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特色

  三重位居淡水河西岸,位處台北盆地的中央。它最大的地理優勢,就是它與繁華的艋舺、大稻埕,僅一水之隔。也許你要問,同樣是淡水河畔,為何東岸的台北那麼熱鬧,而西岸的三重開發會那麼晚。主要的原因,還是淡水河。不錯!淡水河流域,範圍確實很廣,幾乎含蓋整個北台灣。其實真正稱之為淡水河的水域並不長。從淡水、八里出海口開始,到二重疏洪道口為止,其形狀像個阿拉伯數字的3字。從3的中間向東彎彎曲曲分出一條基隆河。從3的尾端,分叉為二。一條向東南,經新店、 烏來到翡翠水庫的叫新店溪。另一條向西南,經三峽、桃園到石門水庫的叫大漢溪。這兩河兩溪及其支流所合成的水系,稱為淡水河流域。而三重和台北,正好在淡水河的下半段。三重在西是凸岸,台北在東是凹岸。兩百多年前,新莊水深港闊,大船可靠岸,所以開發得早。不久艋舺後來居上,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可見其風光之盛。
   最後才輪到大稻埕最出名,迪化街洋行林立成了商業中心。奇怪了?為何輪來輪去,就輪不三重呢?這得用物理學來解釋。河水從上游往下流,總會夾帶一股沖刷的力量。當河道彎曲時,外彎處(凹岸),直接受衝力,泥沙不易淤積,自然水深能靠船。內彎處(凸岸)不易受河水衝搫,泥沙容易沉澱淤積而形成沙埔。新莊的頭前埔,三重的二重埔、三重埔都是如此淤積而成的沙埔地。它的優點是地面平坦,土壤肥沃,適於耕作,尤其是水稻田;它的缺點是滿岸淤泥,難建碼頭,因而水運不興,發展不易。反觀新莊、艋舺、大稻埕口形成一個W岸,個個港闊水深,自然容易發展。三重沒這天然地理條件,自然發展不易。
  所幸三重的陸運開發得很早,西元一八八九年竣工的淡水木橋改寫了三重的歷史。它開始了淡水河兩岸的緊密關係,拉近了三重和大稻埕的距離,使三重得以充分發揮它離台北鬧區近的地理優勢,而快速地發展起來。


三重地區的後港墘(李乾龍提供)

淡水河邊的行船(楊蓮福提供)
以上資料編整自《三重市志》12-21頁《三重埔風情畫》165-176頁
碧華國中--現代公務員 版權所有 © 2004-2005 BHJH-Modron Officeholder.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5.0以上版本 1024*768瀏覽 | 安裝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