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樞紐

  三重市與鄰近市鎮多有陸路相連,或是經由陸橋接軌,惟獨對台北市的交通動線,受淡水河之隔。近年來因受都市發展的影響,城鄉的距離益形縮減,交通流量及疏散的壓力與日俱增。鄰接各市鎮經由三重市與台北市的交通往來日漸頻繁。因而修築橫跨淡法河兩岸之聯絡橋樑,便愈顯重要。

  茲將三重市聯外交通重要的橋樑逐一介紹,詳率如下:

台北大橋 

(一)光緒十五年,台北木橋興建完成。

(二)明治三十年(1897),颱風侵襲北台;台北木橋斷落,因而促使日本總督決定將鐵道改由橫跨新店溪,經板橋樹林再跨大漢溪而南下。

(三)明治三十二年(1899),新鐵道完成,三重埔之十年鐵道,就此走進歷史,入復之木橋僅供人車通行。

(四)大正十四年(1921),台橋鐵橋完工通車。

(五)民國四十九年因鐵橋鏽蝕問題日漸嚴重,修不勝修,於是倡議改建。

(六)民國五十八年11月15日,台北鐵橋拆除改建完工且通車。

(七)民國八十年11月再度改建,兩側先建副橋,再封主橋改建,歷時五年;於民國八十五年7月16日通車。

最早的台北木橋

五十八年11月15日通車典禮

八十五年7月16日通車典禮


台北鐵橋
 

台北鐵橋拆除改建情形
重陽大橋 

(一)位於三重市集賢路底,跨越淡水河,為聯絡三重市、蘆洲市連接台北市北區、士林、北投、陽明山等地的重要橋樑。

(二)讓橋於民國七十五年4月22日開工興建,於民國七十九年12月竣工,民國八十年六月正式通車,該橋全長九百○五公尺,橋寬各二十至四十公尺。

(三)台北市端引橋銜接百齡橋,本市引橋計有兩端,一為三十五公尺寬做計劃道路份,自堤防至國立三重高中,一為自強品自堤防至仁義街口。


剛落成的重陽大橋
忠孝大橋

(一)跨越淡水河聯絡三重市與台北市中正區、忠孝西路一段、西寧南路連接北門高架道路等重要交通衢道網路,為紓解台北橋、中興橋三橋的負荷量而興建。二省道開通後,由桃園、中壢等地經台北者多利用此座橋經返。

(二)本橋由台北市及省公路局分別共同負責施工,分別於民國六十七年、六十八年開工興建,民國七十一年四月竣工通車,橋樑長度一千一百四十五公尺,淨寬二十七公尺,快車道六線,慢車道二線,雙邊置人行道,屬Y型斜橫框架式墩體。


忠孝大橋停止收費鏡頭

忠孝大橋連絡三重與台北車站之交通
中興大橋 

(一)跨越淡水河,位於一○四縣道上,連接三重市與台北市西門町商業區,此橋在民國四十五年11月首度開修建,完成於四十七年,曾為台灣光復後完成之第二座大橋,目的在減輕台北橋的負荷,且為防空疏散所需,有軍事上的考量。

(二)依大台北地區防洪計畫二百年之洪水頻率,在淡水河中興橋之位置最高洪水位為九點一二公尺,因原橋僅高約七點五公尺,又因民國七十五年此橋曾發生斷落,決定於民國七十六年10月14日興工改建,於民國七十七年10月竣工,同年12月1日通車,該橋全長一千○七十八公尺,全寬三十公尺。


橫跨三重與台北西門町的中興大橋舊橋

中興大橋現況
淡水大橋 


中山高速公路橫跨淡水河的淡水大橋入口處

(一)民國六○年代,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先生推動十大國家建設,為求臺灣經濟建設發展,貫通全省南北二地的國道(中山高速公路)開始修築,黃中跨越淡水河,連接三重市、台北市二地的路段工程,稱之為「淡水大橋」。

(二)民國六十三年7月底高速公路先行通車三重至中壢段,六十五年10月10日,三重至台北段開通後,此橋才開始運行。

重新大橋 

(一)跨越二重疏洪道,位於省道台一線上,為貫通三重市至新莊市必經之主要交通幹道,北端銜接中興橋宜通台北市西門町商業區。

(二)於民國七十四年6月竣工,旋即開放通車,橋樑長度一千九百八十九點五公尺,橋樑淨寬十四至四十點五公尺。


連絡三重市與二重地區
的重新橋
中山大橋 

(一)跨越二重疏洪道,位於二省道台一丁線上,連接三重市與新莊市,由五股交流道南下,北上者均利用此橋往返。

(二)民國七十五年六月開工興建,橋樑長度七一七公尺,橋波寬度二十公尺,於民國七十七年1月竣工。


中山大橋是二省道
通往台北的要道
以上資料編整自《三重市志》204-216頁《三重埔風情畫》63-78頁
碧華國中--現代公務員 版權所有 © 2004-2005 BHJH-Modron Officeholder. All Rights Reserved
建議使用IE5.0以上版本 1024*768瀏覽 | 安裝Flash Play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