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萌芽

 
     
    里鄉製造薩克斯風的工廠大多是家傳事業,林林總總加起來不下二十多家,其中帶動西洋樂器在后里生根發芽的領導者,則非喜歡演奏西洋樂器的張連昌先生以及一群愛好音樂的年輕人莫屬,是他們將這股風潮帶入后里,也悄悄的為台灣種下樂器製造的幼苗。  
     
    在一次意外的祝融之災中,使他們有機會將燒毀的薩克斯風拆卸分解,並仔細研究其內部構造,將各部份的零件看個明白。之後張連昌先生以本身專長的手繪功夫,將所有零件精準地描繪成圖,並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在物力維艱的環境下,製作出所需的零件,加以組合之後,誕生了后里的首支薩克斯風。  
     
    張老先生一生中收了百餘位的學徒,后里製作薩克斯風的業者大多是師承於他;而張連昌先生教學嚴格,不僅傳授技術,更教導如何吹奏薩克斯風。他認為一位好的薩克斯風製造者,必須要懂得吹奏技巧,才能調製出一把好的薩克斯風。  
     
 
  早期的薩克斯風製作全憑手工,從剪裁、敲打、退火、焊接,到噴漆、塗裝、拋光及組裝等十多道工序,在過去尚未專業分工時,每一位師傅都要全包,從頭包到尾,每個零件製作都要學,否則就不能成為一名好的師傅。一般來說,至少要經過三年的訓練,才可以出師,獨當一面;而一把薩克斯風,大約要花一個半月才能製造出,十分費時且費工。
零件製作
零件製作
 
     
 
薩克斯風組裝
薩克斯風組裝
  在一群同門師徒的投入下,后里的薩克斯風產業於焉誕生,也因為他們寬廣的胸襟,不吝於相互傳授所學所知,使得這項產業能夠落地生根,並且開花結果。這群年輕人毫不藏私的作風,造就了后里薩克斯風產業的蓬勃發展,讓該項工藝在后里枝開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