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大自然挖掘生存之道 |
||||||||||||||||||||||||||||
八德市位於桃園市南方八塊台地上,海拔在一一○至二四○公尺左右。地勢南高北低,有茄苳溪南北流貫,然而河道短促,坡度陡峻,遇大雨則洪水橫流;遇旱季則水枯細流,因此早期的人們為了農田灌溉方便,挖了很多大大小小的人工湖來儲水。 埤塘為八德市一文化景觀,早年先民在惡劣的環境下,根據整個環境、地形、氣候特點,向大自然借地,開鑿人工埤塘挖掘生存之道,以補灌溉水源不足的難題,造成今日「千塘之鄉」的面貌。 八德市埤塘景觀形成之重要因素: (一)地形特性: 八德市屬桃園縣西北部之台地階地地形,桃園縣地形呈西北、東南向的狹長形,大部份是連綿不斷的丘陵台地,由東南向西北傾斜。先民利用這種沖積扇坡度慢慢下降的地形特色,在斜坡下方築堤,或配合灌溉水圳的開發在田地高處開挖埤塘貯蓄雨水,達到上游的水可由下游埤塘承接,做重複利用。 (二)氣候特性: 在氣候上,八德市屬於高溫、多雨地區,平均年降雨量約在二、二八四至二、九六五公釐之間,月平均雨量在一七○公釐左右,年降雨日數則在九二至一四三日之間,降雨量集中在六至九月間,夏季雨水雖多,但冬季之降雨次數卻多於夏季,主要是冬季東北季風影響沿海地區後,所引起之連索反應,因此冬季並不會產生乾旱,全年不缺水;夏季之降雨以雷陣雨與颱風雨為主,而全年降雨量與降雨次數,以四月份的梅雨季節居冠(八德市誌)。由於降雨量夏季多於冬季,但因為夏天降雨急驟,流量大,如果降雨沒有獲得妥善保存與利用,則容易造成灌溉用水短缺的情況。 八德市月平均雨量估計表
|
|||||||||||||||||||||||||||||
|
(三)土壤特性: 八德市的土地,表土為紅或黃棕壤土,底層為礫石層。表層的土壤屬於粘土類,不易透水,非常適合構築陂塘。不過若挖掘到六公尺以下的紅泥礫土,就會碰到大大小小的卵石而無法儲水。所以通常陂塘的深度都只在兩、三公尺左右,最深也不會超過五公尺。 |
|
|||||||||||||||||||||||||||
|
(四)河川特性: 桃園台地原來是古石門沖積扇平原,在十八萬年前隆升形成。古石門溪由石門出山後,分成若干溪流(如南崁溪、埔心溪、新街溪、老街溪、楊梅溪、社子溪等)向西北流入台灣海峽。後來由於發生斷層,使臺北一帶陷落成盆地,淡水河也因此向源頭侵蝕,劫奪原來流於古石門沖積扇上的各溪流,大漢溪因而改道,向北流入淡水河後,再轉東北流入臺北盆地。當桃園台地上游水源被截斷後,下游水源不足,成為短小易乾凅的「斷頭河」,遇雨則洪水氾濫、遇旱則乾枯,因此只有排水功能而己,並無法提供多量的灌溉用水。為了耕種水稻,先民只有普遍挖埤塘來蓄水灌溉。灌溉水源成為一大問題。 |
||||||||||||||||||||||||||||
|
流經八德市的「茄苳溪」,為南崁溪流域南岸中最長的支流。茄苳溪源自於龍潭鄉,流經平鎮市與大溪鎮,由中壢市的內壢流入八德市東南的霄裡一帶。 由於古石門溪流域之河川幾乎各自獨立,缺乏聯通性,為了便於灌溉,於是人工池塘與圳渠覓密布,為全省之冠,因此而構成了綿密的河渠系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