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主管機關

 

 

首都客運  主管機關  專家學者

人物專訪: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第二科 單茂森股長    

為了取得與公車評鑑有關的資訊,在2005年11月14日,我們前往主管台北聯營公車業務的台北市政府交通局第二科進行訪問,由單茂森股長接受我們的訪問。了解了許多評鑑相關資訊與未來台北聯營公車發展的方向。以下是我們訪談的內容:

Q:請問股長在交通服務業的經歷?

A:1989年開始在台北市公車處服務,公車處民營化後,改任台北市交通局第二科公車稽察組組長,負責接受市民對公車服務上的問題與建議,並進行處理,給市民大眾一個滿意的答覆。訪問台北市交通局

Q:是否有專家學者參與公車評鑑的工作?

A:1992年開始,公車評鑑的工作由交通大學運輸研究所管理所負責,由交大運輸管理系的任教授主導。評鑑結果交給交通局第二科,依據總分,區分為優、甲、乙、丙等幾個等第,成績好的話,會給予獎勵,如路線積分,積分較多的便可優先取得新路線的經營權。

Q:督導的工作方式為何?

A:當交通局接獲民眾申訴提供的路線、營運業者與車號後,交通局會紀錄歸檔,再交由客運公司進行調查,如果查證屬實,業者會依據自身的管理規則進行處分,處分完畢後再向民眾回覆。民眾申訴的管道很多,像交通局電話、市長信箱、局長信箱、市政府聯合服務中心以及各家客運的服務專線,皆會接受申訴。

Q:假如民眾認為服務優良,是否會給予表揚?

A:如服務優良、拾金不昧,在查明事實後,再行文業者,依據各業者的管理業者給予記功、嘉獎。民眾表揚的管道與申訴相同。

Q:是否有關於申訴案件的統計資料?

A:這方面的資料每個月都會做,將從所有管道申訴的案件作統計,根據優良與不良,以及實際行為分為許多類別,如態度良好、服務態度欠佳等等。每年還會作年度的總統計。

Q:進行評鑑後,申訴案件的數量是否有變化?

A:申訴案件的數量其實是跟申訴的管道是否暢通有較大關係,現在規定車尾要標示駕駛員姓名、主管機關電話,所以這樣的狀況下會有較多的申訴案件。

Q:評鑑的意義何在?

A:評鑑是個管理制度,對業者有警惕的作用。沒有評鑑的時候,業者都以自己的經營方式運作,對乘客的權益沒有保障。評鑑後以制度化的方式管理業者,使業者開始重視自身的服務品質。台北市是全國第一個執行的,交通部後來也參考台北市的評鑑頒布「公路管理規則」,各縣市政府也漸漸開始擬定評鑑制度。公車後方標示駕駛姓名

Q:為何公車後面要掛駕駛員姓名牌?

A: 這是由台北市的公車業者首開先例的,後因成效良好,20056月交通部公路總局決定以法令規定全國客運都要掛駕駛員名牌。這個制度的目的是讓司機對自己的行車負責,保障乘客安全,實施初期有些業者會提出如司機的隱私權等種種反彈的意見。但這樣的制度在服務業上是必要的。

Q:台北市公車的制度是否由交通局第二科規劃推動的?

A:由交通局分配,不同類別的事務由不同的部門負責,以限速40公里為例,因為公車的肇事率偏高,所以用限速40公里作為降低交通事故率的一個手段。但台北的公車在特殊路段,如高架橋、快速道路、大度路等路段,並不會限速40公里,依照該路段速限行駛即可。

Q:使用的儀器,如行車紀錄器,是否會定期檢查?

A:一個月會檢查一次。在過去行車紀錄器動手腳的狀況很嚴重的時期,曾經以專案處理過。

Q:服務路線,也就是受政府補助經營的路線,政府每年要編多少預算補助?行駛於山區的服務性路線

A:服務路線雖然不會賺錢,但是民眾有需求,便會要求業者繼續經營,政府編列預算補助。以車輛數、車次數、駕駛員薪資、使用油量、行駛公里數等成本計算出適當的補貼款項。但若業者有違規狀況,如未依班次表發車,會減扣部份的補貼款。

Q:服務路線補助是讓業者收支平衡,還是讓他們有盈餘?

A:當然會讓業者有盈餘,否則就沒有業者願意經營。

Q:補助只有針對服務性路線嗎?

A:除了服務路線以外,交通局在一些特定節日也會辦理免費接駁公車,像掃墓公車,便會編列預算補助,但若是像花季公車等使用者付費的路線,便不會有所補貼。

Q:掃墓公車部份路段有危險性,是否會造成沒有業者願意行駛?

A:我們會事先勘查路線,像富德公墓路段有山溝,在無法拓寬道路的狀況下,只好改善設備,像是在山溝上加水泥蓋,避免車輛掉落,也以中型巴士行駛,確保行車安全。

Q:評鑑的「肇事」項目如何計算?

A:評鑑的分數只扣有責任的業者,如果雙方都有責任,則各扣一半分數,如果完全沒有責任則不扣分。

Q:評鑑「車齡比例」怎麼算?

A:若有超過八年的車輛還在營運,便要開始扣分。不過政府對於業者添購新車並沒有補助。

Q:那如果業者要購買如低底盤公車這類較高價的車種,政府會補助嗎?

A:目前車輛價格是一般公車的三到四倍,業者無法負擔。所以日前有行文交通部,希望能補助,或是降低車輛進口關稅,以降低業者成本上的負擔。

Q:台灣有辦法製造低底盤公車嗎?

A:由於台灣製造車輛的技術不夠,無法製造真正的低底盤公車,雖然已經有國內業者試驗打造,但這樣的車子到後半段仍會回到原來的高度,反而讓部份民眾認為會造成危險。

Q:先進國家為了鼓勵大眾運輸,政府會提供補助,在台北的狀況又為何?

A:交通局每年都會有專家、學者到國外去觀摩,有些國家公車因為不用收錢,全靠政府補助,載客量不會影響營收,所以不會有為了搶大站客人而過站不停的狀況。

Q:日前新聞報導有些黃金路線會有超發的狀況,現在改善狀況如何?

A:當時強制減回正常班次後,有民眾反應公車候車時間變長,後來又稍微修正了規定,改採「總量管制」。

Q:之前業者在醞釀漲價,是什麼原因?

A:由於國際油價上漲,現在已經回穩,由於先前「公車八年不漲價」政策,短期內不會漲價,而市政府也有編列補助款,來補助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