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專家
台姓耆老
蔡姓耆老
郭姓耆老
林姓耆老
民生里長
蕭老師
鳥會專家
 
 
 
 
 

建興老師:郭先生你好我是竹圍國小的老師
建興老師:可以請教你竹圍相關的問題嗎
郭先生:有哪些問題,我知道的都告訴你。
建興老師:請問竹圍以前小八里坌嗎?
郭先生:不是「小八里坌」,是「八里坌仔」,但是寫的時候就叫「小八里坌」,例如我們到關渡去,人家問你住哪裡都說是「八里坌仔」。小八里坌的地區以竹圍、磚仔厝、樹梅坑一帶往山上延伸。往南側有許厝,就是你家,還有我們郭家,許厝是因為我舅舅老一輩的住在哪裡。往台北方向就是土地公鼻。我們這裡以前叫瓦厝,因為這裡早期都是草厝,只有這裡有建築瓦厝。
建興老師:這裡有特別的地名嗎?
郭先生:就是在現在觀海極品後方的蕃社,以前住有原住民,因為我們從福建來的,沿著淡水河上岸,到小八里坌地區,這一些原住民就離開了。
建興老師:有跟我們漢民融合在一起嗎?
郭先生:有融合在一起是不太清楚,有可能的是通婚,原住民本來沒有姓氏,因為要建立戶政資料,戶政事務說:你們姓台好嗎?就這樣原住民就姓台。
建興老師:請問以前這裡的農田用水?
郭先生:這裡的農田用水,大部分使用大坑溝的水,從樹梅坑引水灌溉,一直延伸到許厝地區,坑溝的水灌溉竹圍地區大部分的農田,但是坑溝的水,水源不是足夠,所以挖了很多的埤塘。
建興老師:埤塘有何作用?
郭先生:因為這裡的水源不是很豐富,埤塘的作用,就是要在煤油水的時候灌溉用,以前這裡的埤塘大約有 三十幾個,大大小小都有。
建興老師:我們家後院就有兩處。
郭先生:當時竹圍地區的用水,真的非常的辛苦,樹梅坑的溪水不足,利用冬天雨量比較多的時候,儲存水源,如果需要水的時候,當時沒有馬達,都踩水車,引水灌溉,
從你們到上頭,每一個埤塘幾乎都有水車。

建興老師:我小時候就踩過水車。
郭先生:水車有大有小,還有長短之分,要依據埤塘的深淺,有的是一個人踩的,有的是兩個人踩的,大一點的是四個人踩的。
郭先生:所以這一條大坑溝的水是竹圍地區農業的命脈,非常的重要,雖然水量不大,但是夠用,加上埤塘的調節使用,每年的六月份是最缺水的時候,以前很可憐沒有電大家忙著踩水車灌溉農田。
建興老師:竹圍地區發展後有何改變?
郭先生:後來因為經濟成長,有部分的農田變成工廠,加上大坑溝的水漸漸的減少,由於農田的用水比較少了,但是因為竹圍地區沒有水可用,就飲大坑溝的水,大坑溝的水漸漸變成竹圍地區主要的飲水。
建興老師:灌溉系統大概是何種情況?
郭先生:以前這裡有灌溉系統,設有水門設施,依據農田的大小,設有不同的水門,水門設施,設備量好,會有效的分配水資源,設有不同的灌溉溝渠,分佈在整著竹圍地區,有多少地叫分配多少水,水源分配非常的公平,我小時候,很少引用大坑溝的溪水,溪水要還是灌溉用。
建興老師:請問這個系統在哪時候有的?
郭先生:我小時候有的,應該是日治時代就建設了灌溉的渠道。渠道是要大家共同維護,都把其渠道整理的非常好,非常的整齊。以前的水都是農田灌溉水利用。
現在的水污染的非常的嚴重,幾乎無法使用,少部分的農田,有人在種菜,但是水源污染,種出來的菜可能不太好,有污染。

建興老師:請問當時溪水的情況?
郭先生:當時的溪水非常的清澈,有魚、有蟹,晚上有人去釣鰻魚,自然資源非常的豐富。現在要整頓大坑溝的是非常的困難,因為污染實在太嚴重了。
建興老師:樹梅坑以前有樹梅嗎?
郭先生:從我小時候就沒有見過樹梅,不知道更早已前有沒有,就不清楚了。
郭先生:現在里長在樹梅坑種植很多的樹梅,現在種植的不是原生種的樹梅。
建興老師:以前有叫樹梅坑溪嗎?
郭先生:樹梅坑是大坑溝上方的的地名,以前沒有人叫樹梅坑溪。大坑溝由烏石港往上到現在的馬偕醫院,樹梅坑,往上到吳仔厝,坪頂一帶。
建興老師:謝謝你接受的訪問。
 

郭老先生是家長會長的爸爸,是竹圍地區最有學識的耆老
 
 
我們研究的成果願意與你一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