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菁藍染

[歷史] [氣候環境] [產業] [大菁藍染] [動植物生態] [問卷調查][學習資源]

 

藍染的歷史

        顧名思義就是用一種藍色染料去染布的概稱。 由於做為藍染的植物來源眾多,加上色澤鮮麗而穩重,深獲許多民族的應用與喜愛。據歷史記載,藍染的技術在中國古代民間普遍盛行,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宮裏就已設有專職官吏「染人」,來管理染色的相關技術與生產。

        一般而言,可做為藍染的植物,計有爵床科的馬藍、十字花科的菘藍、蓼科的蓼藍,以及豆科的木藍等四種。藍染的植物原料須經過發酵製成「藍靛」。

        製作藍靛泥,宜趁著早晨露水未乾之際採收大菁,將之浸泡水中,以水解方式,經過兩天的時間,把藍靛素分解出來。之後,撈起葉子,此時水是藍色 的,但因色素和水的比重一樣,所以無法沉澱或濃縮,於是加入熟石灰(碳酸鈣),加以攪拌,令其與氧氣結合,產生化學變化,成為非溶性。因石灰和色素結合 後,會使重量增加,經過一天的時間,色素會完全沉澱於底層,於是將上層的水倒掉,下層的泥膏倒入布袋中,濾乾水分就成了藍靛。至於染布在藍與白之間要如何 取捨拿捏,則可依個人之喜好,用紮染、縫染、臘染及型染的方式,染出各種不同的圖案。

製造藍靛過程(照片圖示如下)

1.清晨開始割取大菁鮮葉,必須把握時間,以免收取之鮮葉失去水份而枯萎,而無法溶出藍靛素。

2.菁葉浸泡前要先清洗,去污泥、黃葉及雜枝雜物。

3.清洗後迅速將菁葉放入桶中,加入清水(水約與葉群等高),並放置重物鎮壓住葉片,以免葉片浮出水面而萎凋,無法溶出藍靛素,並置於通風良好的地方。

4.浸泡24小時後需將大菁葉片上下翻動,增加氧氣,以利細菌生長。

5.高溫時(夏天)約一天半即可,冬天則約須4天,當葉片變成黃綠色,水面出現深藍色,並帶有油光的薄膜,且有發酵的氣味(阿莫尼亞),表示藍靛素已溶出。

6.首先撈去腐葉,由於藍液裡的藍靛素較為稀薄,需要加入熟石灰將藍靛素濃縮沉澱,熟石灰用量約為生葉重量的1.53%。

7.開始打藍,以前用竹製的打藍器(現今則用電動的打藍器代替),先緩慢攪拌,再緩緩加速,藍液轉為黃綠,約510分鐘後,液面湧起大量的藍色泡沫,再繼續攪拌泡沫會越來越多,顏色亦越濃,約再過廿分鐘後,泡沫逐漸減少,色度由深藍色轉為淡藍色,藍液呈凝滯狀,此時加入510公克的食用油,使藍液與空氣隔離。

8.經過一天靜置,使藍泥沉澱,倒去上層清水,用棉布袋裝起藍泥瀝乾,即成膏狀之藍泥。

 9.保存藍泥時,須加入少量的清酒,使藍泥維持在半濕半乾的狀態,在塑膠桶內,並放置於遮蔭處,使還原菌能存活,並抑制其它黴菌生長

10.第一天加入鹼液(1公斤)、藍泥、葡萄糖和酒攪拌均勻後靜置,第3 補充100 CC.鹼液、1公克保險粉、20公克葡萄糖及10 CC.酒。隔日補充各項助劑,約710天染液逐漸轉成透明的暗綠色,液面中央浮泛深藍泡沫,並有黑紫色的金屬光澤,表示建藍已完成。建藍期間每天早、晚均需攪拌一次。

(大菁農場提供)

大菁農場的藍染DIY體驗

        車子經過農場門口,進入連續彎曲的下坡後來一片草地前,看到農場主人王國緯先生在屋舍門口對我們打招呼。坐下來聽老師大致講解後就進行今天的主題-藍染。

        在農場進行的藍染體驗:我們先將大正方形的棉布手帕摺疊起來,以橡皮筋、衣夾、或筷子、錢幣等工具做成各種花樣,先以水略浸濕後,放入藍色染料中浸泡三分鐘,再取出來卸下夾的工具,攤開手帕讓它氧化,接觸空氣後顏色會由綠變深,最後轉藍色,真是奇妙,晾在通風的地方,讓色澤固定,最後在清水中抖一抖洗去多餘的染料,有創意的藍染手帕就呈現了。

紮布要領及方法

1.綁緊:用橡皮筋緊緊圈綁(如下圖左),布面被綁緊的地方會較白,中間也可以夾豆子。

2.木板夾:可先像扇子一樣摺布,摺小塊再用木板兩面夾,再以橡皮筋綁緊,可以呈現方塊形狀(如下圖右)。

3.抓布:染不到的部分邊緣會呈現花花的紋路。如果抓擠到中央,布就會變成球狀。

4.星狀紋:布摺成1/4大,再三等分摺成三角形,夾板夾成斜的就可以染成星狀白紋。

       

 

棉布藍染主要過程圖

1.紮布

2.泡水

3.染布

4.氧化變藍

5.晾乾

我們的作品和大菁農場王國緯先生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