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首頁 / 專題簡報 / 計畫總覽

計畫總覽

我們參加的「競賽類別」是

地方音樂藝術

我們的「地方社區」是

彰化,古地名「半線」,清雍正年間,改名為「彰化」,取其「顯彰皇化」之意,而更正式的說法是「彰聖天子丕昌海隅之化歟」。彰化位於臺灣中西部,地形以平原為主,屬於彰化平原;東倚八卦山脈與南投相隔。本校彰化縣立彰安國中,位於彰化市中正路上,附近有歷史悠久的孔廟、南瑤宮,古蹟之美令人讚嘆;遠近馳名的肉圓、爌肉飯,滋味讓人回味無窮;引人入勝的南北管音樂戲曲館、彰化藝術館,藝術饗宴百花齊放。我們的地方社區商業繁榮,文化豐饒,人文薈萃,是兼具傳統歷史與現代進步的好地方。

我們的「研究主題」是

麵麵俱到~捏麵人在彰化

我們的「研究對象」是

捏麵藝術的歷史、現況與發展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我們的「研究內容」是

「捏麵藝術的歷史、現況與發展」,捏麵人是充滿民俗色彩的中華傳統技藝,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最早源自於中國北方,材料以麵粉為主;傳到南方之後加入江南的特產「江米」(現在的糯米),所以捏麵人也叫做「江米人」;在臺灣又有「捏麵尪仔」、「麻茲尪仔」之稱,學術上則稱為「米雕」。傳統捏麵是以「看桌」作品為主,作為廟會祭拜神明的供品,像是蔬果、牲禮、神明等等,現在的捏麵則兼具「觀賞與藝術」的功能,有小如米粒的老虎,也有比人身還高的關公,作品令人為之驚豔。 在臺灣的捏麵人文化裡,彰化是中部重要發展地之一,透過本專題研究,我們期望能夠喚醒人們對捏麵藝術的記憶,因此我們蒐集資料,探究捏麵人的歷史;自編自導自演「捏麵人由來」的短劇,讓普羅大眾輕鬆了解捏麵人的起源;實地參觀巫家捏麵館,訪問巫俊德館長,了解捏麵的原料與捏麵藝術之美;參與捏麵人DIY製作,學習捏麵的混色、塑形等各項技法;辦理國小學生捏麵營隊、擔任文化局捏麵文化列車志工、協助承辦捏麵人比賽,積極推廣捏麵文化,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來認識捏麵人,喜歡捏麵人,讓臺灣的捏麵藝術能夠繼續傳承下去,並在世界上發光發熱。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我們的「研究方法」是

本專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小組討論、人物訪談、實地參觀、辦理營隊、編導戲劇、問卷調查、資料整理、擔任志工。

我們的「研究進度」是

捏麵人

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我們學校有二間電腦教室及小型電腦室,共有80部電腦,提供學生課堂及專題製作使用,每部電腦都可以上網,以利查詢、製作。因此,在校討論時,我們會利用學校學術網路上網;回到家裡,則使用家中網際網路填寫工作進度、蒐集資料等。

完成的學習目標

藉由本專題,我們才發現所處的地方社區裡有許多藝文活動,而捏麵人就是其中一項。過去,我們以為「捏麵人」是在書上或記錄片中才看得到的傳統技藝,透過這次網博專題研究,我們拜訪了積極到校園推廣捏麵教育的巫館長與梁老師,參觀擁有豐富捏麵歷史與創作的巫家捏麵館,參與彰化縣26個鄉鎮市推動親子捏麵製作的文化列車活動,原來,捏麵文化就在我們身邊。於是,我們演出捏麵人由來的戲劇,讓民眾了解歷史;我們舉辦國小捏麵營,讓文化的種子在小朋友心中萌芽;我們協助捏麵人比賽,號召更多的人加入捏麵創作。身為地方社區的一份子,期待珍貴的捏麵文化繼續流傳,成為生活中重要的藝術活動。

我們所遭遇和克服的難題

缺乏活動規劃能力 召開籌備會與模擬情境

為了推廣捏麵文化,我們想要辦理營隊來讓更多的人了解「捏麵人」,但因為我們是國中生,就設定年紀較小的國小學生作為我們的對象。我們從來沒有辦理過營隊,就請老師教導我們,老師分享過去辦理活動的經驗,讓我們先試著個別規劃內容後再共同討論,最後決定流程:演出戲劇(捏麵人的由來)、捏麵人DIY、作品分享。接著分別就活動內容模擬情境,推論參與學生可能有的反應與問題,我們彼此練習提問與回答;考慮戲劇演出時道具的擺設與場地安排、音量大小,事先準備擴音器、道具箱以方便攜帶;活動前練習捏麵DIY的教授作品,以熟練每個步驟與技巧。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聚會時間難以安排 利用寒暑假與星期六日

