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探討

外來種問題

埃及聖鷺別名「神聖朱鷺」或「聖」,原本分布於東非、衣索匹亞等地區,在當地是普遍的留鳥。牠們和黑頭白體色大致相同,也是黑頭、白身、黑腳、長而彎曲的黑嘴;最大的差別在於黑色飛羽使埃及聖鷺停棲時尾部為黑色,且頸部裸露的黑色部份較黑頭白為多。

埃及聖鷺之所以有機會在台灣地區大群出現,據說是進口豢養後,從野生動物園中逃逸出來的緣故。牠們通常出現於草澤、濕地、水田或海岸等環境,以蛙類、蝦蟹、昆蟲等小型動物為食。除了動輒數十、上百隻共同活動,對於當地小動物族群可能造成衝擊之外,牠們的生態需求與黑頭白極為相似,亦可能因為競爭而壓迫黑頭白的族群......故許多人開始擔心牠們對生態系可能的不良影響,疏洪道濕地的埃及聖鷺也穩定繁殖,我們每次去幾乎都看得到,不過我們拍出來的鳥都很小隻,沒有辦法像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貼圖討論區中這麼漂亮。

(上/下左:我們自己拍的。下右疏洪道生態保育聯盟貼圖討論區找的埃及聖鷺)

家八哥頭部羽色灰黑色,嘴喙及眼部周圍裸露皮膚為黃色。是籠中逸出鳥類,但目前已非常普遍,在都會地區幾乎隨處可見,極不怕人,常在草地上覓食,成群時極為吵雜,其對生態的影響也是大家討論的話題之ㄧ。外來物種出現於台灣自然環境的原因很多,包括自然入侵的個體,政府為農、林、漁、牧及園藝目的引入的物種,由寵物商或農、園藝界引入而後逃逸至野外的個體,被人意外攜帶入境的個體,被惡意遺棄的寵物,還有於宗教儀式中被人們放生的動物。而當外來物種對本土生物及環境造成災害時,稱為入侵物種,在台灣,如福壽螺及松材線蟲皆是著名的例子。因此為了瞭解外來鳥種在台灣的生息狀況以及對台灣原生鳥類的影響,中華民國野鳥學會自1994年開始,對野外的外來種鳥類進行調查,長期監測外來鳥種在台灣野外生息之狀況,希望能瞭解它們對環境生態的影響,及對本土鳥種所造成的傷害。

外來種對本土生物的危害,可大致分為掠食、競爭、排擠、疾病或寄生蟲傳染、雜交和改變生態系統等,雖然目前並無發現嚴重對本土生物及生態環境危害的證據,但是每年持續有新的鳥種於野外存活的狀況來看,對於本土環境的衝擊是遲早的問題。台灣外來種的來源主要是因民眾飼養的觀賞鳥逸失到野外、宗教放生、自動物園逸出,目前野外記錄到的外來鳥種與鳥店販售鳥種作比對,有60%以上的野外鳥種亦是在鳥店販售的鳥種;而聖鷺則可能是自鳥園或動物園逃逸的觀賞鳥。宗教儀式中的放生行為是東南亞國家流傳已久的祈福方式,而鳥類是放生動物的大宗,相信每年各地放生鳥的數量將是相當的龐大。

台灣地區外來鳥種和本地鳥種之間是否形成掠食或競爭問題,目前仍無充分的研究,但利用相同資源的生物間會產生競爭排擠的作用,競爭力較弱的物種,往往會有族群滅絕的危險,在國外的研究中,因引進外來鳥種而造成當地利用類似資源原生鳥種受到嚴重衝擊的例子比比皆是,這也是我們需要關心的問題。

不同的環境需求與人類活動影響隱憂

鳥類的環境需求可以由繁殖、覓食、休息等方面來探討。有些鳥類在繁殖、覓食、休息上的環境需求是相似的,例如灰頭鷦鶯在蘆葦叢中築巢,也在這樣的環境覓食。但是有些鳥的需求則不太一樣,例如鷸鴴類的冬候鳥很多是在草地或農墾地繁殖,但是冬天遷移時會選擇河口溼地來覓食。一般而言,鳥類在繁殖季時對棲地的需求較為嚴苛,是否有適當的巢位,可否躲避天敵,常會影響鳥類的棲地選擇,但是在非繁殖季時,鳥類的棲地選擇則以食物資源的考量為主,可以提供充裕食物資源的地方常常可以吸引最多的鳥類。鳥類的外部形態也與環境有很密切的關係,如小水鴨的腳趾間有蹼,有如槳一般,我們可以想像小水鴨的活動區域應是有一定深度的水域,鷸鴴類的腳都很細長,可以方便涉水而行,我們可以想像鷸鴴類應可以在水淺的泥灘地來去自如。猛禽強壯有力的跗蹠及尖銳的爪,能牢牢逮住其他小動物,自是扮演掠食者角色不可或缺的利器。鳥喙的型態也會透露鳥兒們的食物類型,這些也多少與棲地型態有關,如文鳥寬厚的喙適合壓碎種子外殼,它們多半在開闊的農地或草生地活動。鴨子扁平而兩側有柵狀篩網的嘴適合濾食,它們的活動區域多和水域有關。鷸鴴類及鷺科的鳥類有著長長的喙,則適合在灘地啄食。

如果人類能保留多一些不同的生態環境,少些生態干擾,相信能讓鳥類活得更好,不過我們在建築交通、腳踏車道、運動休閒公園的同時,也是在剝奪鳥類生存的空間。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水鳥遠自西伯利亞來此度冬。讓我們有機會一睹這群可愛的大自然舞者,也讓我們有機會關心和反省自己對大自然的態度和居住的環境。「今日鳥類、明日人類。」為了人類美好的未來,我們更要珍惜鳥兒。

我們看到人類養的動物、鴨飼料販賣器等人類影響動物的行為,還有許多的遊憩活動,都是疏洪道濕地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如何在千鳥飛行時與人類活動達成平衡

快速跳頁目錄:
鳥況變遷 賞鳥知識 鳥類資源 鳥類調查紀錄 問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