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於1931年後,在臺灣展開所謂的「一街庄一社」的建造神社運動,共建造了將近200座大大小小的神社,其目的是以神社作為臺灣全島各地的社會教化中心,用以取代臺灣寺廟所扮演的社會精神中心的傳統功能。 日本神社的建築 日治時期所建造之神社可說是擁有政治性、民族性與宗教性等指標意義的建築物,其文化相當豐富,就連建築風格都是文化的一部分。標準的神社建築,應該具備有本殿、拜殿、社務所(管理處)、手水舍(洗手、漱口的地方)、鳥居(神社象徵性的入口)等建物,其他還須具備有祭拜用拜品等。
資料提供:台南二中圖書館館藏•資料來源:「臺灣護國神社」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