雖然我們這一隊的成員都是同班同學,但聚會的時間仍難以安排,因為國中課程較為繁重,部分同學在早自修有其他社團活動,級任導師也要求午休一定要休息,才有充沛的體力能應付下午的課程。因此為了能夠有較充裕的完整時間製作專題,我們盡量利用寒暑假與課餘時間,來進行活動規劃、人物訪談、實地參觀;未能聚會的時間,則利用社群平臺建立專頁,進行線上討論與工作進度書寫。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缺乏交通工具 邀請家長與老師協助

製作專題的過程中,我們多次到溪湖鎮巫家捏麵館,進行實地參觀與訪談;暑假中,遠到二林鎮原斗國小、芳苑鄉路上國小,辦理偏鄉「國小捏麵營」;跟隨巫館長到彰化市立圖書館,擔任捏麵文化列車小志工。除了彰化市之外,車程至少需要三十到五十分鐘,因此我們請家長或老師開車載我們去,讓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真的非常感謝他們。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訪談經驗不足 事先擬定題目

雖然捏麵文化已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仍缺乏架構完整的參考書籍介紹,因此為了蒐集詳細的捏麵第一手資料,進行實地訪談與參觀顯得格外重要,我們規劃了訪問巫俊德館長、梁秀蓁老師、參與文化列車的親子等,但這些對象的年齡差距很大,專業背景也都不相同,加上學校課程中很少有機會訪問別人,我們實在不知從何下手。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們在訪談之前先擬定訪問題目,並輪流擔任訪問與被訪問的對象,一開始我們依照擬定的題目提問,而被訪問同學無俚頭的回答讓氣氛輕鬆不少,更讓我們學習要隨機應變的臨時增加提問,果然後來在正式訪問的過程中,我們都能得心應手,進行流暢的訪談。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戲劇演出過於拘謹 練習、練習,再練習!

辦理國小捏麵營時,希望以有趣淺顯的方式來讓小朋友了解捏麵人的由來,我們就依照捏麵人的歷史故事加以改編,希望透過戲劇演出的方式來引起小學生的共鳴。雖然之前在課堂中都有表演課程,但這是我們第一次要到別的學校演出,大家都非常緊張,覺得壓力很大。我們擬定好劇本、角色分配,就開始練習對白與走位,起初大家都很彆扭,表情也不自然,幸好老師都用DV將排演的過程錄下來,讓我們很明確的知道應該修正之處,另外,我們也先演給學校的其他老師看,請他們提供意見,過程中,我們不斷的練習、練習再練習,總算在演出的時候,獲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與讚賞,也讓小朋友對捏麵人的歷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缺乏網頁製作能力 請老師指導,並加入自製網頁元素

我們從來沒有學過網頁製作,所以請老師教我們,但第一次做的網頁只能套用軟體現成的模版,變化很少,不太吸引人。而大量的圖片與文字,該如何排版,實在讓我們傷透腦筋。所以,我們利用學過的PhotoCap,將每一張照片裁剪,以便能更凸顯主題;再把同主題的照片利用縮圖模組合成,讓排版更加多樣化;並把自製的捏麵人與個人照合成,做出個人的公仔logo,以增加網頁美編元素;最後也將拍攝的捏麵人由來短劇,製作成漫畫版,希望透過簡單易懂的呈現方式,網站易於讓讀者瀏覽,吸引更多的人一起來認識「捏麵人」,欣賞這項中華傳統技藝,將它繼續傳承下去。

捏麵人捏麵人捏麵人

扭扭捏捏有話說

參與2013臺灣學校網界博覽會,許多的第一次,開啟了我們美妙的經驗。我們第一次做出獨一無二的捏麵公仔,雖然公仔和想像中差別很大,更覺得巫老師很厲害,做得快又好,可見捏麵天分和努力都很重要。

我們第一次自己編導戲劇和做道具服裝,雖然是要逗小小朋友開心,但捏麵人由來的劇情還是不能少,服裝必須符合當年的歷史情境,我們就利用身邊的物品,例如用垃圾袋做小兵衣服、摘下雞毛撢子的毛來做羽扇,因為細心考究,我們對捏麵歷史也有更深的了解。

我們第一次策劃國小捏麵營,教小朋友做捏麵人時,自己要很熟練,用簡單的方式教,不能全幫他們做,還要照顧到所有人,最後看到他們開心拿著自己的作品時,我們體會到「帶給大家快樂」的愉悅,也相信捏麵文化開始向下扎根。

在製作本專題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歷史文化很容易隨時間漸漸消逝,就像「捏麵人」,如果沒有捏麵老師、地方文史館、縣政府文化局的推廣與重視,我們將失去了重要的「根」。因此,我們希望由自己做起,深入了解捏麵文化,用心欣賞捏麵藝術,將它介紹給身邊的家人、朋友,讓文化的種子向下扎根,將來成長茁壯,枝繁葉茂,期待未來我們的捏麵能走出臺灣,讓全世界都看見,成為臺灣之光喔!


圖文資料來源:2013彰安扭扭捏捏隊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