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補充:地下水

地下水顧名思義,就是地面以下的水。絕大部分的地下水來自於降水,當雨、雪等降到地面,一部分成為地表逕流,一部分蒸發掉了,剩下的部分則沿岩層空隙滲入地下。據估計在全球年降水量中,約77%在未注入河流前先流入地下(圖1)

    

        圖1 水循環圖                圖2飽和狀態

 

降水滲入地下後,因重力作用而向下滲透。當水分下滲達到某一深度,遇到不透水的地層如黏土、頁岩等時,就貯存起來,逐漸往上充填於土壤或岩石的間隙中,形成飽和狀態(如圖2),其頂部即為地下水面。地下水面之上稱不飽和帶,其中土壤或岩石孔隙中並未充滿水分,還有空氣存在,這樣的水分又稱為懸浮水;相對的,地下水面之下的土壤或岩石孔隙是充滿水的,稱為飽和帶(如圖3)。水分在土壤及岩層中下滲的快慢受地面坡度、植物被覆和土壤鬆密等因素的影響。在坡度大的地方,地面水容易流失而不易下滲;多草木的地面,根的深展能涵養更多水分;而地層中的地質材料愈細密,水的滲透就愈為緩慢。地下水有一定的深度限制,因地下壓力隨著深度增加而逐漸增大,到達相當深度後,岩石顆粒間之空隙減少且封閉不相連通,水就不易滲入了。

 

         圖3 飽和帶

 

回上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