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位置─ 首頁 / 捏麵緣起 / 捏麵大觀園

捏麵大觀園

捏麵是藝術嗎?

以前人們大多認為捏麵是廟會祭神的看桌供品,其實,它也被當作一種吉祥的贈禮,廣泛使用在婚喪喜慶、節日祭典等民俗活動。經歷時代變化、社會風俗習慣改變,捏麵逐漸從民俗活動轉型為藝術創作。

臺灣目前仍有許多身懷絕技的捏麵工作者致力於創作及教學。有些是細緻的傳統廟會看桌,有些是精益求精、變化萬千的特色捏麵人,例如:袖珍捏麵、卡通捏麵、個人公仔捏麵,因為有他們的努力,捏麵才能順利的從民俗活動轉化為藝術創作,並且廣為流傳。

近年來我國推動文化創意產業,捏麵創作者有的透過認證成為街頭藝人,在鬧區現場表演捏麵,有的成立工作室,進行捏麵創作與教學,確立了臺灣捏麵藝術的發展根基,對於國內保存推廣捏麵藝術影響很大。另外,政府也持續定期安排捏麵工作者到海外進行捏麵藝術文化交流展演,期望將捏麵藝術擴展到國際。

 

如何欣賞捏麵藝術

除了欣賞主題與構圖切合之外,還要看創作者的捏麵技巧。好的捏麵人作品,麵土表面光滑平整,接合處不易脫落,而且可看出麵糰調色的揉合與顏色的均勻變化,若是揉合速度過慢,則麵土容易乾裂而不好看,反之,則混色不盡理想,有礙美觀。

另外,由於捏麵的作品是立體的,好的作品,除了主題本身以外,剩餘的空間也應有切合主題的裝飾,創作者藉由使用捏搓壓揉擠等技巧,活靈活現的展現主題的特色,可表達完整意象,並可從四面八方欣賞的空間畫面,即是一個絕佳的好作品,以下分為幾類來欣賞。

捏麵人欣賞

傳統人偶

傳統捏麵人,多以忠孝仁義的歷史或象徵性的神話人物為主題,近年來在大型的建醮儀式、廟會慶典仍可以看見。例如:桃園三結義、觀世音菩薩、財子壽、土地公、彌勒佛、鍾馗…等等。

卡通Q版人物

色彩繽紛的捏麵人,很受到小朋友們的喜愛,因此,捏麵工作者大多也會捏製常見的卡通人物,例如:皮卡丘、小叮噹、大眼蛙、憤怒鳥…等等。另外,也有捏麵創作Q版公仔,捏麵工作者根據主人翁的外貌特色,例如所提供的照片,即興捏塑出具有個人風采的捏麵公仔。

傳統看桌

早期捏麵人主要被當作廟會祭祀的供品,因此,許多造型逼真的蔬菜水果、家禽牲口,都是主要的創作題材。例如:玉米、青椒、甜椒、葡萄、番茄、雞、鴨、魚或其他動物…等等。

袖珍捏麵

袖珍捏麵就是比正常比例小很多的捏麵創作。捏麵技術純熟的捏麵藝術家巫老師曾說,創作題材從來不是難題,但是極端大小就是種挑戰,例如:捏製體積跟真人一樣大,或者體積比乒乓球還小的作品。除了拿捏體積的比例之外,還要有一雙巧手靈活運用技術與保持穩定度,才有辦法創作。

圖片重製、文字撰寫:2013彰安扭扭捏捏隊
圖片資料來源:巫家捏麵館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