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動機:
校地寬敞,樹木茂密,綠意盎然充滿活潑朝氣的學校。在地廣人稀的情況下,對學生最大的衝擊是有掃不完的樹葉,然而卻未必能明白每天朝夕相處的身邊樹種,令人覺得遺憾。身為一位自然老師而沒有讓學生認識週遭的植物也感到愧疚而惋惜,有時真的不知該如何著手。與其他兩位老師提及此事,他們也同感而發,另外,也因為校友前省議員白權先生熱情的協助,植栽原生種植物的樹苗,激起念雲主任、訓德老師參加網屆博覽會環境議題的構想。另外,本校今年是資訊種子學校,添購一些資訊器材,藉由參加此次研究,讓學生能更深一層對植物的認識與了解。
二、研究目的: (一)認識原生種植物 (二)認識校園中的原生種植物 (三)認識外來種對本地的威脅 (四)讓學生能更愛惜身旁的樹木
三、研究方法: (一)
上網收集相關資訊 (二) 閱讀相關植物的書籍 (三)
拜訪相關單位:集集特有生物中心、二林原生種植物產銷班(吳政傑先生)、彰化市歡喜生態園、田尾公路花園 (四) 小組討論與座談 (五)
邀請專家學者到校演講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 從學校樹苗的枯死知道,並非所有的原生種植物適合種植在平地,要依照它們的生長特性 (二)
能分辨一些原生種植物 (三) 明白外來種植栽對本土原生種的衝擊 (四) 明白學界與產界對於植物的不同看法 (五)
藉由收集植物的資料,知道如何分辨樹木
五、建議與感想: (一)
此研究只是開端而已,充其量只是了解原生種植物的皮毛而已,需要長時間的觀察與研究才能更深入一層了解 (二)
讓學生先認識它們,再以認養的方式讓學生能自動自發愛惜校園的樹木 (三) 讓社區的人們也能一起認養樹木,例如透過班親會、家長會的協助 (四)
接觸了,才知道原來此領域竟是如此廣泛,此次小小的「認識」更感到自己對植物認識得不夠,需要多多下工夫才能有更多認識。從特有生物中心曾博士、二林產銷班吳政傑先生、歡喜生態園白權先生對植物的認識、執著與熱情,深深的受到無比的感動,他們的犧牲奉獻的結果並非以營利為目的,而是「原」它的夢。我想,人因有夢而偉大,築夢踏尋的人是最幸福的一群。期待你我能向他們看齊,以他們為榜樣,在自己的教學領域上更佳的投入研究,以期學生能因我的努力而收穫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