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歲月

 
     
    中部為台灣機械製造的重鎮,優秀的機械加工能力,孕育了工具母機、自行車、樂器等產業的萌芽,加上東勢林業的開發,更強化了包括薩克斯風、長笛、喇叭、鼓、三角鐵、木琴、吉他……等樂器工業群聚的特色。  
     
    以薩克斯風來說,由於鄰近產地,取得容易,因此養成許多樂師,甚至早期還在台視大樂團形成「后里幫」的現象,當年台視大樂團總指揮楊水金先生、副團長楊清貴先生,及許多樂師,都來自后里。后里的樂師一多,在樂壇的影響力無形中就漸漸坐大,連帶也打響了該地樂器的名氣。  
     
    此外,九年國民教育政策的施行,使國中、小學校的數量遽增,當時規定每所學校都要成立一支樂隊,因此採購樂器的需求大增,為了應付接踵而至的訂單,讓業者願意傳承技藝,以培訓人才、擴大產能;更為了爭取訂單,業者也樂於教授樂理和吹奏技巧,造成此間樂器工業得以蓬勃發展。  
     
 

  1970年代外銷開始熱絡以前,節慶豐富的十月份堪稱為內銷的旺季。之後,外銷市場開始興盛,薩克斯風業者在最旺的時候,從早到忙到晚,天天加班趕工,即使遇上下雨天,也要戴著斗笠,在遮雨棚下穿著雨衣,勤奮作業。在當時,常常連成品都還沒有上架展示,就被買走,供不應求,可說是后里薩克斯風產業的黃金歲月。

 
     
 

  現在,大陸成品的價格甚至比我們的成本還要低,吸引一些貿易商前往下單,部分製造業者與試音、品管機制也跟著外移到大陸。不過,當地的品質不穩定,和台灣相比,還有三至五年的差距,流失的訂單總有半數以上會回籠。

 

 
  后里薩克斯風有一段黃金歲月 后里薩克斯風有一段黃金歲月 后里薩克斯風有一段黃金歲月            

后里薩克斯風有一段黃金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