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取用

地下水面如與地面相交,地下水就可流出地表,形成泉水,泉水可在地形急陡處的坡腳因地下水面高於地面而湧出,也常沿斷層帶流出。如泉水溫度高於當地年平均溫度時就稱為溫泉。溫泉的成因可能是地下水受岩漿活動或火山作用而加熱,也可能是在深處受地溫加熱所致。在沒有泉水及河水可以利用的地方,鑿井汲取地下水是最普遍的方法。鑿井必須穿過地下水面,到達滲透度高之含水層方能有效。井裡的水面就是地下水面,因而隨著當地雨量變化,井水水面也會有漲落的現象。井水能自然湧出地表者稱為自流井,自流井的成因是由於含水層被阻層覆蓋,其中的地下水無法流出而成為受壓地下水,當井口低於受壓水面時,即成自流井(如圖4)

 圖4 地下水分布圖

 

地下水的好處

地下水由於儲存在地下,較不易受污染,深處的地下水溶氧量極低,甚至幾乎處在無菌狀態,也不會像地面水易因土石受沖蝕而造成混濁,水質遠比地面水潔淨。因此地下水做為自來水水源大都不需處理或僅需較簡單的處理,且由於供水管路短,可減少其間再受污染的可能,相關給水設備佔地面積因而也較小,開發成本自然較低,真是優良的水源。另一方面,地下水的出水量穩定,不像地面水會有季節性明顯的旱澇變化,對於嚴重乾旱時期的供水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此外,由於地下水的溫度終年恆定,不像地面水溫隨季節有明顯的變化。以台灣來說,冬季寒流過境期間,當地面水都非常冰冷時,地下水相對溫暖許多,因此是對水溫極為敏感的養殖漁業最廉價的水源。然而,地下水的流動慢、補充不易,因此出水量會有一定的上限,超限抽取將會使地下水源逐漸枯竭,還有可能造成地層下陷及海水入侵地下水層的嚴重災害。

 

 

參考資料:經濟部水利署 http://140.112.190.183/gwmonitoring/index.php

 

回上頁           回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