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st Update : 2005.02.27.SUN
 天籟純真                   

            阿美歌謠的流變 . . .                |  首頁  |  合唱團團史  |  優良事蹟  |  歌謠特徵  |  阿美歌謠的流變  |    

UnderBar

 
原住民之音 樟樹國小合唱團 00:00 | 00:00

百年的流變

日本統治

              初期

              中期

              末期

光復初期

金馬砲戰期

台海平靜期

遠洋捕魚期

都市工作期

創業艱苦期 

 

在我們尋根之旅時,老師 Maliku 教導阿美族流傳的古童謠

嘎 熟 ㄞ  咕 ㄜ 八 ㄏ  撒 尼 發 ㄍ一   搭 屋 挖 ㄍ   喊 努 麻 估

(好 喝) (這 個 酒)(長 輩=叔 舅)   (乾 了)   (所 以 我)

迷 努 蓋  撒 ㄨ一 ㄖ一 ㄨ一 ㄖ一   撒 挖 ㄖㄚ 挖 ㄖㄚ

(回家)    (東 歪 歪)    (西 歪 歪)

一 發 答 ㄖ  傘 努 拉 蘭  迷 努 蓋  麻 烏 大  押 答 錄 麻

(路中央) (馬 路)  (回家)    (吐)    (到 家)

麻 不 威  努 發 發 ㄏ

(被 罵)  (太 太)

 

 

 

 

 

台灣阿美族民謠近百年的流變
—馬關條約至今—

  台灣原住民最大族群——阿美族的文化,近百年來在外來日本政府及國民政府各五十年的統治下,也必然地不斷在變遷。音樂文化方面,阿美族民謠非常豐富。


日本統治時期(1895∼1945)
(一) 初期(1895∼1920年代)
  中日甲午戰爭日本戰勝而與滿清政府訂下馬關條約(1895年),並自同年五月佔據台灣以來,對台灣原住民族的治理部分有極為詳盡的計畫「理蕃政策」,從「日本與台灣蕃族的歷史關係」、「蕃族的調查」、「隘勇線制度」、「理蕃方針」、「蕃地調查」,到最後最大的六十六件「蕃社討伐」。由開始的懷柔政策到後來的殘酷彈壓討伐,雖然嚴重影響了各族原住民,但是對於分布在東台灣的阿美族,除了花蓮市近郊的「七腳川社蕃的討伐」略為涉及到之外,在討伐上似乎未加諸於阿美族。不但如此,日本治台期間甚至選擇了花蓮縣吉安鄉、壽豐鄉等阿美族部落設立日本的移民村「吉野村」及「豐田村」,日本的移民便直接在阿美族部落中與阿美族人生活在一起。日本與阿美族的文化、生活也彼此互相地影響。
  移民村的日本人愛唱阿美族民謠,但是多以直接翻譯阿美族原有的詞意而唱,對於阿美族的虛詞則以填新詞與虛辭的混合來唱。



月下歌舞歌詞意譯:
在月光下跳舞
搖呀搖!跳呀跳的!
隨著歌聲跳舞的少女的心
等待著,等待著
明天將啟程的心情

哥哥抽菸的霧氣
飄呀飄地瀰漫!
飄到很遠也不會散
等待著,等待著
明天將啟程的早上


 (二)中期(1920∼1940年代)
  日本佔據台灣,初期的懷柔政策過後為鎮壓妨礙開發的「蕃害」,對山地全面以現代武器大開殺戮。這一切都是為了要早日把台灣開發成為其本國經濟的寶庫。而開發整個東部的首要交通鐵路台東縣(台東至花蓮)於1926年通車後,台東馬蘭部落的阿美族歌謠也隨著出現了外來語(日語)的「ka-so-ling火車」新時代產物名詞。

馬蘭姑娘意譯:
媽媽呀!爸爸呀!
別管我太嚴好嗎?媽媽!
現在有年輕人看上我了
是別家男孩對我有情意呀!媽媽!
如果不答應我的婚姻大事!媽媽!
我不一定什麼時候會去死呀!媽媽!
或許我會去躺在鐵軌上
讓火車把我輾成三段呀!
註:阿美族為母系社會,婚姻已招贅為主,故歌詞出現
以「媽媽呀!爸爸呀!」而不是「爸爸呀!媽媽呀!」


(三)末期(1940∼1945年代)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1940年台灣總督規定台灣人民改換日本姓名。在阿美族部落裡也出現了許多名字叫Tanaka(田中)、haruo(春雄)、masa(正)、hanako(花子)、haruko(春子)的男女阿美族。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對美國宣戰之後,台灣開始實施徵兵,接著又公佈「台灣決戰非常措置綱要」。不久,美軍飛機開始轟炸台灣,整個台灣島陷入戰場狀態。阿美族青年也一個個被徵調入伍當兵送往菲律賓、南洋等從來沒聽過的遙遠地方打仗。阿美族的部落生活不再太平,不再歡樂。愛唱歌的阿美族雖然繼續唱歌,但是歌詞變了樣。

