台是印刷紙的機器!先做一個刻板,把要印出來的字刻在刻板上,用滾筒把油墨滾均勻,在把紙放進去,就能印出很多書來了!

 

 

將級大盤帽

只有將軍級的人才能佩帶,在帽子的兩側有滾草邊,中間黨徽的旁邊有五顆梅花。


 

 

手搖式電話


以手搖的方式轉動,之後會打到傳送局,再告訴傳送局的人,你想打給哪個人,他會幫你連接(也是以手搖的方式)。整個過程耗時,而且搖幾圈還得慢慢拿書查。

 

號角

以前的鬧鐘就是它了,那時大家不是每戶都有鬧鐘,於是推派一個人早上醒來就吹號角叫醒大家。


 

中正劍


由黃埔軍校發放,目的是為了效法日本的武士精神"遇到敵人絕對不投降,如果真的不得以,也要自己了結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說----"切腹自殺",但後來漸漸失去意義,
便不再發放。

 

 

八路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前身之一。1937年8月22日,根據 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有關協議,中國共產黨的武裝軍隊《中國工農紅軍》處於陝北的主力部隊由國民政府改編,9月12日,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番號已改為「 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

實際控制的中國共產黨將這支部隊稱為「八路軍」,日本防衛廳戰史室的《華北治安戰》和《支那事變陸軍作戰》中描述該部隊為共產軍、八路軍、紅軍。

回選單

眷村文化一日遊

眷村文化怎麼玩?「眷村嬉遊記」告訴你!台南市文化資產關懷志工協會印製八千份「眷村嬉遊記」小手冊,詳載永康四分子地區至今仍留下的眷村景點與美食,加上地圖導覽讓遊客玩得輕鬆愉快。永康區成功里里長、同時也是文化資產關懷志工協會成員的金冠宏表示,有許多外地遊客前來參觀南瀛眷村文化館後,多會詢問:「眷村還有什麼可以參觀的嗎?」於是志工協會開始著手規劃要將眷村的特色與景點找出來,「眷村嬉遊記」涵蓋當年永康四分子的區域,也就是現今的復興、中華、建國、復華、成功等共十個里的區域。

「朱媽媽自製水餃、金媽媽冰店、小胖早餐店、瑞興早餐店等,至今仍留著眷村特有的美食風味」金冠宏里長說,尤其早餐店的槓子頭、蛋餅、甜燒餅或是鹹燒餅,至今仍是許多熟門路的遊客前來眷村一遊必吃的餐點。「眷村嬉遊記」也詳載老兵彩繪園區、古早公共廁所、光復里大榕樹等帶有眷村故事的特色景點,邀請民眾來趟「台南眷村慢活遊」。

回選單

感想

這群異鄉人,隨著政府反共抗俄、收復國土,到建設復興基地---台灣。
落地成家後 因政府為了集中管理軍民,
而設立了眷村,這個過程形成了台灣特有的眷村文化。
 

眷村---承載著這群外省人與本省人的文化融合過程,在反共復國的時代,又肩負著情感思鄉的鄉愁。
這樣的文化,以前沒有,以後也不一定會有,
不但無法延續,而且還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消失。
我們要保留這樣的文化,要讓更多人了解這一段不能遺忘的歷史。

眷村的特殊氣息,那就是--刻苦、團結、講義氣、不認輸。
背後的意義深遠,現在眷村文化正慢慢的沒落,為這段充滿悲壯感人的歷史,留下最真實的紀錄 。

眷村加油!

回選單

相片藝廊

(按相片可看放大圖)

 

回選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