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位置
前世今生
蛻變
迴響足跡
簡報

      政府正視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在龍崎區牛埔里埤仔溝溪,由水土保持局動員牛埔居民投入建置「牛埔泥岩水土保持園區」。並且輔導社區居民多元經濟轉型,加強培育導覽解說人員,結合地方特色景觀和飲食,逐步帶動了社區知名度和觀光人潮。

 
   
      台南市幅遠遼闊,每個區域因地景風貌不同而產生殊異的美景與人文特色,近年來,台南市農漁村社區透過農村再生計畫的協助,已展現出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活力與動能。

      推動水保工作與農村發展不分世代的成員,共同將農村再生、水土保持、景觀美學、防災永續等理想,共同期許現代農村如枝繁葉茂、朝氣蓬勃,為全民美好生活繼續努力。


在地居民參與農村再生培根計畫
農村基礎建設-園區週邊環境改善
農村基礎建設-園區根系觀察箱整修
農村基礎建設-就地取材搭建涼亭


環境清潔大家作伙來


過年前正在為牛埔精神指標彩繪上新衣

      牛埔泥岩水土保持教學園區成立後,成為南部地區學生水土保持戶外教學與遊客參觀泥岩地形的好地方,對當地龍興社區幫助很大,社區居民熱心投入解說訓練與園區維護管理,也積極參加水保局的農村再生培訓課程,社區經由培根凝聚共識,藉由農村再生的軟硬體營造實現。


--------南瓜
新故鄉 龍興出好瓜--------
      發展泥岩南瓜的是龍興社區,涵蓋龍船、牛埔、大坪與石(左石右曹)等四里,當地多屬白堊土,高經濟價值作物栽種不易,以往僅采竹較為著名,居民目前力推第二產業。
位處偏遠的山區,除了天然景致之外,人為的發展條件較差,資源的挹注也不多,只好靠自己創造商機,泥岩南瓜對於當地觀光的推動有加乘效果。

社區之花 - 南瓜花 客製化食品-泥岩南瓜饅頭市場成功打入大高雄市
泥岩蕃藷成熟了 龍興黃金菜園
      
       由於龍興地區是泥岩地貌,植物不易生長,水土保持很難,自古以來居民務農收入都不高,滿山的竹子,兼種鳳梨。現在我們看到了把惡劣土地改良成像花園一般的農村,經過水土改良與保護,也開始發展自產、自種的南瓜、筍乾、番藷,真是特別好吃又有益健康!
      尤其是南瓜目前最俱特色!龍崎山區近年來推廣泥岩南瓜栽種,除了開發烘焙食品,還入菜研製系列料理,推出風味餐,協助帶動觀光,希望為寸草不生的月世界地形,開創新的產業商機。為了打響「龍興南瓜」知名度,不但請鳳梨酥業者研發出南瓜酥,也請社區媽媽教室班研究南瓜風味餐,包括南瓜米粉、南瓜粥、南瓜球、南瓜丸、南瓜排骨湯、炸南瓜、南瓜甕等,全部是媽媽教室一起烹調,班員年齡都在六十歲以上,每道菜都有南瓜,也都有媽媽的味道。希望有效打響在地南瓜,增加農民收入,也讓年輕人願意回流,帶動地方繁榮。



      村子中有位林仙化先生,他以使用鄉土語言吟誦四句聯出名。正當我們小隊在竹拱仔厝外面張望時,這位像私塾先生風範的林老師滿臉笑容迎向我們來。來自附近「歸仁」的我們,居然很少看到這種以竹子做為主建材,搭配少許水泥搭建成的屋子。林老師斯文的笑著說「這種房子想挪方位時,10幾個大漢就可以扛著它跑」。林老師除了是牛埔這個「教學園區」的志工解說員,更是一位聞名遐邇的四句聯鄉土文學專家,出版有著作及CD,還曾受美國的台灣僑社邀請,前往演出。
     在傳統的竹拱仔厝內,觀賞到林老師用當地白堊土燒製的陶器、用當地出產的刺竹大竹頭雕刻成栩栩如生的動物、當然也和阿公阿媽一起坐在小板凳上,聆賞林老師開講。在故事和時事做引子中,林老師用鄉土語言吟出幽默或發人深省的四句聯,讓我們不禁對這位默默耕耘鄉土文學的林老師致上最深敬意。


在地文化展示館是一座淳樸的「竹槓仔厝」竹編夾泥牆現在已經相當少見

竹編藝術品,都讓人大開眼界

在地人善用竹子編成竹藝作品

美觀又實用的竹藝作品

由於政府與水土局的協助,蛻變中的龍興,正在走出自己的路!

       由龍興地區的蛻變來說,經營社區營造,不能靠幾個人,必須有團隊,而龍興社區的團隊都很合作。而且龍興社區有優秀並且願意奉獻的人出來做事,他們了解家鄉,對家鄉有濃郁的感情,因此能推動社區營造。這些在地居民共同為社區而努力,讓龍興地區有一番新面貌。

      龍興社區的導覽用唱歌的方式解說自家的東西,格外親切。沿途背誦四句聯,鄉土的感覺濃烈,他們高興的做,快樂的做,以家鄉為榮,團結之情格外令人動容。

      牛埔地區泥岩水土保持之不易,建設這個園區,在地居民花了近十多年時間,但只要一場大雨,之前的成果常會隨著雨水流逝,可見要在這塊惡地上生存的人們多麼不容易啊!

       最讓人動容的是居民們的努力,就像禹公移山-相信人定勝天,果然讓這塊土地充滿生機!所以我們小隊是多麼有幸介紹這個地方給大家認識啊!但也希望大家在觀賞美景之餘,也能好好維護這塊「福地」,因為這塊福地的一草一木與在地風情文物都是在地居民同心協力努力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