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薇淇 整理

                                                                        台北古城圓山遺址兩個文化的異同

              清代最後一座古城──台北城

在說圓山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台北的歷史吧!

 

「什麼 台北湖?台北有古城!」乍聽之下所有人的反應,大多是面露疑惑,台北,半新不舊的,有古城嗎?就算有,也不是什麼了不起的古城吧?君不見,多年來台北夠資格的國際地標,不 意外就是中正紀念堂、故宮博物館、圓山大飯店,試問,古城在哪裡?有那麼偉大嗎?
  這是一個不太容易回答的問題,台北,的確是有古城的,只是有點年輕,一百零二年,二甲子光陰,而且,是坎坷的短命城,籌建到完
工,費時近十年,但 兩年不到就拆得只剩四座城門, 至今也只剩下北門稱得上原貌,其他的易容改裝,有古樣無古韻。
  台北古城的現實,這樣子殘缺,與漢城南大門、新竹東門如出一轍,徒留城門聊表紀念,不能在登樓狎玩,連拍張到此一遊的 照片的立足點都沒有,號稱國家的一級古蹟,卻被高架橋凌空包夾著、建築巨獸在旁雄伺,歷史和現代的接合是如此粗暴,坦白說,當下為古城立像,絕對是不忍齪目的,我們可能需要一副變焦鏡吧,用很多煙幕,霧
裡看花,像李昌鈺博士重建總統槍擊案現場般,找出歷史碎片,然後試著拼貼看看,會不會 有甚麼朦朧的圖像來。

我們試著在五十萬人包圍總統府的遊行活動裡,突破萬難,鑽進東門城的券拱裡,可以確定這是當年景福門的所在。有一個垂直鐵梯, 只可以一個人爬上去,專門提供給保護元首的憲兵,登樓監視保護博愛近畿之區國家元首的性命。但換換心態,這是一個鳥瞰博愛特區很人性的視角,眼前介壽廣場總統閱兵的壯闊軍容,與殖民時期權力中心 的總督府咫尺相對,是古城中最有政治象徵光環的。但如果要尋找歷史的線索,我們就要望北,打一束雷射光至七星山頂,這條清代堪輿下的風水軸線,決定了台北城牆長端的走向。也就是說,今天的中山南路、中華路,過去台北城牆的所在,是 照個千年的中國風水觀,指向非常遙遠的北斗七星。
  光緒元年台北設府之前,台南、嘉義、鳳山、彰化、雲林、新竹、宜蘭、澎湖已先後建城,台北、台中是清代最後官准建造的城池,但 是台北城則是台灣眾城之中,唯一以是用一條條方方的石頭建造的方城,用料實在、構工嚴謹。
  清代台北城倡議興建之前,台灣南有牡丹社事件;而古城完工之年,台灣北部就有法軍入侵,說明了這個清廷眼裡,孤懸海外的蕞爾之島,當時正飽受列強覬覦。台北城的興建,乃至於爾後省會北遷於此,均具有高度戰略與統治威權意涵,傾一國漸頹之力,藉方正之城,圖皇輿江山之永續,台北、中國;地方、中央,選在東南沿海風雨飄搖之際,有了實質的 鏈結關係。
    官民合建,三市街奠定台北城市核心

  台北並非有了古城才稱市,相反的,直到日本人進城,台北城內的商業市集,仍然遠不如艋舺與大稻埕。艋舺興起於清乾隆年間,靠著水岸渡口發跡,商船郊行帶動聚落發展,寺廟林立,供奉由大陸原鄉渡海來台的宗族守護神,而紛爭不斷的族群械鬥, 敗北的同安人,又於咸豐年間於大稻埕異地逢生,靠著樟腦、茶業外銷,一剎那超越艋舺,整個台灣經濟重心,也由南部米糖糧倉,轉移到台北。大稻埕洋行領事館林立、氣象萬千,可以說是台北面向國際最早的通商口岸。Formosa Tea遠銷紐約,打響了福爾摩沙(美麗的島嶼)的美名。
 

              臨濟旁的圓山

台北的歷史都了解清楚了嗎?現在我們就直接進入主題,開始介紹──圓山遺址!

 

 

有人說:大龍峒、圓山的風水好,因此文人薈萃,人才濟濟,所以讓我們來看看風水對這裡的影響吧!

