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晴 國
小 |
六甲 顏世韋 |
|
開學選擇社團時,我是選擇X極限挑戰社,那是體育競賽的社團,後來又被學校選中數位小英雄時,所以幾乎很多時間都在新白楊文化社參與活動,本來是很不高興的,但研究過程當中我學到該怎麼種植苧麻、學習織布、MIDI轉成MP3、圖像管理軟體及網頁製作,還有就是認識紅葉國小的同學。這幾個月雖然我們數位小英雄利用假日將花蓮南北全程跑透透,和利用中午時間在電腦教室整理資料,但我們不怕累和不怕辛苦,最後還是感謝老師和東華大學的大姐姐們。 |
|
|
見
晴 國
小 |
五甲 吳彥伶 |
|
社區踏查訪讓我看到、聽到許多太魯閣族的文化,參加這種活動很有意義,更讓我們接觸到很多電腦的新技能及知識。過程中我學到了怎麼織布,因為我自己有在阿嬤家裡學,其實織布很容易,只要將動作做確實,練久了就會,就看你有沒有用心。我要感謝許主任和艾老師帶我們出來訪問,還有紅葉社區的優優后阿嬤、依樣阿嬤和烏海阿嬤,接受我們的訪問。
|
|
|
見
晴 國
小 |
六甲 劉康荃 |
|
參與這份工作有歡笑也有淚水,令人快樂的事就是訪問完後,主任都會帶我們去其他的地方玩,還會請我們吃東西,老師在學校如果沒有交待事情做,我們就可以自由上網。辛苦的事就是,當我們體驗種植苧麻時,因為挖鬆土壤、拔草,手都起水泡,老師還讓我們繼續做,讓我有討厭的感覺。不管怎麼樣,我學到了許多以前所沒有接觸的寶貴經驗,感謝老師及東華大學的大姐姐們陪著我們一起踏索,一起整理資料,這種被關懷的感覺,覺得好幸福。 |
|
|
見
晴 國
小 |
五甲
王浚峰 |
|
我們有好幾次在紅葉訪問Yuyuh阿嬤,之前,我都以為編織是女人最拿手的一件事,後來經過採訪才知道,從刮苧麻、取苧麻紗、捻線、紡紗、煮線、染色、曬線、理線...等步驟之後,才進行更複雜的編織。雖然看阿嬤操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現場體驗可不是很輕鬆喔! |
|
|
見
晴 國
小 |
五甲
馬志成 |
|
旮日羿•吉宏主任曾說,我的個性像過去的Kebayan的祖先,而他們做事效率快是其他族群無法超越的,希望這次參與部落文化探索之後,我的做事態度與方法都能超越其他的人。 |
|
|
見
晴 國
小 |
四甲
李孟慈 |
|
團隊裡我的年紀最小,感謝老師、大姐姐及學長姐的支持與鼓勵,我雖然打字速度最慢,但我會努力做好文化小尖兵的工作,讓我的同學及學弟妹知道Truku的文化。 |
|
|
東華資管系 |
盧佳榕 |
|
與見晴國小師生相處雖然時間不多,但是和孩子們建立出美好的友誼,跟孩子們一起了解、一起學習他們自己所在地區所擁有的文化;透過與老師們的討論,自己也學習到怎麼去協助孩子的學習,還有保存如此有意義文化的想法與做法。最重要的,就是讓孩子們對於自己的文化,自己所生長的地區,除了了解之外,更有認同感及肯定,並覺得傳承自己的文化是一種驕傲的責任。
很感謝見晴老師們這一路上的指導,讓我們和孩子們都因此有了很大的成長。也很希望越來越多見晴地區的孩子們,也能夠一同傳承老祖宗的文化,並且發揚光大! |
|
|
東華國貿系 |
呂岳珊 |
|
我們雖然不能每次都參與小朋友的活動,但是我們也因為要先做功課,在網路上或是圖書館找了許多原住民編織的相關資料,讓我們更深入了解原住民的文化,不論是現代科技或是傳統的書籍,我們都將資料統整後來閱讀,小朋友更透過實地訪查,得到第一手的資料編輯彙整後,放到網路空間裡,讓所有不同文化不同歷史背景的人們能夠得到前人的智慧,這是小朋友這近半年來在做的事情。另外,更令我感動的是小朋友透過他們的小手,
