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頭公」的習俗:認石頭公做「契父」,希望小孩的頭像石頭一樣硬,身體像石頭一樣硬朗。將祈求來的一條紅線綁住貫錢,小孩會很好照顧。在農曆八月十五日這天信徒會帶著「契子」來感謝石頭公的保佑,並再換一條新法力的紅線,吃一碗平安湯圓,直到十六歲回來「退貫錢」,表示已經長大了。
在石頭公旁有兩塊石頭並排在一起,一塊尖尖的像毛筆頭,另一塊方方的像一張紙,是文房四寶之二。有了這些的緣故吧!使得八芝蘭的讀書風氣大盛,出了許多名人,所以把地名「八芝蘭」改為「士林」,表示「士子如林」。據說真正的石筆在石頭公廟案桌下面。
在石頭宮前方,芝山後公園石硯旁的一塊巨石,很像一大塊方形的墨,和石硯、石筆、石紙合稱「文房四寶」。昔時芝山岩有魏炳文、曹天相、曹迪臣、賴維邦、邱仁、何炳奎等設帳授徒,使八芝蘭的讀書風氣遠近馳名,形成所謂「三步一秀、五步一舉」的盛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