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道傳奇

平埔族分布

巴則海族(Pazeh)

分佈在台中縣境,以豐原市、東勢鎮一帶為中心,北起大甲、南至潭子、 至東勢、西迄大肚山,即大安溪與大肚溪之間的地域;重要聚落包括岸裡社、樸仔籬社、阿里史社、烏牛欄社 、大馬僯社、麻薯社、岐仔社、翁仔社、麻里蘭社等;大致分成四 、五個社群。

其中岸裡社因康熙38年(1699年)協助清政府平定吞霄社反亂,而開始獲得官府的重用;巴則海族也在岸裡社的領導之下,逐步擴張,建立出一個臺灣平埔族中少有的勢力範圍。不過,其原有的生活領域還是持續遭到漢人的擴墾入侵,導致道光年間族人開始成群離開故土,輾轉遷徙。各社後來一部份遷移至苗栗鯉魚潭、卓蘭方面,另一部份遷移至埔里牛眠山附近。↑top

巴布拉族(Papora)

分佈於大肚溪以北、清水鎮以南、大肚台地以西的海岸平原,主要活動範圍相當於現今台中沙鹿、梧棲、和清水一帶。主要聚落包括沙轆社(遷善社)、牛罵社(感恩社)、大肚社、水社等。

巴布拉在荷蘭時期(1645年)、明鄭(1670年)和清雍正年間(1731年)都曾有因反抗統治而被爭討的歷史記錄,造成其勢力大為衰落。由於原居地土地被佔領,生活困難,巴布拉各社也全部自道光年間起遷移至埔里。↑top

 

巴布薩(或貓霧拺)(Babuza)

分佈在大肚溪以南,到濁水溪以北的地區,包括彰化平原和台中盆地西南邊緣地帶。重要聚落有東螺社、西螺社、二林社、眉里社、半線社、柴仔坑社、阿束社、貓霧拺社;各社也都於道光年間陸續遷移至埔里。

語言學者認為從語言的觀點幾個中部平埔族群間,巴布薩語、道卡斯語 、巴布拉語、和荷蘭時期記錄中出現的費佛朗語有較密切的關係;可以視為一個語群的分支。↑top

洪雅(Hoanya)

原分佈於臺灣中西部接近山麓之平地,主要在台中霧峰以南、台南新營以北一帶,涵蓋現今台中、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台南等區部份範圍。伊能嘉矩最早將此區的平埔族分為二支:可分成魯羅阿(Lloa)和阿里坤(Arikun)兩支:

魯羅阿(Lloa):分佈於台中縣霧峰、南投縣境

阿里坤(Arikun):分佈在嘉義縣境及台南縣新營以北的地區,主要部落有諸羅山、打貓、斗六門、他里霧等社。↑top

 

About Us | Site Map | Contact Us |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