戰亂悲情意譯:
飛機的螺旋槳轉呀轉
日本人的飛機
從天空降落在飛機場

警報聲響的那麼急
是派出所的警報器
警告大家敵機要來襲

輪船的螺旋槳轉呀轉
是日本人的運兵船
要來載運新兵上戰場

飛機的螺旋槳轉呀轉
是敵人的飛機
要來炸我們的家鄉


國民政府時期(1945∼1995)
日本統治台灣五十年,最後在戰敗的悽慘下離開了台灣。當年的阿美族也是從兒女私情唱到「戰亂悲情」而告一段落。阿美族部落的生活、歌聲跟著進入另一個不同的時代。
(一) 光復初期(1945年代)
 經過大戰浩劫的台灣,1945年光復初期,到處糧食短缺,生活萬般艱苦。
自足生的阿美族倒是又恢復了往日的景象。他們下田耕作、到河裡、海裡補魚、上山狩獵,食物反而不像平地那麼短缺。每當傍晚,部落的歌聲又此起彼落,在喝過自已釀的米酒之後唱出的是歡宴的快樂歌曲。

歡宴舞曲
Na lo wa an na lo wa na
Hin na yo him ho I yan hoy ya ni
Hoy yan hi yo ni hoy yan hi 


(二)金馬砲戰期(1950年代)
  光復後台灣過了數年物質缺乏,但是無戰事的日子,不過隨著國共戰事的告急,1953年第一梯次的台灣補充兵被徵調入伍。1958年八二三砲戰爆發,金馬前線砲火連天,台灣青年被徵調入伍赴金門、馬祖的越來越多。在阿美族部落裡那種為入伍青年配帶「光榮入伍」的紅色彩帶,挨家挨戶去接受親友酒宴的生死離別餞行;酒、煙、檳榔、唱歌都是不可缺的。戰爭的民謠也隨著應景而生。曾擔任過台東兩屆縣議員的汪寬志所作詞、作曲的「Hay yan hoy yo yan 勇往金門前線」的新曲不但受到歡迎,也盛行起來。
Hay yan hoy yo yan  勇往金門前線
歌譯:
我們搭上了火車
不知道要去何方
下了車才知道是基隆港
一艘軍艦正靠在岸

當我們登上軍艦
送行的旗幟密密麻麻
心中悲戚,大聲喊一聲「媽!」
卻看不見我的ina(註)

當軍艦駛向大海洋
台灣已經遠遠在後方
心中又是一陣悲傷
我孤單地站在甲板上

當我們抵達金門
碼頭上歡迎的是官兵
整個海岸架滿了鐵絲網
金門前線戰事已瀰漫
   

註:ina 即是媽媽
  在歌詞裡出現了許多阿美族語彙裡所沒有的日語詞句:
   Ki-lung   基隆
Minnato   港
King-mong  金門
Tokising   刺絲,即鐵絲網






勇往金門前線
Hay yan hay yo yan yon a na mi ka
Hay yan hay yo yan yon a na mi ka
Hay yan hay yo yan yon a na ta hi

Lic yo sa to ka mi-
Lic yo sa to ka mi-
Ra no sa to I te nok-

Nay ya ta –la – co wa no sa ka 
Hay ya wa –nga – wang sa ko ha-
Hay ya ri-ko-e sa ko tai-

Ko ma – e – pod sa I ki – lung
Ta o ha –ta no pa to –no –ay

Wan a – wa –ay a ma – a –raw

(三)台海平靜期(1960年代)
  海峽兩岸的砲聲停止了,西線無戰事,台灣又進入一個平靜期。阿美族部落再度逐漸恢復昔日的歡樂,年輕人不再因為怕當兵入伍一去不復返而結婚。現在男的又上山砍柴、打獵、下水補魚,女的在海邊撿螃蟹、採野菜,砲落的生活多美好。民謠歌聲又轉為輕快活潑。

Fangcalay romiad sa anini 美好的日子
歌譯:

今天是美好的日子
呀嘿伊呀嘿
今天是撿柴的日子
呀嘿伊呀嘿
今天也是撈魚的日子
呀嘿伊呀嘿


今天是美好的日子
呀嘿伊呀嘿
今天是打獵的好日子
呀嘿伊呀嘿
今天也是結婚的好日子
呀嘿伊呀嘿
    


美好的日子
Fa ngca lay hay ya 
Fang ca – lay ru mi ad sa a – ni – ni ya hay
I ya hey fang ca – lay ay ya 

(四)遠洋捕魚期(1970年代)
  海洋兩岸平靜了下來後,台灣的政法也逐漸的安定。開始走向經濟的建設,工業起飛,社會結構改變。自從政府公佈了「外國航商借調中華民國船員赴國外服務辦法」,一向喜捕魚的阿美族青年更是在可以出國賺錢的誘惑下,大批的離鄉登赴遠洋捕漁,為的並不是求得三餐溫飽,而只鄰居個個興建起洋房。可憐留下妻子在家鄉「盼郎歸」,早日一家團圓。應運而生的是遠洋捕魚歌曲。

