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縣是本省最主要的高山茶產區,主要特色是香氣獨特、口感滑潤,為保有其特色,所以從採收到製作完成,均強調以手工為主、機械為輔的製作流程。 就普遍的做法而言,茶葉的採收製作過程,概分為如下數個步驟,所需時間依茶葉採收時之天然條件如氣候、日光等之不同而稍有增減,約兩天一夜共三十小時,同時依其發酵程度之不同可分為「全發酵茶」、「半發酵茶」及「不發酵茶」等三種,本縣所產製之高山茶皆屬於「半發酵茶」。 茶葉採收製作步驟如下: 採收
瑞里地區所產製的高山茶,因香氣獨特、口感滑潤,為保有其特殊風味及茶葉中所富含的營養素,所以採摘全部採用手工,不使用機器,也因此需要大量人力,通常都有專人打理人工的招募,工資計算有的按日計酬,有的論斤計兩,全由茶農依自身需求與採茶工人事先議定。 採收時取一心兩葉(一心三葉),因茶梗帶有韌性,有的採收工人會帶上刀片,以利採摘茶葉,採摘後過磅計量,並由雇主記錄以便結算工資。 萎凋
剛採收下來的新鮮茶葉叫做「茶菁」,製作成茶葉的第一道程序必須先去除一部分的水分,這道程序稱為「萎凋」,而「萎凋」又分兩步驟: 第一步驟:日光萎凋 將採收的茶菁平均攤擺於陽光下,利用日光將茶菁中的部分水分除去,並產生些微發酵作用,此步驟稱為「日光萎凋」,但若陽光太強,則須架設遮光網遮去部分陽光,以免水分散失過快而影響茶葉品質,若是遇到陰雨天,則利用熱風萎凋代替日光萎凋,接著便進入「靜置」,讓水分慢慢蒸散。 第二步驟:室內萎凋 將進行日光萎凋後的茶菁移入室內,此時茶菁會進行大量發酵作用,需用手翻攪,動作宜輕,時間宜短,約3至5次,以便與空氣中的氧充分作用,此步驟稱為「室內萎凋」。 在進行萎凋的過程中,茶菁會因為發酵而散發出陣陣的清香,聞來令人感覺心曠神怡,當發酵到適當程度時,即立刻停止萎凋,進行下一步驟「殺菁」(炒菁)。 殺 菁
「殺菁」的主要目的是以高溫破壞酵素活性,抑制茶菁再繼續發酵以保有茶葉特有之香氣與滋味,同時炒菁後葉中水分大量消失,使葉質柔軟便於揉捻與乾燥。 炒菁時可利用圓筒炒菁機來進行,炒至菁味消失,發出熟果香,心芽呈銀白色,以手握之葉緣微乾脆有刺手感即可。 揉 捻
藉外力使茶葉成型外觀美麗,並於揉捻時破壞部份茶葉細胞組織,汁液流出附於茶葉表面,使茶葉沖泡時可溶的成分易於溶出加強茶湯滋味。 接著進行「初乾」,「初乾」之前須將揉捻後之茶菁翻動鬆解,如此才能使乾燥度均勻,「初乾」至茶葉表面無水,當手握張開後會自然鬆開為原則,然後「靜置回潤」。 「靜置回潤」為製造高級烏龍茶之特有步驟,主要是使茶葉回軟無乾脆刺手感,團揉時易於成型且避免碎葉及茶芽被揉損,時間約10到20分鐘,接著便進行「團揉」的步驟。 「團揉」是以炒菁機溫火覆炒回潤過的茶葉,再利用布巾包妥以手工或機械進行團揉,用力不可過重,時間亦不宜太久。 乾 燥 團揉之後使用乾燥機進行乾燥,有時需分兩次或三次進行,使茶葉成品含水量降至3~4﹪,待溫度降至常溫時即進行裝袋貯存,此時之成品稱為「粗製茶」或「毛茶」,算是半成品,「毛茶」中含有較多雜質,如茶末或茶梗等,須將其去除方可稱為完成,此部份可利用「風鼓」來協助完成。 烘 焙 「毛茶」既屬於半成品,消費者接受度自然不高,因此需藉由精製過程來完成最後工作,而「烘焙」是精製過程的最重要步驟,他決定了消費者的接受度。 整體而言,茶葉烘焙的主要目的有二:第一是降低茶葉的水分含量,第二是改善或調整茶葉的香氣滋味及茶湯水色,有利於茶葉之保存並調整成迎合市場需要的品質。 但烘焙也是最難掌握的加工程序,烘焙的效果受毛茶的季節、產地、氣候、加工技術、器具、溫度高低、時間長短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如何烘焙出最被市場接受的精製茶,有賴完善的試驗及建立品評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