先從台北城說起,清代建立的台北城是一座依據風水建立的石造城池。

最初由台北知府陳星聚在大稻埕與艋舺之間建設正南北向的街道,並種植竹子以培養適合建城的土地(時年 1879年)。然後福建巡撫岑毓英勘查畫定台北城的基址(1881年)。 不久之後岑毓英調任雲貴總督,建城的事務便交由台灣道劉璈辦理。劉璈認為之前的規劃軸線對準大屯山「後無祖山可憑,一路空虛,相書屬五兇」,所以把城基轉向東北,軸線對準大屯火山群第一高峰七星山(1120公尺),因此造成城內街道與城牆不平行的情況。最後台北城 大概在1884年完工。由此可見,之前的人在建城方面也對風水十分迷信呢!

接下來讓我們來介紹「圓山的風水」吧!
 

               圓山的風水

圓山舊圓仔山,是大龍峒地形上的龍頭之地,由於基隆河流經,過去曾是海水進出的湖沼地區,經過開挖發掘的圓山遺址及貝塚,證明當時先民生活的位址。依著圓山的劍潭之地, 因為鄭成功插劍水潭取水而得名,日治時期日人曾經在今日圓山飯店旁邊的忠烈祠西側的土地,興建臺灣神社及神宮外苑花園, 由此可以知道它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又有一稱圓山原本舊稱龍峒山,這個名字的由來,正是因為圓山長得就像是一條龍蜿蜒起伏。重新用「龍、砂、水、穴」來檢查圓山的地型,龍峒山如龍盤據在地表,旁邊則有基隆河環抱,並綿延到大直內湖,附近也有小丘陵呈守砂之勢,在現今圓山飯店的位置,正是能量 最為強大的龍穴。

大龍峒(圓山)位於台北市的西北角,臨淡水河與基隆河的交匯處,開發晚於艋舺而早於大稻埕。是以前凱達格蘭平埔族巴浪泵社(Pourapon)的舊地。乾隆初年,有大批福建同安人移入墾殖;到乾隆中葉,便成立「大浪泵庄」,不久改稱「大隆同」,隆表示興盛,同即意指「同安人」。後來因為「大隆同」地靈人傑,環境清幽,文才碩儒輩出,其街東又有一龍峒山(舊 的圓山動物園),山形似龍,「大隆同」剛好 又是在於龍尾, 所以將「大隆同」改為「大龍峒」,以使名實相符。

不過,最廣為流傳的,就是所謂的「龍尾穴」,此派風水學說認為劍潭山龍脈乃是一條隱龍,這條隱龍只在平地露出頭尾兩端,而劍潭山恰是隱龍龍尾,與木柵指南宮猴山上的「龍頭穴」遙遙相對。現在的圓山飯店金龍廳就是採取此風水理論,金龍廳入口的金龍噴泉,就是龍尾穴的穴眼上。
    順帶一提,金龍廳的這條金龍,也是台灣神社的遺物,原來是 一個銅龍,設立於神社的神苑的水池上,一樣成為噴水池的景觀,並且幸運地在戰爭時期躲過了轟炸而保存下來,後來圓山飯店將銅龍鍍金,轉變成為金龍廳「百年金龍」的主角了。

台北城成為清代最後一座風水城。不過這座城卻諷刺地在十年後沒有發揮任何防禦功能,日軍也在沒有任何損失的情況下進入台北城。在日本人統治台灣之後,日人也在能夠長久統治台灣的觀念下,無論在風水軸線上建立神社,或者建立「敕使道路」與總督官的建築上,這些細節都費盡了心思,企圖在台灣建立起征服者的權威。

所以在這當中應該去瞭解到某些事情,即是統治者不應該重視某些形式上的東西,甚至是變成迷信,因為我們必須認知到,還有更重要的東西是統治者 更要去重視並且實行的。

 

     資料參考

          書籍部分:

          李乾朗,(1996)《臺灣傳統匠藝》,燕樓古建築出版社,臺北市。

          文化局,(2001)《臺北市古蹟簡介》,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印行。

          文建會,(1996)《日據時期臺灣文化資產研究與保存文獻彙編》,臺北。

          黃士强,(1997)《圓山遺址: 一級古蹟》,臺北市兒童育樂中心,臺北市。

          羅光、黃金鋒、蔣偉群,(1995)《臺北縣的佛寺建築》,臺北縣文化中心出版,臺北縣板橋市。

          四國八十八名寺巡禮[錄影資料](2011)《でもできるはじめてのお遍路 : 四国八十八ヶ所の旅》,輝洪開發,臺北市。

          網頁部分:

          臨濟護國禪寺 - ---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文化資產

          維基百科-道教  維基百科-台灣古蹟列表

製作團隊:江宜臻 林芊孜 蔡易訓 蘇偉皓 陳妍儒 林廷芳 牛薇淇 劉映余 王浩宇 林禹志   指導老師:莊明坤老師.黃明慧老師

學校臺北市立重慶國民中學  Copyright © Photography. Design by Chongqing Junior High Sch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