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漥開嘜啦 養護小尖兵 水漥初體驗 生物召集令 探索與省思 未來期許 參考資料
水漥生態寫真 超級任務



  
夏之旅 冬之戀

 
夏夜蛙鳴
        經過酷熱的七月,水漥在夏季裡不知道變的怎樣,暑假科學生活營即將在八月底展開。在放暑假前就已經看到好多不知名的蜻蜓,根據住在學校附近的伍希賢、伍希正兄弟說: 「夜裡常聽到有蛙鳴。」

        這些都是學校以前不曾有的事情,看看生活營的課表有介紹台灣所有的青蛙與蟾蜍,還有蜻蜓的幼蟲-水蠆,有些學習課程光看名字無法想像是什麼內容,好盼望暑假科學生活營早日開課,我們期待體驗水窪的蛙鳴與蜻蜓,到底那是什麼蛙?那些在天空飛的蜻蜓又叫做什麼大名,還有為什麼牠們會來我們學校?這ㄧ連串的疑惑,看來只有在生活營中找答案了。                                                                                              (紅色標示的是侏儒蜻蜓哦!-小水蛙攝於民和水窪)

賞 蛙
     
在暑假科學生活營的最令我們期待的活動就是夜間賞蛙,由於不曾夜晚只帶著手電筒調查校園的動物,讓我們很興奮!我們先在視聽教室聽各種兩棲類的叫聲,查看老師發下來的圖鑑,原來放暑假前在水窪裡的叫聲,竟然不是蛙而是蟾蜍。我們壓根都沒想過蟾蜍會叫。
         希望今晚能看到所有的蛙類不要看到醜醜的蟾蜍,但在我們前往水窪的路上已經看到『黑框蟾蜍』,女生嚇的哇哇叫,老師還把牠抓起來仔細指出來,黑框蟾蜍四黑的部位,接著很快就到水窪旁搜尋目標。可能腳步聲太吵,只隱約聽到微弱的聲音!好像是蛙也像是昆蟲。老師說水窪才建好沒多久,蛙類太少,讓大家有點失望了,不過別灰心,其實台灣是個賞蛙的好地方,分布於台灣的青蛙和蟾蜍共高達30種(其中還有兩種外來種),過一陣子會更好。
         青蛙和蟾蜍,牠們除了肺之外,還必須靠皮膚呼吸(所以皮膚粗糙的蟾蜍可以較遠離水源,這就是比較常見到蟾蜍的原因),為了保持皮膚的濕潤,牠們多半棲息在陰暗的地方,像樹林底層、山澗溪流等地方;而為了減少水分散失,牠們白天常躲在樹上、草叢或土洞裡,屈著身體,安安靜靜的睡覺,直到夜暮低垂,不在有陽光的時候,才開始活動筋骨,準備飽食一頓。
由於牠們體型不大(但食量很大),很少超過20公分,又只看的見會動的東西,所以僅能吃小型的動物,像螞蟻、蚯蚓等。在他們覓食的時候,常常整晚守候在同一個地點,然後等食物飛過或爬過牠們的眼前,然後再用舌頭黏回嘴裡,不知道牠吃不吃紅火蟻。
        牠們具有良好的保護色,例如在地上活動的種類,身體的顏色多半呈褐色、紅褐色或灰黑色;在樹上生活的種類,則呈綠色;難怪平常很難看到牠們,下次想賞蛙,先找到有水的地方,注意蛇會來吃青蛙,所以務必戴帽子以及穿鞋子。

水漥生態夏令營活動報導

水棉的觀察 溼地的觀察與管理

 

 

水蠆的觀察 濕地生物項調查與記錄出發了

 

 

大家觀察水棉及水蠆的情形 老師介紹環境生態的重要

         謎題終於揭曉,放暑假前成群在天空飛的是所謂的薄翅蜻蜓,有時候10幾隻到50幾隻,據老師說是為了捕捉獵物所以飛的很快,不過成群飛,不知道牠們彼此會不會撞到。營隊課程相當有趣又有知識性,我們學到很多東西,對我們的營隊課程有興趣嗎?請點選參考資料中的相關計畫
據老師說這次暑假科學生活營是基礎班,寒假還要開進階班,不知道學校有沒有接受預約報名,走現在就去問主任。

 

TOP 回最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