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況變遷

蘆洲早期是淡水河上的大沙洲,故有「河上洲」之名,土壤肥沃,早在清代雍、乾年間就進入了農業時代,成了「北部米倉」,鷺鷥穿梭其間,故又稱「鷺洲」。

因為地層下陷,這個低地逢雨必淹。五十五年政府炸掉出海口的獅頭嶺,原以為颱風溪水暴漲的水,可以經由隘口擴大而快速流入大海,可是忽略掉了海水潮差,反而海水倒灌而入,良田一夕間變成含鹽爛地。不過,良田變溼地、溼地成為侯鳥的天堂。晨昏時間群鳥在水面上漫飛,四五十隻黑鳶停駐電線上面,是鷺江沼澤生態的代表,觀音山濃密的森林是牠們隱身的家園,沼澤是牠們活動覓食的處所,為台北賞鳥聖地。 民國六十八年國內第一本講述野鳥的期刊-野鳥(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愛護鳥類委員會發行)中呂光洋老師探討鳥類食物的報告中指出五股蘆洲沼澤地區的鳥類共有二十九科、七十二種。雖然此調查尚未完全,然而這麼少的一塊土地上有這麼多種鳥類,實屬難得可貴,當時鳥類調查不論種類或數量五股沼澤區幾乎都是名列前茅。

(資料來源:呂光洋。五股蘆洲沼澤地區鳥類食物之探討。野鳥。民68)

70年前後,這片水域占地約有85平方公里,這也是沼澤區生態最豐富的時期。根據濕地保育聯盟提供的資料,67年在這個區域記錄的鳥種有84種4714隻;68年則有72種共約4040隻;75年有94種4805隻,也曾經出現蒼鷺、水雉和黑鳶。 63年到69年之間,這裡經常可以看到20~50隻黑鳶在沼澤區活動,黑鳶可以是五股沼澤生態榮枯的代表性鳥類,觀音山濃密的森林是牠們隱身的家園,五股沼澤是牠們活動覓食的處所。

(蒼鷺澤鵟曾出現五股沼澤區,水雉曾被選為台北鳥會的會鳥)
 

新的沼澤溼地隨著臺灣經濟的起飛,土地利用的改變,有很多的變化。疏洪道旁工業區廢土入侵使得沼澤面積極速縮小。堤防外圍的工業區污黑髒臭的廢水排入沼澤區,正式宣告它的死亡。76年後紀錄的水鳥以每年減半的數量遞減,79年只記錄到30種470隻;86年僅有18種109隻。70年卻只記錄到一隻黑鳶,此後除了75年在49筆記錄中有4筆記錄到三隻外,黑鳶就從五股消失了,不見了。可能是觀音山濫墾濫葬,森林減少,加上沼澤區面積縮小,水質污染所致。黑鳶及數以千計的各種水鳥離開這片溼地也是注定的結果。

近來則由於保育抬頭,將上荒野等單位的關心以及協助,從民國九十一年九月份以來,荒野開始進行的每月疏洪道定點觀察,到九十四年觀察到鳥類超過一百種共四千多隻。五股溼地是一個淡鹹水交錯的潮間帶,生態十分的豐富,其中長滿蘆葦,溼地中也不乏布袋蓮、水筆仔、鹹草、禾本科植物…等等,鳥類有最顯眼的鷺科鳥類,包括小白鷺、黃頭鷺、夜鷺,以及冬天才會出現的冬候鳥大白鷺、蒼鷺。鷸鴴科常見鳥類包括東方環頸鴴、小環頸鴴、金斑鴴、磯鷸以及鷹斑鷸。在蘆葦叢中常見紅冠水雞、白腹秧雞覓食的情形,冬季裡更可看到整群小水鴨飛起的畫面。天空中偶然也還可以見到,定點飛行的猛擒紅隼或游隼。在濕地的泥沼中最常見網紋招潮蟹、角眼拜佛蟹,當然也少不了彈塗魚的蹤影。仔細看看水池裡還可以看到水螅,它是一種看起來像是水草的腔腸動物,當有危險接近時,它會用最快的速度縮到泥土中。目前這麼豐富的生態在盡量減少人為干擾的情況下,讓大自然自行恢復生機。

(早上的獅頭口灘地上有一堆小白鷺正在享受魚類大餐)

快速跳頁目錄:
鳥況變遷 賞鳥知識 鳥類資源 鳥類調查紀錄 問題探討


參考資料:疏洪道濕地保育聯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