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
蛙
在暑假科學生活營的最令我們期待的活動就是夜間賞蛙,由於不曾夜晚只帶著手電筒調查校園的動物,讓我們很興奮!我們先在視聽教室聽各種兩棲類的叫聲,查看老師發下來的圖鑑,原來放暑假前在水窪裡的叫聲,竟然不是蛙而是蟾蜍。我們壓根都沒想過蟾蜍會叫。
希望今晚能看到所有的蛙類不要看到醜醜的蟾蜍,但在我們前往水窪的路上已經看到『黑框蟾蜍』,女生嚇的哇哇叫,老師還把牠抓起來仔細指出來,黑框蟾蜍四黑的部位,接著很快就到水窪旁搜尋目標。可能腳步聲太吵,只隱約聽到微弱的聲音!好像是蛙也像是昆蟲。老師說水窪才建好沒多久,蛙類太少,讓大家有點失望了,不過別灰心,其實台灣是個賞蛙的好地方,分布於台灣的青蛙和蟾蜍共高達30種(其中還有兩種外來種),過一陣子會更好。
青蛙和蟾蜍,牠們除了肺之外,還必須靠皮膚呼吸(所以皮膚粗糙的蟾蜍可以較遠離水源,這就是比較常見到蟾蜍的原因),為了保持皮膚的濕潤,牠們多半棲息在陰暗的地方,像樹林底層、山澗溪流等地方;而為了減少水分散失,牠們白天常躲在樹上、草叢或土洞裡,屈著身體,安安靜靜的睡覺,直到夜暮低垂,不在有陽光的時候,才開始活動筋骨,準備飽食一頓。
由於牠們體型不大(但食量很大),很少超過20公分,又只看的見會動的東西,所以僅能吃小型的動物,像螞蟻、蚯蚓等。在他們覓食的時候,常常整晚守候在同一個地點,然後等食物飛過或爬過牠們的眼前,然後再用舌頭黏回嘴裡,不知道牠吃不吃紅火蟻。
牠們具有良好的保護色,例如在地上活動的種類,身體的顏色多半呈褐色、紅褐色或灰黑色;在樹上生活的種類,則呈綠色;難怪平常很難看到牠們,下次想賞蛙,先找到有水的地方,注意蛇會來吃青蛙,所以務必戴帽子以及穿鞋子。
水漥生態夏令營活動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