Awa ko patolasan iso 盼漁郎歸
歌譯:
你出海工作很辛苦
我在家鄉不論做何事
總是浮現你的耳語吩咐

今天你從遠洋回來
我真是喜出望外
日夜思念的淚水
你是無從猜
     

盼漁郎歸
A – wa ko pa – to – la –san I – so a 
Ma – li gad a mi – fo ting 
Mi – ma – a – ma – an ka –ko co – wa ka ta – wal 
Ko ti – reng I –so ha ka – ka


(五)都市工作期(1980年代)
  一窩登上大船赴遠洋想賺大錢的阿美族青年,有人成功回來蓋了洋房,有人落難;不但未賺到錢甚至拖欠債務喪氣回來。未赴遠洋的,都市的建築業正在欣欣向榮而到台北,以建築工謀生,白天流汗辛苦地工作,但是也由於起昂貴的房租,夜晚只能棲息在工寮及基隆的八尺門和台已新店溪秀朗橋下搭違建,成了所謂「都市的畸零人」。做建築板模工的阿美族青年自嘲自已的工作是「室外裝璜」。蓋房子的工人說自已的工作是「作家」地自已消遺自已。收工後除了米酒、檳榔,也只有唱即景的歌。一切的工作都不是傳統部落裡的漁撈、狩獵、耕田時此起彼落的歡樂歌聲可此。

Niyalo no taai-pahak 台北這個地方
歌譯:
台北這個地方
是板模工的好地方
我是來自鄉下的建築板模工
整天在工地爬上爬下
每天收工是五點半
吃過了晚飯
只是面對著米酒而歌唱
    

台北這個地方
Ni – ya lo no ta – ay – pa –a k
O pi – mo – kon – ngan ni ya
Yan siya – ka – ya koh – koh o


(六)創業艱苦期(1990年代)
  隨著台灣政治、經濟的大轉型,阿美族部落的生活傳統方式也瓦解了。一大半的族人現在住在的是用血汗錢蓋起來的鋼筋水泥房屋而茅屋。牛車已不見蹤影,小汽車處處可見。狩獵被禁止,養豬也不可以,吃肉只得到超市購買。河川被污染,捕魚已談不上。年輕人都已離開了家鄉去都市發展,創業雖然艱辛,也是唯一要走的路。

Lnaaw haya amaaw 創業艱辛
歌譯:
媽媽!爸爸!
我的工作是建築工
整天敲著鐵鎚叮叮咚
木板塑膠都好用
雖然房子蓋的高過山
還是看不到故鄉美麗的山川

媽媽!爸爸!
我的工作是司機
車子是我賺錢的工具
整天奔馬在馬路上
馬路不是賺錢的好地方

媽媽!爸爸!
我的工作是老板
整天穿著皮鞋和西裝
進出大飯店坐的是包廂
見過的人雖然廣
賺到的錢卻不怎麼樣
    

在歌詞裡出現的外來語有日語、台語、英語:
Tosiya 汽車(日語)
Handle 方向盤(日語)
Waysiacu 白襯衫(日語)
Tawkiay 頭家(台語)老板
Sifilo 西裝(日語)
Hotilu 飯店(英語)


創業艱辛
I - na – aw ha – ya a – ma 
Aw o ‘o – rip say 
No – ma – ko o mi – sa – lo - ma ‘ay 
o mi – sa – lo - ma ‘ay
O ma ;a taw ki ay 




參考書目
一、 研究論
(一) 當代人類學(上、下冊),Rkeesing著,巨流圖書公司。
(二) 民族音樂論述(一、二冊),許常惠著,樂韻出版社。
(三) 民族音樂論,丹青編麵會編著,丹書圖書公司。
(四) 民族音樂論,許常惠著,樂韻出版社。
(五) 音樂起源論(日文),黑澤隆潮著,音樂之友社。
(六) 音樂人類學(日文),A.P.Mereian著,音樂之友社。
(七) 音樂人類學(日文),藤井知昭著,NHK市民大學。
(八) 民族音樂學(日文),秋山龍英著,音樂之友社。
(九) 音樂的field work (音樂的田野調查 日文),藤井知昭著,東京書局。
(十) 音樂的源流(日文),Curt Sachs著,音樂之友社。


二、 日文相關書籍:
(一) 台灣的原住民族,宮本延人著,六興出版社。
(二) 台灣的藩族,藤崎濟之助著,南天書局。
(三) 台灣的藩族研究,鈴木作太郎著,南天書局。
(四) 高砂族的祭儀生活,故野清人著,三省堂。
(五) 台灣原住種族的原始藝術研究,佐滕文一,南天書局。
(六) 高砂族調查書(1~6冊),台灣總督府。
(七) 台灣番族慣習研究(1~8冊),台灣總督府。

(八)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1~8冊),台灣總督府。
(九) 藩族調查報告書(1~6冊),台灣總督府。
(十) 台灣藩人風俗誌,村川夫著,武陵書局。
(十一) 台灣高砂族的音樂,黑澤隆潮著,雄山閣。

 


2005 台北縣汐止市樟樹國民小學 阿美傳奇 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