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投的歷史][北投命名的由來][北投溫泉的發展史][關渡的歷史]

浙江人郁永河來台採礦,初夏抵北投,入山往探“落粉銷危石,流黃漬篆斑,矗聲傳十里,不是響潺”的磺穴﹔

溪水若沸,可以見得~白煙縷縷的硫磺谷始為漢人所悉。郁永河《北投硫穴》的詩辭如下:

“造化鐘奇構,崇岡涌佛泉﹔怒雷翻地軸,毒霧撼崖顛…”描述著當時他所見的北投。

 

"北投"命名的由來

 

以平埔族的社名命之

       源自境內昔日平埔族番胞北投社社名。北投原為凱達格蘭番社所居,明天啟年間,沿河番社已有二、三百戶人家,除漁獵外,並挖硫磺為生;永曆年間,鄭氏為防清兵進攻,曾遣將進駐雞籠、淡水,並開築關渡至唭哩岸通路,在唭哩岸一帶大肆屯墾,從此淡江兩岸平野,時有漢人蹤跡,唭哩岸乃成為漢人在台北盆地最早開發地區;清康熙年間,郁永河由福建來北投採硫。

 

在乾隆年間多了個名字

        乾隆年間開始發展為"""北投莊"因而得名。之後漢人來台已眾,台灣北部遂逐漸開發,但北投硫磺為人用以私造火藥,嚴禁私採;直到光緒十一年台灣建省,巡撫劉銘傳大興實業,硫磺因而開禁,年產大增,從此北投人口增加快速。清代末期隸芝蘭二堡轄內;日據民國九年改隸台北州七星郡北投莊轄域。

 

日本人自始自終還是喜歡泡湯

        日人據台後,復積極開發北投的溫泉,使得北投成為繁華之地。民國三十年升格為北投街;光復後民國三十五年一月一六日設北投鎮,隸七星區;翌年北投隸淡水區(七星區併入淡水區);三十八年與士林鎮合併為草山管理局;三十九年改稱陽明山管理局,行政區仍屬台北縣;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隸台北巿,成立北投區,惟行政業務仍由陽明山管理局處理,直至民國六十三年管理局裁撤後,始由台北巿政府管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