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3 台灣納入清朝版圖
1685 相傳泉州人陳瑜到海山庄開墾
1713 墾戶「陳合議」請墾海山庄
1729 清廷重申禁止偷渡台灣令
1745 隆恩陂完成
1747 墾民修建三峽經鶯歌抵桃園道路
1755 董日旭至三峽開墾
1769 三峽祖師廟落成
1775 興隆宮媽祖廟創建
1777 閩粵械鬥、李姓族人建宰樞廟
1784 准鹿港與泉州泔江對渡
1785 建福安宮
1787 林爽文之變
1792 開八里坌港通泔江、五虎門
1808 橫溪至成福道路完成
1822 翁添至成福種菁樹,從事製染
1825 三峽近郊開始煉製樟腦
1825 英人至基隆購樟腦
1833 大地震祖師廟,宰樞廟受損重修
1838 英人至淡水以鴉片換樟腦
1840 三峽經成福往新店道路暢通
1853 漳泉械鬥
1855 英商與台灣道協商互市
1857 修築三峽往大溪道路
1860 淡水開港
1862 戴潮春之變
1866 英商杜德自大陸引進茶苗,鼓勵試種
1871 大溪經三峽到台北的水運興起
1873 馬偕牧師首次抵三峽
1875 三峽首度有官派的保長
1884 中法戰爭
1885 劉銘傳任首任巡撫
1886 劉銘傅設三角湧撫墾分局和樟腦館
1887 大豹社變亂,劉銘傳以隘勇千名平定
1887 建基隆至台北鐵路
1894 中日甲午戰爭
1895 馬關條約,台灣割讓日本
1895 三峽居民發起抗日活動遭毀街報復 |
1897 日人調查北部煤田
1899 築台北經鶯歌抵桃園鐵路,對三峽產業運輸大有助益
1900 三峽國小設立。九月,三峽農會成立,為全台首創
1901 祖師廟2度重建落成
1906 開鑿往大豹社、阿姆坪隘路
1908 顏雲年取得三峽採礦權
1908 三井會社預約開墾造林
1908 縱貫鐵路全線通車
1909 台北至台南通電話
1914 三峽、鶯歌輕便鐵道通車
1915 西來庵抗日事件
1916 三峽進行街區改正
1919 三峽變電所設立
1920 三角湧正式改名三峽
1921 台灣文化協會成立
1929 三峽庄役場(鎮公所)落成
1930 霧社抗日事件
1933 三峽拱橋通車
1941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
1945 台灣光復
1946 改制三峽鎮
1947 祖師廟第3度重建
1949 國府遷台
1960 輕便車道陸續拆除
1971 退出聯合國
1976 三峽觀光促進委員曾成立
1979 中美斷交
1980 北迴鐵路完工
1981 台汽客運開放路權,引進海山、桃園、首都客運
1981 國家賠償法施行
1983 台北市地下鐵路開工
1986 新鎮公所落成
1987 解除戒嚴,開放大陸探親
1989 台灣人口突破二千萬
1991 民權街指定為第三級古蹟
1993 北部第2高速公路通車
1993 民權街解除古蹟指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