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台地的地層構造

台地上出露的地層為紅土或紅土礫石層及其下的頭嵙山層。頭嵙山層的時代大約在更新世的初期,距今約80-200萬年,廣泛地分布於臺灣西部山麓地帶。八卦台地北部出露之頭嵙山層以砂岩和泥岩為主,夾凸鏡之礫岩(圖)。於南部出露的頭嵙山層則屬礫岩相,層理不明顯。礫石的種類以石英岩、變質砂岩、砂岩為主,且多有破裂之情形。礫石的形狀為圓形至次圓形,淘選度欠佳。礫岩相的頭嵙山層多分布於台地的西側或侵蝕溝的兩側,在地形上多發育為峻崖或陡壁。

 頭嵙山層具有以下兩種特性

1)質地疏鬆,抗蝕力差:一經大雨沖刷或人為墾耕,易導致崩塌、土石流等現象,殃及山腳沿麓低下地區的聚落。而坡度較陡的地區。像田中庄、社頭庄與二水庄一帶,因幾乎成為斷崖絕壁狀態,自日治時期以來,即列為保安林帶,遍植相思林以涵養水源防止土石流失障害山麓低地聚落。

2)透水性佳、排水良好,土壤保水力弱,適於種植深根作物相當有利,如鳳梨、薑等;再者因為強烈的淋溶作用,使得土壤成酸性,沃度肥力相對較低。

  台地的表層多為紅土礫石所覆蓋(圖)。台地中段的頂部有發育良好的紅土,厚達數公尺。這些台地堆積層多由未經膠結的礫石及砂質或粉砂質的沈積物所組成,一般層理和淘選度都很差。紅土只是覆蓋在礫石層上的表土長期受雨水淋溶作用,殘餘的鐵經氧化產生氧化鐵而形成紅色的土壤。
           
   圖一 八卦台地北部出露之頭嵙山層       圖二 台地表面所覆蓋的紅土礫石層

 在含礫石的地層中,常見到礫石呈覆瓦狀的排列(圖),稱之為覆瓦構造(Imbricate structure)
被河流搬運來的礫石在堆積的過程中,受水流的影響呈疊覆屋瓦般的排列,因此,可以由其排列的
方向推測古河流的流向(圖)。例如在縣139乙公路經過大庄面與赤水面之間小崖的崖壁上,就有明
顯的礫石覆瓦排列。或者在八卦山大佛附近民族新村東北端崖壁之礫岩中,也能清楚的看見覆瓦構
造的礫石排列。  

水流方向

  
   圖三 覆瓦狀排列的礫石          圖四 由礫石排列的方向推測古河流的流向

 

參考資料:彰師大生物系鄉土教學網 http://www.tces.chc.edu.tw/ftp/Tools/iis/new/0817/八卦山鄉土教材/g00.htm

 

回自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