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專題研究計劃要素
1. 請針對本次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劃的研究與活動如何與九年一貫課程相結合做說明?
本次研究專題乃依照社區在泰雅傳統文化上,所保存的種種獨特文化來進行研究與探討,學校並依此方向來規劃種種相關之課程,進而帶領學生依照不同主題,進行各式各樣的課程,以求除了在本次研究中了解泰雅文化之外,更能進一步的透過教學來完成文化傳承的目的,確實延續泰雅傳統文化,而非只是紙上談兵的空談認知。
( 1 ) 學校本位課程
以認識部落之歷史文化或地方特色為主軸,每學期訂定不同主題,進行本位課程的設計,依照年級的不同,規劃認知層次不同的課程內容,目前已規劃及已實施的有本地溫泉與瀑布的探索、狩獵課程的講授與實作等等,皆能夠獲得學生相當不錯的迴響。 ( 2 )特色課程 依照每學年排定計畫實施不同單元主題之特色課程,分別有織布、木雕、陶藝等課程,以發揚傳承泰雅傳統技藝為目的,聘請當地文化工作者來進行傳統教學,並固定於每週三下午實施,讓所有學生皆能學會這些泰雅傳統技術。 ( 3 )綜合活動 本校利用每週綜合活動課程規劃以泰雅傳統舞蹈及音樂為主之活動,已實施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每週進行至少兩次的泰雅舞蹈、音樂集訓,從中組成學校代表隊,經常至校外比賽與表演,並曾榮獲全國舞蹈比賽冠軍,另外,以泰雅傳統文化為主軸,設計自主學習課程,輔以本次專題研究的活動,提高學生對自己種族與家鄉的認同感。 ( 4 )其他活動 學校本學年尚有規劃金岳村尋根之旅,將與部落長者共同帶領學生進行老金岳的探尋,讓學生真正的看看祖先的家鄉所在,另外,已經完成了以狩獵、染布等泰雅傳統文化為主題之科學展覽研究,並皆獲得不錯成績。 2. 你們使用了那些資訊科技來完成你們的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
《使用科技》 |
《使用內容》 |
.口頭採訪 |
採訪吳華美、江明清、吳佩琳、卓敏賢、林慶台、林輝慎、村長、 張金振 先生。 |
.電腦 |
使用網際網路尋找資料、E-Mail聯繫、討論區討論分享經驗、製作成果 。 |
.書籍、雜誌 |
參考書籍:咱的家鄉、原住民鄉土文化教材..等書。 |
.錄音棒、錄音機 |
將訪談內容錄製下來。 |
.數位相機、V8 |
利用相機、DV拍下我們的參賽過程。 |
.掃描器、印表機 |
利用掃描器做影像的處理,印表機則用來資料的翻印傳閱。 |
.電話、傳真機 |
透過電話、傳真機與訪問對象做溝通連繫用。 |
.電腦軟體 |
Dreamweaver MX 、 Ulead PhotoImpact7 、 Powerdirector3 、 Microsoft WindowsXP 、 Office 2003 、 MSN Messenger 6.0 、 Officescan 、 WinRAR 3.0 、 ACDSee PowerPack 4.0 、 Muse2.7 、 Photoshop cs 、 realplay10 、 Illustrator cs 。 |
備註:以上大部份設備均由學校提供。 |
3. 你們用什麼方法透過線上或個人接觸來扮演你們網界博覽會專題研究計畫之 “ 大使 ” 或發言人角色?
( 1 ) 就學校方面:
校長、主任及學校同仁對此項活動相當重視,對於我們所需要的支援,也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除了提供完善的設備外,亦提供充分的人力資源,讓我們在處理資料上更加迅速確實。
( 2 ) 就社區方面:
社區人士提供了相當多的資料及人力資源,對於接受小朋友的訪問也感到相當的新鮮,因此配合度相當高,對於我們從事這樣的活動也給予相當多的鼓勵與肯定。
( 3 ) 就家長方面:
剛開始家長對於這個活動不是很瞭解,但在校長及老師的溝通及宣導,而小朋友在資訊能力方面又有顯著的進步,家長也相當高興,進而鼓勵小朋友參與這個活動。
( 4 ) 就小朋友方面:
剛開始時小朋友的資訊能力不是很強,但隨著次數的增加,小朋友的資訊能力也不斷的提升,對電腦的恐懼感也漸漸的消失,轉而愈來愈有興趣,進而主動學習。 |
4. 你們的專題研究計畫對你們的地方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和衝擊 ?
地方人士對於我們參加數位小英雄的活動相當支持,給予相當多的協助,除了讓我們獲益良多外,也同時給予村民反思及追溯村莊歷史的動力,對於較早期的資料,也由村民們同心協力做蒐集及整理的工作,還原了大部分的歷史資料。
5. 你們地方上的其他成員如何提供協助或義務參與你們的專題研究計劃?
學校老師 |
卓敏賢主任協助我們在採訪時的翻譯與補充,更是本次活動進行中,各項技能知識詢問與修正的良師益友。 |
家長 |
江明清牧師、林輝慎 老師、林慶台牧師、吳珮琳老師、吳華美 女士, 彭秋玉老師、豐添福 先生、張金振 先生、卓順來先生等是提供本次研究之各項文化主題的主要資料來源,並於學校課程當中來教導學生練習各項泰雅傳統技藝。 |
義工 |
本村的 卓若男 老師不吝大費周章的屢次陪同本校師生進行探訪活動,除了知識的提供,更不辭辛勞的為我們聯繫部落耆老,讓我們的諸多訪談工作進行的更加順利,宜蘭大學電機系的同學負責圖片的修改、部分心得的檢視與後續工作的協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