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唱片的歷史]

黑膠唱片

滿櫃子都是黑膠唱片

邵爺爺為我們解說

邵爺爺收藏了四千多張的黑膠唱片,數量驚人,這些唱片不僅是他寫作的資料來源之ㄧ,也陪伴他沉浸在音樂的天地中很多年,已經是生活的一部分。邵爺爺說:黑膠唱片最大的特色,就是能夠忠實的呈現錄音現場的感覺,音質也很溫柔、飽滿,不像現代的電子音樂那麼直接和尖銳,所以現在還有不少的黑膠唱片收藏家十分著迷,但是缺點則是保存不易,損毀刮傷就無法修復,所以要很細心保護。
現在的小朋友都習慣用i-pod、手機、CD player聽音樂,所以看到這些阿嬤級的古董,都好奇的不得了,我們決定去查資料,把黑膠唱片演變的歷史做了整理。

左:12英吋(30公分)331?3轉的黑膠唱片
右:7吋(17.78公分)45轉的黑膠唱片
上:現在常見的12公分CD片
(照片來源:維基百科)

百年歷史的滾筒式留聲機
現在收藏在天津博物館
(照片來源:北方網新聞)

邵爺爺的黑膠唱片機

◎1878年 發明大王愛迪生發明滾筒式的留聲機,形狀像大型鋁罐,在圓柱型的滾筒筒壁上有著可刻畫出聲音的紋路,藉由指針滑過這些彎曲不平的波紋時,聲音就出現了。


◎1885年 德裔美國發明家Emile Berliner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手動式的圓盤留聲機;原理與滾筒留聲機很像。機器以手動方式轉動一片單面有溝紋的七吋圓盤膠片,早期每分鐘轉速為70轉。


◎1901年 第一張10英寸單面78轉唱片(ShortPlay,SP,短時間播放唱片)發行。78轉唱片的單一面大約不會超過5分鐘,這對動輒數十分鐘的古典樂曲來說,實在太麻煩了,也因此造就了未來33轉、45轉的唱片出現。


◎1925年 電制錄音唱片面世。以麥克風接收聲音的震動,再轉換成電流震動,而推促鋼制或纖維制唱針刻划錄音唱片。


◎1948年 CBS唱片公司在美國推出由PeterGoldMark發明的12英寸33轉黑膠唱片。因為比原來78轉的唱片播放時間長了許多,所以通稱LongPlay,也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LP。


◎1949年 RCA唱片公司在美國推出7英寸45轉的黑膠唱片。因為播放速度較78轉慢,所以稱為慢速唱片(ExtendedPlay,EP)。


◎1958年 立體聲(stereo)錄音唱片開始正式發行。相較於原來的單聲道(mono)錄音唱片,聲音質量進步的程度,令消費者大為驚嘆,趨之若鶩。於是,眾家唱片公司投入最大的人力物力於錄音唱片的發行上。所謂錄音的黃金年代由此展開。


◎1962年 78轉唱片(SP)走入歷史。

◎1966年 卡式錄音帶正式發行。黑膠唱片第一次受到沖擊。


◎1973年 第一次石油危機。對唱片工業亦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此時期發行的唱片,盡量減少原料vinyl(乙烯基)的使用。黑膠唱片自此脫離以往沉甸甸的厚重感,而變成又輕又軟。


◎1979年 DECCA開始嘗試數字錄音,由Boskovsky指揮當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


◎1983年 CD正式發行。以劃時代光鮮亮麗的科技感和便利性席卷全世界。黑膠唱片和卡式錄音帶自此一路慘跌,迅速退出市場。


◎1990年 各大唱片公司不再發行黑膠唱片。但CD的缺點逐漸被耳尖的愛樂人所發現,吹起了黑膠唱片復古風,黑膠唱片如雨后春筍般出現。網路與ebay的興盛促進了黑膠唱片的交流。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及 Hudong互動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