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書面資料專訪照片專訪影音訪問心得回上一頁

 

 

 

 

 

 

 

 

 

 

 

 

 

 

 

 

 

 

 

 

 

 

 

 

 

 

 

 

 

 

 

 

 

 

 

 

 

 

 

 

 

 

 

 

 

 

 

 

 

 

 

 

 

 

 

 

 

 

 

 

 

 

 

 

 

 

 

 

 

 

 

 

 

 

 

 

 

 

 

 

 

 

 

 

 

 

 

 

 

 

 

 

 

 

 

 

 

 

 

 

 

 

 

 

 

 

 

 

 

 

 

 

 

 

 

 

 

 

 

 

 

 

 

 

 

 

 

 

 

 

 

 

 

 

 

 

 

 

 

 

 

 

 

 

 

 

 

 

 

 

 

 

 

 

 

 

 

 

 

 

 

 

 

 

 

 

 

 

 

 

 

 

 

 

 

 

 

 

 

 

 

 

 

 

 

 

 

 

 

 

 

 

 

 

 

 

 

 

 

 

 

 

 

 

 

 

 

 

 

 

 

 

 

 

 

 

 

 

 

 

 

 

 

 

 

 

 

 

施鎮洋先生專訪

專訪書面資料

時間

92年11月9日

14:00~17:00pm

地點

施鎮洋先生家中

出席

人員

呂孟蓬、林松甫、郭志昌、李育寧、林芷瑜、施佩吟、許為策、許禎庭、陳威庭、陳偉皓、粘雨澄、粘鑫、楊圳煌、劉予涵、蔡尚淳、蔡毓文

專訪

對象

施鎮洋先生

研究

時數

 48小時

填寫人

呂孟蓬  

專訪內容

呂老師

        各位小朋友,廟宇木雕建築是一門藝術,不論傳統建築修復技術、龍山寺、城隍廟古蹟修復方面、傳習計畫之人才培訓,皆有相當貢獻,且傳統木雕作品普及台灣各廟宇。

曾在民國八十一年,榮獲教育部第八屆「民族藝術薪傳獎」,承襲大陸泉州派雕法,木雕作品蘊含文化內涵,從雕工中可見嚴謹、平穩雕刻法,能夠運用細膩刀法,刻劃人物、花鳥神韻栩栩如生。

        很高興能夠訪問「施鎮洋」老師本人!!感謝老師接受「鹿港囝仔隊」採訪,這是代表學校贈送老師禮物。(贈送禮物並合影留念)

施鎮洋

先 生

      歡迎鹿港國小師生拜訪,既然你們願意花時間聆聽關於木雕相關事,就讓我說給你們聽吧!!

林老師

小朋友,你們要聚精會神注意聆聽,並將重點的地方記錄下來喔!!

施鎮洋先 生

今年虛歲五十八歲,在鹿港長大,繼承雕刻家業,有興趣從事此份工作,跟著哥哥和父親在廟宇工作;獲得「民族藝術薪傳獎」,當然是很高興,也是新的肯定,得獎以後對於雕刻工作特別加油,當然沒有得獎也沒有關係。

以前傳統是小朋友的父母親帶小朋友來到師傅的家裡面跟師傅說,請師傅教這個小朋友傳統藝術,現在因為時代轉變,學習對象是有興趣學習的人,或者是學校老師;當學校老師有興趣學習,就會將他所學的利用上課時教給小朋友,雖然小朋友不可能實際去雕刻,若能讓小朋友早點接觸傳統藝術的相關木雕觀念、概念,能夠散播種子那就夠了。

        等一下,爺爺就示範雕刻技術過程讓你們瞭解;我先說到這邊,現在你們儘管發問!!

蔡尚純

請問施爺爺您當初為何會走上「木雕」這條路? 

施鎮洋先 生

雕刻是我從小的興趣,當然也是家裡上一代的職業跟雕刻有關係。我像你們的年紀就開始接觸,所以很早就產生興趣,當然有興趣還不夠,還要投入,最主要是環境,所以我就投入雕刻這一行業,投入相當多的心力,當然會有一點小小的收穫,就是所謂的成就。

劉予涵

請問施爺爺跟隨著有「神刀」之稱的父親學習雕刻,印象中他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給您什麼影響呢?

