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 清末時期 | 日治時期 | 光復時期 | 歷任社長 | 社團現況

【光復時期】

《一》、神將「秦瓊」、「尉遲恭」:

  國 55 年社館成立後,社員就開始收集資金購置秦瓊尉遲恭兩尊神將,之後又再購買兩尊小神童。選擇秦瓊尉遲恭作為福蘭社神將的原因,除了是因為當時兩人是朝的開國大臣之外,他們與西秦王爺唐明皇是同一朝代,也是民間尊奉的門神,可以震懾妖魔。

(整理/奕翔)(資料來源/羅東福蘭社研究,作者:簡秀珍

《二》、「鼓亭」的購入:

  鼓亭」是將大鼓放在一個雕功細緻的亭閣裡,可置於平台上,下裝滑輪,前有一個人拉動鼓亭,後有一人以步行或站在平台上演奏。出陣時的鼓亭隊伍,除了鼓亭外,還包括大鑼、響盞、嗩吶、鈔等。子弟得學習這些樂器在曲譜上的配置,才能完成合奏的工作。

(整理/元廷)(資料來源/羅東福蘭社研究,作者:簡秀珍

 

《三》、「壓籠文化」:

  壓籠文化」是指民國五十年代末期以前的子弟,子弟們表演、出陣時,都是由請主提供食物、煙、毛巾…等。不需要另外支出個人酬勞,僅由請主隨意付出紅包,即稱「壓籠」。所得金額扣除必要開支,均作為社團基金。

  民國五十年代末期,原來以親戚要出陣先幫忙的方式,請主大多已改成支付個人酬金。但福蘭社子弟卻覺得沒關係,不過時代改變,他們也無可奈何,之後他們將收入稱為「水果代」,而不願意直接稱呼。但是,這種付費方式影響了羅東福蘭社的經濟收入。

(整理/林彧)(資料來源/羅東福蘭社研究,作者:簡秀珍

 

 

《四》、何謂「紅單」:

  弟們很在意演出時「紅單」的多寡。子弟社團的每個成員都各自出錢出力,他們沒有固定的戲金來肯定出場演出的成果,而「貼紅單」的多寡,便可以代表觀眾反應的冷熱。這種「貼紅單」的習慣,早就在「日據時代」就已經存在。

  「紅單」除了滿足子弟們的自我肯定,更可以使子弟們怎麼演都不會累。以前「西皮」和「福祿」在對立,若沒有各自富有的「頭人」(社會地位高、有錢的人)來出錢出力,又怎能讓社團欣欣向榮呢?現在因為演劇的社團越來越少,大家也就比較少「拼戲」。但是從「貼紅單」這種經濟行為上來看,可以看出來當時的社會中,社團的社會關係密切,更可以發覺出「頭人」支持的重要性。

(整理/姿燕)(資料來源/羅東福蘭社研究,作者:簡秀珍

※ 本站最佳瀏覽解析度 1024 X 768 / I E 瀏灠器版本建議 5. 5 以上

(C) 2005 握住歷史的手掌隊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