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療志業
上人了解眾生苦難多數因病而貧, 人生四大苦中,尤其病苦為最; 因鳳林「一攤血的故事」的緣起,促使新蓋醫院的決心,期間歷經千辛萬苦,百般折騰,終於在民國 75年8月第一所慈院落成啟用,位花東地區民眾帶來無限福祉,真是有心就有福,有願就有力。接著是醫護人員的匱乏,人力難求,因此進而立下了建立護專、醫學院的宏願,為爾後教育志業開闢了另一條大道。
【慈濟醫療網發展概況】
|
民國 61年: |
慈濟功德會 於花蓮開始 每週兩天的義診活動,服務貧病民眾。
|
|
民國 67年:
|
證嚴上人計畫進一步蓋醫院。
|
|
民國 68年:
|
獲得印順導師的贊同後,便著手進行籌畫。
|
|
民國 75年:
|
慈濟醫院正式啟業,即秉持「尊重生命」理念,在花東地區落實「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照顧, 它首先開創了病患「免保證金制度」,此項改革立刻獲得政府的贊許,衛生署遂於該年十二月頒發命令,自一九八七年起全國所有醫院比照辦理。
|
|
民國 85年: |
慈濟人醫會正式成立。
|
|
民國 88年: |
成立慈濟玉里分院,方便南花蓮民眾就醫。
動土興建新店醫院,並在籌建台中潭子醫療園區。
|
|
民國 89年: |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於2000年8月13日正式落成啟業,以服務醫療資源分布不均的雲嘉地區。每日門診近一千五百人次,已成為嘉北地區的後送醫院並也通過健保專案認定,升級為區域醫院。更積極走入社區,與社區民眾有良好的互動與關懷。重視人本愛的醫療的大林慈濟醫院,已贏得嘉義民眾的好口碑。
|
|
民國 91年: |
正式動工增建新醫療大樓,使南花蓮的醫療設備更趨完善。
|
|
民國 89年: |
以骨、外科和急重症病患為主的慈濟關山分院成立,由花蓮慈濟醫院院長和副院輪流每月定期至台東偏遠的海端、達仁鄉義診,整個花東縱谷的慈濟醫療網於焉形成,民眾的健康更有保障。
|
建立慈濟全國醫療網,讓全國的百姓普遍平等地享受醫療資源,每個地方都可以有醫院,並有良醫、良護救助病人,這才是證嚴上人最終的理想。
【追求卓越】
|
醫療資訊化: |
|
醫療影像資訊傳輸系統( PACS)看片不受時、地限制,提升看診效率、院內及院際會診時效,也用PACS系統及網路傳輸(ADSL)照顧原住民健康,另有高可近性掌上電腦(PDA)、高階主管資訊系統(EIS)管理全面電腦化,建立無紙化、無片化的e院。 |
|
醫療品質的控制 |
|
落實二十四種功能性委員會也加強對病患照護時的倫理觀念,參與臺灣醫療品質指標計畫( TQIP)為提報最多指標的醫院,充分運用ISO制度注意顧客滿意度及改善問題,為首家全院性通過ISO9001,2000年版驗證的醫學中心,亦鼓勵基層單位推動品管圈(QCC)提升工作品質。 |
|
共享資源也開發資源 |
|
慈濟醫院與慈濟大學醫學院共享空間設備、合作研究計畫,也有基礎醫學教授群諮詢指導,更有研究生博士後人力運用再跨一步,與中研院,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藥物濫用局、匹茲堡大學等,合作研究腦退化疾病,如:腦中風、巴金森氏症。
|
|
研究成果斐然 |
|
提供理想的研究環境,獎勵著作、相對補助研究計畫,平均每人每年一篇著作超過半數刊登在 SCI期刊,包括小兒科醫師鄭敬楓,以老鼠模式探討人類心律不整疾病發表於頂尖期刊Cell。
|
【國內醫療的成果】
「佛教慈濟綜合醫院」於 1986年8月17日在花蓮落成啟業,目前有病床六百三十六床,平均每日服務門診病患一千兩百人,急診病患一百五十人。慈濟醫院以「醫病、醫人、醫心」全人照顧的理念,已成為花東地區的後送醫院。啟業十一年來,成果不勝枚舉,
|
骨科脊椎側彎手術一年間已有六十例,矯正 160度也有多例,在國際間殊不多見。 |
|
生命平等尊嚴,無有差異;雖然東部人口有限,基於「尊重生命」理念,不惜耗費鉅貲,設置核子醫學科;在放射腫瘤科,則設置直線加速器、後荷式近接治療機及模擬攝影機等尖端設備。 |
|
由醫院延伸到社區醫療服務,推動高血壓防治,定期定點追蹤服務。 |
|
在花、東兩縣十四個鄉鎮辦理 CPR訓練,共達1000人次。 |
|
辦理地段護士訓練提昇臨床技能,以照顧東部偏遠地區病患。 |
|
設置「心蓮病房」十七床,使癌症末期病患獲得全人、全程、全隊、全家的四全照顧,有尊嚴的走完人生最後旅程。同時發展居家安寧照顧方面,滿足臨終病患的需求,俾令生死兩無遺憾。 |
