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llery.gif
餘三館

      陳氏「餘三館」,位於彰化縣永靖鄉港西村中山路一段四百五十一巷二號,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築,包括正身、軒、內外護龍、門樓及內外埕等。正廳祭祀大榕社一系列代先祖,命名為「創垂堂」。館身坐西朝東,造形典雅,形式優美,混合閩南及粵東的傳統建築特色,為臺灣較具代表性的古宅之一,並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根據採訪小組收集的資料得知,它創建於光緒十年(1884年),完成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為成均進士陳有光所築,用來作為陳氏族人祭祀先世的處所。命名餘三者,乃是紀念袓先艱難創業,垂留後世,希望此後能蔭澤後世多福、多壽、多子孫。

       陳有光一族,原為世居於廣東潮州府饒平縣可塘埔鄉大榕社的客語家族。在康熙年間,其大榕社一系第十世祖陳智可,自世居地漂洋過臺,由淡水南下至彰化湳港西莊,因看中此地田園肥美,山水有情,乃占卜為宅,安厝定居。


  陳智可在臺墾地有成,但原配由於渡臺禁令只能留居故鄉饒平,未曾生育兒女,陳智可恐無人繼承家業,於是決定收養李氏之子,即十一世的陳興茂為螟蛉。陳興茂長成後,娶妻黃氏,育有五子。長子陳德耀善成父志,於嘉慶十八年(1813年)與徐鳴岡等人以六股合資的方式創建街肆,便利通商貿易。此街肆後蒙縣主楊桂森賜予嘉名--永靖,為今永靖鄉一名的來源。陳家在陳德耀時從墾首逐漸致富,並轉為大租戶,為使陳氏族人有聚居之處,陳德耀曾建有巨宅一所,此巨宅後來毀於道光年間的閩粵械鬥中。

       陳德耀所累積的資產,經十四世祖陳崑崗戮力經營,至十五世祖陳義方時, 因協助平定戴潮春之亂有功,而獲五品軍功,使陳家在富有之上更贏得功名。陳義方育有二子,長子為陳有光,次子為陳成渥。同治十二年(1873年)陳有光納捐得「成均進士」(貢生)之功名。光緒十年(1884年),為使陳氏家族「新主牌序昭穆,凡自大榕衍一脈,以及在臺本同之至親,莫不集合之而崇祀於一堂之上」,乃和其弟成渥合力興建三合院的大宅--餘三館,祭祀木苑公以下十四世之先祖。今餘三館的正廳--創垂堂之上,仍懸有同治十二年獲頒之「貢元」匾一面,及「恩授貢元」、「成均進士」執事牌兩對,立於正廳神龕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