施鎮洋

先生

 

        我更正一下,資料有一點錯誤,我的父親並不是「神刀」,鹿港有一個稱為「神刀」的師父也一樣姓施,但是跟我沒有關係,他是雕神像的,我的父親是做廟的設計。

我學習很方便,我父親在教的時候非常的嚴謹,因為他是日據時代的人,也可以這麼講,所以他教非常的嚴格、敬業,影響到我往後對雕刻的態度;學習過程難免會有小差錯,當父親也是師父時,就會有嚴謹的態度導正,不會說是自己的小孩就特別溺愛,有時「愛之深,責之切」,難免會覺得不好受。

        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沒有歷經以前那種訓練的過程,就不會有我今天這種成績,所以我順便在這裡提到,如果老師很嚴格的話要很高興才對。 

林芷瑜

請問施爺爺,您歷經怎樣的學藝過程呢?

施鎮洋

先 生

       十歲左右就接觸傳統建築,接觸等於實際操作,那個年齡還在念國小,已經跟隨父親接觸到傳統木雕工藝,從此便對於傳統的藝術產生濃厚的興趣。

從十歲開始有一個想法,如果將來能成為雕刻家的話,一定很不錯,當心裡面產生這種想法時,會特別注意雕刻相關事情,直到離開學校沒有唸書時,就實際去參與這個工作,剛參與的時候當然是先學習模仿,磨工具、再學會雕刻簡單的,漸漸地雕比較繁雜的,經歷由淺入深的學習過程。

比較不一樣的就是我利用很多的時間,投入在雕刻這個工作上面,比如說一般來講一天工作八小時的話,我大概不只八小時,吃過晚飯以後還會再去動一動;興趣是工作的原動力,興趣濃厚原動力就非常充沛,所以非常投入,學習的過程幾乎比一般師父還要長,時間投入比較多,感覺比一般人在學習速度要快一點,不過話說回來,那種速度是一天和一天做比較的。

後來到一個階段性,在雕刻這個領域,名氣越來越大,記得二十幾歲就擔任工程雕刻工作,三十幾歲名氣就很大了,四十左右就去文化局開始教人家怎麼雕;每一階段都是機緣,那時彰化文化中心辦鹿港雕刻名家聯展,剛好被邀請,當時只邀五個,一個是李松林、一個是他的兒子,算起來連我是五個,量比較多的是李松林老師,他年紀增長我許多,那個時候他是大師,而我只有一點小名氣,且年齡上也差他太多了。

所以那一場展覽,表現出初生之犢不畏虎態度,結果反應很好,恰巧那時剛好雕刻比較大件的作品,如城隍廟的神桌是大件木雕,在展覽場呈現相當大的氣勢,讓人家感覺雖然創作者年齡不大,作品卻能這樣呈現,吸引了眾人目光。

所以在那場展覽之後隔年,文化中心就邀我在那邊開課,從那個時候開始連續教十幾年,教過很多國中、國小老師,且當時瀰漫一股學習風氣,很多人都會利用禮拜天去報名參加雕刻,可以說那段時間的付出相當有意義。播了很多種子,不是在意成果怎樣,而是在意有沒有做灑種子的動作,不論種子有沒有萌芽、成長,我想它都是有效果的,如果老師願意教授學生,關於傳統藝術的觀念那就夠了,等於我教他就沒有白費,不一定要教小朋友去雕,因為那個過程很繁雜。

陳威庭

請問爺爺您作品的特色是什麼?

施鎮洋

先 生

        我的作品特色其實沒有什麼特色,我剛才講的我很敬業,我對每一件作品的態度就是非常的認真和謹慎,每一件作品要讓它完成,我們都有一個類似品管的動作,所以我們的作品每件出去都是我們認為很滿意的東西,不好不能送出去,不要想說送鈔票就沒事了,那是錯誤的。

每一件事情完成的時候,都要用一種相同的態度去面對它,我可以這麼講,我的作品沒有什麼特別,因為我對每一件作品的態度都一樣。

上一次的龍年,也就是十幾年前,那今年是羊年了,剛好台北圓山動物園搬新家,搬到木柵動物園,龍年之前是兔年,木柵動物園,到鹿港來找我說,動物園少一條龍,想請我幫他們雕一條龍,那我當時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義,因為動物園裡面龍是沒有辦法養的,其實龍是想像的。

