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
 

  透過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實際故事,我們可以瞭解到他們其實心性純良的幫助這個社會社會帶來的挑戰,他們會付出感動人心的實際行動,有時也會令人溫暖地會心一笑。

1.《七二洪災 愛心捐款》

  督利颱風造成台中縣嚴重災情,在災區的民眾面臨生命財產損失,各界的捐贈物資源源不絕,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台中縣分會有許多感人的故事不斷上演。
  今天有一名豐原市葫蘆墩國小二年級的小朋友劉冠汶,拿著自己儲蓄多時的三千塊零用錢到紅十字會,害羞的表示要捐款。因為在電視上,他看到許多災區的民眾很可憐,很想幫助他們,但自己還小,不知道怎麼幫,想到自己還有存些零用錢,就捐了出來。
  另外,一位住大雅鄉秀山村雅秀路的蔡先生,一出手就是十萬元的捐款,他謙虛的表示,自己幫不上什麼忙,只能就自己所能,盡一點心力,希望災區民眾能儘速回復以往的生活。
  台中縣分會秘書林宏文表示,在這段時間內,可以感受到處處有溫情的,許多溫馨的小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感謝那些默默捐款的善心人士,也感謝在台中縣縣立體育場忙進忙出的志工及國軍弟兄,對於各界的愛心,紅十字會傳達給每位災民。

2.《跨界結盟創造最大效益》

  
莫拉克風災後第9天,小林村一百多位倖存者暫時棲身在離家不遠的龍鳳寺,每個人的臉上都透著悲愴與無助。正在高雄訪視的海棠基金會執行長陸宛蘋聽聞這個情況,打了一通電話給「盟友」,隔天一早台南張老師協會的心理諮商人員就應援抵達;他們撫慰之餘,察覺災民亟需與外界親友聯繫,馬上又有志工與遠在台北的總部聯繫。半天之內,中華電信通訊工程部就趕來並安裝好5線免費電話,原本低迷的空氣逐漸有了溫暖脈動……
  重建需要即時、多元、持續的專業資源,上述小插曲中的運籌帷幄者,正是帶頭發起「88水災服務聯盟」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
  在台灣,這種資源整合的服務模式可以追溯至10年前921地震時社工界發起的「全國民間災後重建聯盟」。到了2008年中國大陸512川震,募得新台幣16億元的紅十字會嘗試與33個國內NPO組成服務聯盟,積極扮演領頭羊的角色。
  紅十字會秘書長陳士魁解釋,紅十字會的直接服務主要是在搜救與防災訓練,對社會工作與重建並不擅長,而透過外部團體的共同參與,既能促進資源統整,對紅十字會也是一種學習過程。
正式攜手前,「512川震台灣服務聯盟」的伙伴先經歷了一番磨合,「包括紅十字會本身究竟願意出多少資源?帳要怎麼報?服務方案該聽誰號令?等等,都受到質疑,」還好有社工實務界的陸宛蘋、社工學界的馮燕(台大社工系教授)、心理界的張玨(台大衛政所副教授)3位「大老」挺身承擔溝通、說服的角色,從小型計畫進展到大規模的合作,聯盟模式才逐漸成熟。
  有了「川盟」奠下互信基礎,這次「88聯盟」進一步串聯到將近80個公益團,再依各自的專業,分立為「社工、心理、行政後勤、醫療健康、文化、法律、教育、資訊、安置、專家學者」等10個小組,「附帶好處是由各組召集人一起審核、監督錢的流向,讓對外的責信工作更具公信力,」陳士魁說。

