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春有許多奇特的風俗,這些風俗都別具文化意義,也引來許多觀光客的到來,例如:在農曆七月半的豎孤棚,或是恆春人嚼食的檳榔、唱的民謠思想起、氣候落山峰 …… 等等,都是恆春的風俗特色,以下有詳細介紹:
年年落山風
「恆春三怪」 -- 年年落山風、老少食檳榔、民謠思想枝。恆春的「落山風」,懼者往往把它當作「颱風」,心生恐怖,老恆春人則不忍數說它,把它當作長年來訪的「朋友」,不過,這位「朋友」影響恆春的農業生產,則是無法否認的。
老少食檳榔
「吃檳榔」不稀奇,然而「男女老少皆食檳榔」就很奇怪了吧! 1894 年的<恆春縣誌>說到恆春的檳榔:「產於番社者多,型如黑棗,裹以荖葉、石灰、男婦皆喜啖之,不絕於口,婚姻大事,及平時客至,皆以檳榔為禮。」 ? 因此恆春人也有一句獨特的口頭禪 -- 「有成無成,檳榔菸走在前」(閩南語) 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恆春有一對山胞兄弟,同時深愛著一位美麗的山胞少女。後來,弟弟為了成全哥哥,便於深夜悄悄離家出走,不幸跌入深谷而亡。哥哥知道後,痛不欲生,也跳下深谷自盡,不久,谷中神奇般地出現了一塊巨大的石灰石一株挺拔的檳榔樹,它倆相依相伴。聞訊趕來的少女,因失去兩位情郎而傷心欲絕,也以身殉情,變成一株老藤,緊緊地、緊緊地把他們纏繞在一起 …… 。 也許是這充滿憂傷的愛情故事深深地打動了善良的台灣百姓;也許是台灣百姓為了寄託對有情人的哀思,從此以後,他們在吃檳榔時,總是 “ 一口檳榔一口灰 ” ,不願再將傳說中的有情人分離。 台灣人吃檳榔,並非僅僅為了追思檳榔兄弟的癡情,更不是為了單純的感觀享受,他們相信愛情的力量是無窮的,嚼檳榔所染紅的口液,唾出去能驅除惡魔,保護身體,且能祛病延年。至今,他們在祭祀祖先的大禮上,必要供奉 “ 三向 ” 檳榔、酒、櫝,用以驅除鬼神,免找麻煩。
民謠思想枝
民謠「思想起」由恆春而全台知名,不得不歸功於陳達(恆春大光里人 ?1906-1981 )、音樂嘉許常惠、史惟亮等人。台灣傳統民謠逐漸受到重視、恆春民謠「思想起」越發著名,他們掀起的風潮功不可沒,相傳古恆春人每當夕陽西下,翹首西望,思鄉之情,油然而生;吟唱抒懷之餘,因而譜成「思鄉起」(又稱思想起、思想枝),往往一人吟唱,百十人和之 ?
搶孤活動
向來只准成年男性參加的恆春搶孤活動,昨天〈 8 月 10 日〉打破百年傳統,為國小學童舉辦「豎孤棚大賽」,雖然活動在艷陽高照午後展開,小朋友仍循風俗,用牛油把臉塗黑,以免被「好兄弟」認出來,鏖戰一下午,大光隊以六分二十三秒取得預賽分組冠軍。
每年農曆七月半舉行的搶孤活動,今年在縣府文化局包裝下,變成為期五天的恆春祈福平安中元祭。
為了讓年輕一代了解搶孤民俗,參與籌劃的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特別在東門城外規劃兒童「豎 ( 閩南語意攀爬 ) 孤棚」大賽。
該會理事長、縣議員潘孟安表示,搶孤民俗除了展現先民崇敬天地萬物的宗教觀,而生活富庶的「縣城人」,利用每年中元普渡,把大批祭品與郊外生活貧困居民分享,更含有社區互助的精神,今年打破往例舉辦兒童豎孤棚,希望小朋友在了解琅嶠過往歷史之餘,也能培養互助合作精神。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