|
除了院內的服務,更走出醫院到社區做全方位的關懷。組成包括醫師、護士、社工、志工在內的「出院計劃」團隊,以追蹤慢性病患,改善醫療和居家環境。 |
|
尊重病人的感受,塑造良好的醫病關係,使人文關懷重新融入醫療。 |
【 海外醫療志業 】
慈濟海外慈善工作,原本就有協助貧民接受醫療的服務。一九九三年美國佛教慈濟義診中心的正式啟業,主動為社區各族裔貧困病患提供免費醫療,更是海外醫療志業具體拓展的第一步。之後慈濟溫哥華分會與溫哥華中央醫院合作成立的慈濟傳統醫學中心,馬來西亞的洗腎中心,都是慈濟海外常設的醫療志業單位,其他各地也經常舉辦義診活動,以下將做約略介紹:
一、美國慈濟義診中心 : |
自 1993年11月成立以來,針對不同族裔、沒有保險的貧困民眾提供西醫、牙醫、中醫的義診服務,受惠人數已超過兩萬人。是全美第一家由亞裔華人創辦的醫療義診中心。
|
二、加拿大慈濟傳統醫學中心 : |
由加拿大分會負責籌款,與溫哥華中央醫院等十餘所醫療機構合作籌設的「慈濟傳統醫學中心」,是北美首座的另類醫療機構。
|
三、菲律賓下鄉義診 : |
慈濟人結合當地醫療人員自 1995年 4月開始,至1997年 7 月為止深入菲國偏遠村落已展開九次的義診,共診療貧困病患兩萬兩千五百多人,有一千兩百多人接受外科和眼科手術。
|
四、馬來西亞洗腎中心 : |
慈濟在檳城一百三十五戶的照顧戶中,即有三十多戶需要洗腎,而洗腎醫療機構明顯不足,因此於 1997年 8月22日正式成立洗腎中心,以服務目前補助洗腎的照顧戶為主。初期設有洗腎機五台,預定半年後增至十二台,一年後可服務六十位病患。
|
【未來發展】
人生最寶貴的是生命。上人期待生病的人都能得到完善的、有尊嚴的醫療照顧,所以逐步在台灣的東南北中四個區域開設醫院,期待透過醫療網的設置,將醫療的大愛精神延伸至各個角落,落實到全台灣。另外,上人並廣邀良醫良護加入「國際慈濟人醫會」,定期、不定期的在醫療資源缺乏的地區舉辦義診,嘉惠貧病眾生。
基於「尊重生命」理念,為全球無以計數的血液疾病患者爭取生存權利,於:
•民國 86年11月: |
成立「免疫基因實驗室」,提升白血球抗原檢驗水準,受國際間肯定。 |
•民國 88年: |
成立「慈濟臍帶血庫」,提高血液疾病患者配對成功率至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
•民國 91年4月: |
「骨髓幹細胞學中心」成立,期待發揮更大的良能,以達國際水準。 |
一、癌症醫學中心
除傳統的癌症預防、診斷、治療到臨終安寧的全程照護,也整合慈濟癌症醫學的發展,建立重點癌症的研究群對抗癌症,結合最新科技的癌症診斷及治療的研發,例如,透過早期的血液篩檢監測腫瘤標記,不必等到末期才倉皇失措。
二、建立優良細胞及優良基因製造所
全國唯一在無菌無塵室中,製造品質良好、療效高的幹細胞及基因藥物供病人使用衛署已經核定可用細胞療法,製造組織,如骨骼、皮膚、也可以修補血管,製造器官,如耳朵、鼻子、腎、肝、心臟等。
三、幹細胞及基因新療法
不可思議的尖端醫療技術將幹細胞植入巴金森、腦中風疾病患者,甚至在肝硬化症患者身上植入細胞,可以不用換肝,乃至骨髓疾病、糖尿病皆可,也讓自殺基因及血管抑制基因治療惡性瘤,另用幹細胞合併基因療法可治療骨質疏鬆。
四、影像醫學中心
研發早期影像診斷的方法,結合高科技的高磁場磁振攝影、電腦斷層正子攝影技術、磁腦儀腦波波動檢查,微侵犯性的立體定位及精準的導航手術,找出 0.5公分腫瘤位置,斷出腦部疾病、腦退化病症、心臟疾病之外,亦可測知未來是否罹患老年癡呆。
五、神經醫學科學中心
結合放射科、核子醫學科、精神科、神經科與國內外相關機構,蒐集可能致病基因,研發中樞神經疾病治療模式,將以幹細胞療法、基因療法,治療腦中風、巴金森、運動神經元、小腦退化等,也要研發傳念神經科學探索人腦功能,結合電腦幫助治療四肢癱瘓、行動障礙的病人。
六、器官移植中心
透過慈濟志工宣揚,生命可以在陌生人身上延續再用大愛建立器官捐贈資料庫,以高明的醫術、無染的醫德,進行腦細胞、腎臟、肝臟、肺臟、心臟、胰臟移植。
作為醫療志業後援組織的「慈濟人醫會」,立足台灣更放眼國際,隨著海外賑災的因緣,將醫療的大愛伸及菲律賓、印尼、越南等普遍缺乏醫療的國家,執行包括外科手術在內的全科性義診服務。海外由人醫會組織的十七個分支會聯絡處,已建立成一個有組織、有系統的全球醫療服務網 ──「全球慈濟人醫會」,以落實「大愛無國界」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