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頁面上的內容需要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取得 Adobe Flash Player






織布藝術

  布料以苧麻為原料、以植物染料染色的泰雅族織布是十三族中織造藝術最高的族群,自遠古時代起,因狩獵、採集的需要,人類便開始製作繩索與結網;之後逐漸發展成編結、縫綴、及新石器時代的原始織造等。從編織中,人們發現了植物纖維的奧妙、巧編繩結的妙用,也學會了染繪彩繡的技巧、經緯交織的反覆與漸層,更懂得體驗其勻稱的幾何紋樣和抽象組織的美感。

  因此,「編織」的歷史不但淵源流長,也是世界各族群共通的手工技藝之一,其所涵括的編、結、染、織、繡等技術,除提供食衣住行外,更豐富了生活的色彩。直到今天,「編織」依然是人們從出生到死亡後,最貼身的需求與表現。

  原住民之編織技藝在台灣傳統工藝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而泰雅族則是台灣原住民當中最擅長編織的族群,向以精緻、優良的編織工藝聞名,其編織的文物之美,也為世人所推崇

  泰雅族的編織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中的食、衣、住、行,也與其傳統之組織型態、宗教信仰、社會禮儀、物質生活、經濟交易、審美情趣、衣飾文化等有著密切關聯。

傳統的泰雅族編織工藝可分為:

女子織布 -- 以衣物服飾及其配件為主
  依照泰雅族的習俗,學會紡織為女子成年之條件,得以紋面而成為待嫁閨女。此外,如果織布技術超群,還可以在胸、手、足、額等處,刺上特定花紋以表示榮耀,成為青年勇土競逐的對象。編織技術如果越來越精湛,臉上的紋面就會越來越大。

 


▲女子織布
男子編器 -- 以日常生活所用的器具為主
  泰雅族的男子,從小就由父親教導炊具、農具、漁具及搬運、攜帶、儲存等用具的編製,大多數在成年前就已學會竹工、編織籠網、鍛冶、刳木及製造武器等技術。

▲男子編器

資料圖片來源:台灣原住民神話與傳說、原住民民藝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