把社區與傳統文化結合,他們在見晴部落開墾一塊地,種植苧麻,希望可以讓大家繼續重視編織的意義以及藝術保存,小朋友們都期待有一天能開花結果,一起保護太魯閣族的祖靈。 |
|
|
東華中文系 |
洪紋芸 |
|
雷倩博士說:要抱著謙卑的心,深進部落,不斷學習。我想,這就是我之所以要參加的目標。跟小朋友相處是最開心的事,我們能夠有機會與小朋友那麼長接觸是我最期待的,與小朋友一同採訪,與他們學習,雖然我本身電腦沒有很強,但是,因為這計畫,我也學會了不少電腦技能,例如photoimpact
軟體使用、轉檔、錄音等,我相信在未來也是很有用的。還有,以前其實很少有機會可以像小朋友一樣,作實地訪談,因此,我們也都仔細聆聽耆老們述說著從前的故事,精采絕倫,原住民的故事,有悲壯、有淒美、有活力,這都值得我們去回首,台灣之美就隱藏在這其中,透過小朋友所收集的各種資料,我相信,一定可以把太魯閣族發揚光大。 |
|
|
東華中文系 |
江盈惠 |
|
這次的主題是苧麻編織,現在很多人都已漸漸遺忘傳統的織布文化,而它可以讓小朋友們認識自己的文化,讓他們知道編織不單純就是織出美麗的布,其中藏著很多先祖的的智慧及故事,等待有心人去挖掘。
這個專案是個希望種子,它撥種在小朋友身上,等待未來慢慢的發芽成長結果,或許不單純的在小朋友身上撥種也在整個見晴部落灑下種子,只是藉著小朋友的計畫讓整個村落動起來,讓大家都去重視整個文化繼而去保存屬自己最初的文化。 |
|
|
見晴國小 |
許壽亮 主任 |
|
母親過世時,家族說都要把她生前有關的衣物及器材跟著下葬,我執意要將她的織布箱及最美的TRUKU服飾留下來;在鐵米拿葳依(曾瑞琳女士)泰雅塞德克傳統織布文化一書中的傳統織布箱傳說裡,讓我有很深的感觸,或許就是留下母親這兩樣珍貴的物品,及曾經受到受訪的耆老、學者們的感動,他們的智慧與技藝深埋在後山部落,讓我們有這股動力完成這份計畫,經由這次團隊的辛苦付出與努力,我想傳統的苧麻編織文化又在知識領域中增加參考的依據,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與成長。 |
|
|
見晴國小 |
艾德林 老師 |
|
很高興這次有機會能和小朋友一同參加網界博覽會的競賽,雖然志在參加不在得獎,然而在參與的過程中,我發現學生具有相當高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活用了許多基本能力,如果學生能在此活動發揮所長,又能從中得到學習的樂趣,那參加本次活動就具有其教育的意義與價值,期望透過這次的網際比賽,學生們能更成長、茁壯。
活動中發現最有趣的還是和孩子一起探查、訪問的過程,不管最後成績如何,相信每個孩子、老師都已盡力,也感謝網界博覽會主辦單位的舉辦,才能有此機會參加競賽。 |
|
|
見晴國小 |
華淑君 老師 |
|
我是一個漢族的老師,因為這次的經驗而被太魯閣族的文化深深吸引,也希望能將這份感動傳遞給更多的人。剛開始接觸苧麻這個主題時,只知道太魯閣族的織布很有名,可以編出許多美麗的布匹。然而接觸得越來越深入之後,才驚覺其中的深奧,著迷於麻「繁」不麻煩的太魯閣族苧麻文化之美。
(全中和,2002)。但如同王建臺(1997)所言,“族群人們首先必須要學習的是如何用一顆虔敬的心,去面對大自然,學會了如何善待它,才能在心靈智慧上有所精進與啟發。”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命經驗,當這些特別的生命經驗與環境相串聯時,便會激盪出一些火花。藉由這次探索經驗,相信參與的太魯閣族孩子們一定多少也和我一樣,對於自身這樣美麗的文化產生認同與感動,進而激盪出屬於自己的絢爛火花。2007.0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