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一下回計劃簡報首頁

【專題研究計劃總覽】

1.我們參加的網界博覽會類別是:地方社團族群

2.「我們的地方社區」說明:

  基隆開港、採礦是基隆開發史上重要的轉折點,基隆也因此成為台灣及東西文化交流歷史中,不能忽略的地名。在我們專題中,所謂基隆地區的概念,主要承繼日據時期的行政區劃,有廣狹二義,基隆郡包含今日金山鄉、萬里鄉、瑞芳鎮、雙溪鄉、貢寮鄉、平溪鄉以及基隆市暖暖區、七堵區一帶;日治時基隆市則指基隆市今日市區仁愛、信義、中山、中正、安樂等五區範圍。本專題所討論的基隆地區以現今的基隆市轄區為範圍,敘述基隆古典詩發展歷程時,則旁及當年基隆郡整體範圍以及相關的宜蘭頭城等地。基隆市古名「雞籠」,為凱達格蘭發音,位於台灣本島北端。中法戰爭之後基隆戰略地位日益重要,清時取「基地昌隆」之義而定名「基隆」。全市九成為丘嶺地,東、西、南三面則與台北縣相鄰,山巒連綿。北邊面海,碧海無涯,自古以來即為深水谷灣之良港。初期,由於陸地交通不便,文教發展較緩,鐵路築成與開港之後,基隆地位益行突出,港口與戰場的歷史背景造就特有的人文性格。除了許多因採礦或經商興起的地方仕紳階層為主幹之外,來往羈留的大陸人士也在雨霧氤氳的迷濛港市,留下吟詠的痕跡。至今不歇,請傾聽吟聲尚存的基隆聲音。

3.專題研究計劃概要:

  在台灣文學的研究中,古典文學沉潛了相當常的時期。而近年重興方盛。基隆本地的古典詩社與古典詩人,歷來紀錄不多。除了《基隆市志•藝文篇》、《雨港古今詩選》、《基隆地區古典詩歌研究》等專書外,多屬片段零什,或者偶爾提及。我們追溯基隆古典詩史及基隆古典詩人眼中的基隆,聚焦在今日基隆古典詩社與詩人的傳承、活動乃至向新生代扎根的探討。我們廣求目前能見的刊錄文獻,構築遊古至今的基隆古典詩歌發展,包含詩人傳記、詩作與詩風的探討、詩學傳承、詩社活動、外緣活動等等。並透過專訪、踏查、參與聯吟、創作教學等過程,使參與的老師和學生深入了解現今古典詩社的活動樣貌,尋求古典傳統在今日扎根流傳之道。
   
   
  
  
   
   

4.我們的網際網路環境:

  學校的電腦教室使用的是ADSL學術專線,有四位組員在家使用ADSL寬頻網路及CABLE Modem寬頻網路,有一位組員家中仍使用撥接網路。

5.我們克服的難題:

  一開始,我們對這個主題不太熟悉,古典文學的部分是現代高中學生國文知識最弱的一環,尤其又是以「古典詩」為研究主題了,更加困難。所以剛開始的挑戰,應該算是要先克服我們的心理障礙吧!再來的問題也不少,日據時期古典詩社的文獻資料,大多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現。很多內容,剛開始看都不太懂,或許是因為時空背景的不同,我們必須經常請教老師。
  另外,如詩人的作品,內涵可以有很多的解釋,對我們來說很艱澀。有些東西,即便有現代白話文的紀錄,都需要費很大的力氣解讀。而資料缺乏,更是傷腦筋的問題。我們研究的主題是基隆地區的古典詩社與詩人,所能見到的多數資料,都必須到基隆文化中心文史資料館中找,但是對我們有幫助的資料並不多,很多資料都已散失、不知去向了。或是被一些老詩人收藏起來,沒有公開,當時以前社會還有很多禁忌,詩人都不敢對政府有偏見的作品公開出來,所以讓我們的難度又增加不少。
  當我們我們採訪老詩人時,他們的知識雖然淵博,但很多觀念和想法跟我們現代年輕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樣,從這裡可以見到傳承的困難了,傳統的古典詩會活動形式都比較僵化,並不太活潑,很難符合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吸引他們投入。
  在我們自己團隊的問題也不少,每次要出去採訪,或是要去詩學會,人數往往不會全部到齊。大家都很忙,一方面要準備資料,另外一方面還要兼顧學業,所以還蠻辛苦的。所以在每個人負責的進度掌控方面,常常讓我們組員發生一些溝通障礙,幸好都能好好解決,逐漸完成團隊的要求。
  有時,更令人煩惱的是,好不容易找到了需要的資料,但是卻不知道他的重點在哪裡,要花很久的時間一起討論,問老師該如何解讀,用什麼方式整理,要不然我們就土法煉鋼,想出整理資料的方式,雖然有時常讓老師看得哭笑不得,這些難題最後還是一一被我們克服了。
  參與這次的比賽,讓我們學習到很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也讓我們對古典詩有更多的了解和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