3.《天堂不撤守-信任海嘯裡的志願服務天使》

  
昨天(五月八日)是世界紅十字日。今年的紅十字日,對於筆者和所有長期投入紅十字會志工的朋友,有著特別不同的感觸。因為不久前,就在日本海嘯重創日本的同時,中華民國紅十字會一秉過去無國界救援助困的理念,為日本海嘯的災民疾急奔走。殊不知,另一場「信任海嘯」的警報卻已同時襲向紅十字會。在談感觸前,容我說個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的故事。
   紅十字運動的起源,對於關心志願服務的人來說並不陌生。一八五九年,年僅三十一歲的亨利.杜南出差經過蘇法利諾戰爭的戰場,他看到了戰場上的傷者無人理會,遂放下銀行的工作,動員居民來救護那些哀嚎的傷兵,並在之後終其一生大力奔走,發起成立了人道救護傷兵的國際委員會,也就是紅十字會的前身。
  如同蘇法利諾戰爭催生了國際紅十字組織,一九○四年的日俄戰爭也催生中國紅十字會。日俄雙方以中國東北為戰場駁火,清政府無能干預,竟宣布局外中立,坐任東北百姓遭受苦厄,四方國人意欲馳援,卻為俄軍所阻。此時,上海記名海關道沈敦和等人義憤填膺,決定發起東三省紅十字普濟善會,來解東北災民之厄。但救援行動仍遭交戰國所受阻撓,沈敦和遂請英國傳教士李摩提太襄助,終在一九○四年三月十日,集合中英法德美五國代表,成立「上海萬國紅十字會」,紅十字在中國土地上萌芽。
  而後,戰爭的黑影籠罩了中國五十年,晚清時期的列強交迫、辛亥革命、軍閥混戰、抗日戰爭、國共內戰,戰火裡,人民一次又一次遭無情摧折,紅十字會在這期間從不間斷止歇,默默燃燒自己,成為黑暗中惶恐人們的一道暖光。
   國共內戰後,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隨著國民政府東渡來台。爾後六十年,兩岸漸漸走出戰爭陰影。煉獄般的戰爭景象雖不再是常態,但社會角落,仍有等待幫助的人們。這時的紅十字會,也開始調整角色,從煉獄戰火中的天使,化身為塵俗濟世的菩薩。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就此肩負了比戰時更深入的人道工作;從急救、水上安全、居家照顧等訓練乃至急難救助、救災備災等等,都是紅十字會志願服務的範疇。
  今天的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已是受國人肯定,世人尊敬的人道救援組織,從九二一地震,到南亞海嘯、緬甸水災、巴基斯坦地震、汶川地震、莫拉克風災、海地震災到日本海嘯,紅十字會堅持著「有苦難的地方,就有紅十字會」的理念,把台灣人民的愛心與溫情,親自傳送到災民的手中。
  在這超過一百年的時間裡,紅十字會專注於行善助人。卻沒想過,一點一滴累積的努力,卻會因為一些網路不實指控的謠言(紅十字會按照救災重建進度而撥款的安排是想暗摃等),掀成巨波海嘯,著實不當地影響紅十字會用行動建立的社會信任,嚴重打擊了紅十字會夥伴和志工的士氣。
   這讓我想到一個釘子的故事:刺傷別人就像把釘子釘在木頭上,無論之後花多少力氣彌補,傷口也不可能完全復原,就像把釘子拔出來,還是會留下釘痕。在這淺碟網路與媒體時代的今天,「大膽假設」若忽略了「小心求證」,要傷害一個人或組織的信譽非常簡單,但要澄清一件事實卻是難上加難,而信任,是志願服務組織最珍貴的資產。
   雖然如此,我仍希望把這一次的「挫折」,看成是上天賜予紅十字會的「禮物」,讓我們學習如何在為苦難者奔走的同時,更嚴格精進我們行善的方法。
   最後,我想用紅十字之父亨利.杜南的一句話做為結語:「為什麼我要去右邊?你看左邊那麼多人甚至沒有得到一句安慰的話,連一杯解渴的水都還喝不到就死去了!」這句話是形容亨利.杜南掙扎於要先救左邊的傷兵還是先救右邊的傷兵為難,但也可以解釋為,相較於那麼多需要我們伸出援手的人,與其為謠言所困惑,我們更該集中精神與力量,堅持行善的志業,努力的凝聚台灣的愛心和關懷,去溫照需要幫助的人。

4.《營區小故事》

從沒思考過,一個紅色信封會有多少重量
但我雙手捧著那被汗水浸濡皺巴巴的紅包
竟覺得雙手顫抖 … 眼匡瞬間濕了 … 久久不能自己 ….
海地震災發生,營區內鄉民們放棄了每天晚上必看的連續劇(娘家)
每台電視都在播放著瓦礫堆中的生死掙扎
看著老人們眼眶的淚水
我們嚴陣以待
害怕勾起鄉民們 88 水災那驚恐的回憶
害怕好不容易平靜下來的生活又起波瀾
然而發展超乎我們所想像
這樣的契機反而刺激了居民們積極進取
 史麗花 告訴我
「看著海地,想起我們在八八水災時也是同樣的驚慌惶恐」
「可是我們得救了,有這麼多人幫助我們,」
「雖然家沒了,可是有吃有穿有得睡還有工作做」
「上帝教我們要感恩」
「這是我們一點心意」,「我們想要回饋,想要幫助比我們更需要幫助的人們」,「雖然只有一點點,我們會更努力,希望下次能有能力捐更多一點」
皺巴巴的紅包,裡頭有七張嶄新的千元鈔
那是族人們發動樂捐,每人 50 、 100 的累積
族人們決定要捐給紅會
這是一種相信 一種交付
相信紅十字會可以妥善的運用
這是多麼大的肯定
我再一次紅了眼眶……
任重而道遠!

資料來源:

1.《七二洪災 愛心捐款》

2.《跨界結盟創造最大效益》

3.《天堂不撤守-信任海嘯裡的志願服務天使》

4.《營區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