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坯體的成形有如雕塑,釉色的表現有如繪畫,接下來就是燒製。一件陶藝作品如果在成形、施釉都做得很好,倘若燒製失敗的話,則前功盡棄。所以燒製在整個陶藝的製作過程,可以說是最緊要的關頭。

  人類何時知道把粘土燒成陶瓷,已無從考據,不過經驗告訴人們,在燒的時候四邊用粘土圍起來,有助於陶器燒製的教果,於是窯的形態便出現了。

窯的選擇

目前陶藝界所使用的窯,不外是電窯及煤氣窯(柴窯)。從下面的比較,不難發現初學者及學校以電窯比較適合。專業的及經濟條件、空間條件許可的,則以煤氣窯較好。

電窯

煤氣窯(柴窯)

1. 佔空間小,場地不限。

2 不必煙囪,無公害。

3. 操作簡單,安全性高。

4. 價廉,設備簡單。

5. 容積小,不適合燒製大件作品。

6. 限於燒氧化的中、低溫。

7. 穩定性高,但變化不大,釉色單調。 

1. 要有相當的空間,而且要在樓下

2. 有煙囪,有公害問題。

3. 操作要有專門人員,有危險性。

4. 價高、設備多。

5. 容積大,適於燒大件作品。

6. 可以安裝台車。

7. 可以燒氧化、還原及各種溫度。

8. 要高度的控制技術,可以做至三種不同的變化燒法,釉色較有味道。

電窯1(攝自尤尉州工作室)

我們後面就是柴窯

電窯2(攝自尤尉州工作室)

高原地區的柴窯

 

坯一定要確定己乾燥才能裝窯。燒製之前,要先架設耐火板並放置坏。 坯的燒成分為:

一次燒 生坯(土坯沒有燒過的叫生坯)直接上釉,燒成的叫做一次燒成。
一次燒成省燃料、省時間比較  經濟,但操作及燒製都很困難。
二次燒

生坯經過一次素燒以後再上釉燒成的叫二次燒成。
通常比較精繳的作品都是二次燒成。初學者以二次燒成為宜。

釉燒或燒成 二次燒成上釉後再燒製,或一次燒成上釉後進窯燒製。一次燒也就是所謂的素燒,一般是指坯在燒至800 ~ 850℃的 溫度,使坯的雜物(有機物之類)燒掉,並使坯硬化不再溶於水而言。

 

在一般陶藝工作室,都是兩次燒

先素燒再釉燒。素燒就是這個作品把它燒到800度,燒到800度讓它可以吸水,上釉的時候會比較好上,等自然退溫後,噴一層釉,再進窯燒。

你知道柴燒時有何特色嗎?

柴燒時木頭的木灰本身就是一種釉的原料。丟木柴時,煙會從煙囪離開,這樣就好像火車在跑一樣,所以在火經過的時候,它會撞擊作品,一面碰得到火,另一面就碰不到火;灰掉下的地方就會產生釉,背面沒有沾到木灰,則沒有釉,只有被火燻到的痕跡,也就是會形成所謂的陰陽面囉!

                                                                           主要文字資料整理自 曾明男。現代陶,14~92頁。台北:藝術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