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獅球嶺砲台:
獅球嶺上的安平廟為基隆最早建的廟宇(1796),當時移民進來基隆只有從獅球嶺的路,故在此建了廟宇,朝棟社區即為紀念當時在獅球嶺砲台打贏清法戰爭的人(林朝棟),獅球嶺砲台在中法戰爭時贏,甲午戰爭時戰敗,既日本接收後仍做為日軍軍方用地。
三、海門天險:
至今在外二砂灣砲台相關資料皆有個錯誤地方,2885年劉銘傳用來抵抗法軍的砲台並非現今的二砂灣砲台,而是在較下方處的一座小砲台,二砂灣砲台則是在中法戰爭後由劉銘傳建造。
四、文獻中的旭丘砲台(遺跡已經遭破壞,經我們親自到當地考察找不到所在地)原在中正公園大門入口,其中砲座被移到役政公園。
五、1899年日軍正式開港,日軍仍在使用的砲台有(1)大武崙砲台:可顧內外至現今的萬里一帶(古稱瑪鍊);(2)白米甕砲台:於1895年日軍修建。
六、頂石閣砲台:
因為有良善的保護而大部份已遭損毀,詳細建造年代不清楚,可能創於清末,據說在台灣光復後,頂石閣砲台曾經是政府遷台時,東北軍少帥張學良及省主席陳儀,來台後暫時駐留的特別招待所(即拘留所)。
七、相關古地名:古地名對看古地圖有很大的幫助喔。
(1)小基隆-義一路(統一戲院);
(2)中正公園-日治神社;
(3)現今南榮公墓是在日治時期建造,原在虎仔山遷到魚方頂(南榮公墓今址);
(4)基隆商業特色-委託行,孝二路一帶;
(5)曾仔寮-中山橋,第四分局。 |
八、清軍在八斗子建造垂直探採的煤礦井,中法戰爭法軍便是為了工業革命後的軍艦所需動力燃料而攻打基隆,劉銘傳即在此時將政府專管的清國井等重要的煤井封起來,之後在使用時已沒有以前的興隆。
九、位於和平島的蕃字洞,在北部的荷蘭人在鄭氏治台時就被趕走,仍有部分荷蘭人留在台灣南部,之後進住基隆時即在蕃字洞下字跡。直到1868年才被清將黃安驅離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