我接到這個任務時心裡面就覺得這個事情很有意義,一定要把它雕成很漂亮,因為我怕如果雕不好的話,去看的小朋友會產生誤導,你們想說龍一定很漂亮,如果你們到動物園看的時候,龍不漂亮會破壞你們的印象,所以我做這一條龍的時候就不計成本,很認真的做,當時做好以後受到很多的讚賞,其實下了很多功夫。

        木柵動物園對象是全國小朋友,已經十幾年了,我有時候去看的時候還是覺得很滿意,因為我自己覺得說沒有對不起全國的小朋友,這是值得一提的,那麼下一次如果你們去木柵動物園參觀,別忘了參觀放在正門進去的教育大樓,有一個門是往地下室走,地下室是恐龍館,一進去標本館,就在盡頭的地方,這一條龍有兩丈多,可以留意欣賞,若有意見的話再來找爺爺。

許禎庭

請問施爺爺,創作木雕時最重要的元素為何?

施鎮洋

先 生

        創作除了吸收新知識之外,必須運用工作經驗,融入一些新的知識,再透過雕刻的方式,把它呈現出來,這是一般創作的過程,嘗試在創作過程中,不斷的充電,吸收新知識,必能產生新點子。

         融入舊有的傳統藝術,如果是傳統就不叫創作,受到傳統藝術的洗禮底子比較紮實,如果沒有知識而一直想要創作那是不可能的;有時候面對一件新的東西,速度慢一點,如果說創作的過程每次都很快,那就很奇怪。觀賞表演藝術也會有幫助,比如說去看戲劇表演,西方的音樂會也對你都有幫助,在無形中給一種新的原動力。

楊圳湟

請問施爺爺,創作作品時的靈感來源是如何產生呢?

施鎮洋

先 生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原始材料之素材有時會激發我產生新點子,透過素材、工具,以及當時激盪出的創作理念,會呈現作品最佳之狀態。

施佩吟

請問爺爺,雕刻時木材該怎麼選擇呢?

施鎮洋

先 生

        選擇木材是一門學問,分為針葉樹和闊葉樹兩大類,這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區別比較針葉樹和闊葉樹不一樣的地方讓你們了解,針葉樹的成長較直,這種木材橫向較脆弱,闊葉樹種則橫向發展較多,且方便雕刻,做為雕刻材料應選擇闊葉樹比較好,尤其是樟木,它的纖維走向有韌性,當雕刻材料也比較方便,質感相當漂亮。

粘鑫

爺爺,請問雕刻技術怎麼分類啊?分成哪幾類呢?

施鎮洋

先 生

        雕刻可以分為陰刻,透雕會透光,浮雕不透明,雕圓柱體的雕刻,專業性的話題,工法之外還有圖案的類別,有人物、花鳥、走獸、水族、幾何圖案造型等變化。

陳偉皓

請問施爺爺,雕刻時的步驟、流程大致是如何?

施鎮洋

先 生

        準備材料、圖案設計,透雕用線器材鋸一鋸,浮雕把留白部分鋸掉,打粗胚是雕刻的先前步驟,再做修飾,加工美化,上漆用刷子去修或噴漆。

許為策

那雕刻時有無特別的禁忌或習俗?為什麼呢?

施鎮洋

先 生

        雕刻的東西要找良時吉日做開工儀式,雕刻品不能隨便亂丟,更不能在上面跳,這是禁忌,材料上面不能用到不乾淨的東西,要保持乾淨,材料的乾燥度要夠,乾燥度不夠的話,東西會裂開這樣不好。

粘雨澄

請問施爺爺,創作的過程中是否有遭遇過挫折或瓶頸呢?如何去突破?

施鎮洋

先 生

        難免會碰到挫折或瓶頸,有時候會遇到難處理,木材雕刻後與原先想的不一樣,雕刻到一半發現木材有缺陷,採取兩種方式,盡量修整木材不好的地方,或是將圖案重新設計,改變到作品完全讓人沒有感覺。

臨時變更時,工作經驗老道應付這種情形比較輕鬆,出問題的地方想辦法解決,教學相長,經驗豐富解決的時間較短,一個理念作品不能做到一半就丟,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它成為一個作品。

        自己設計呈現變化比較簡單,要如何讓東西和原本想的相差不大,紋理變化好好利用也可成為優點,並加以變化原本的構想。

李育寧

        爺爺投身於木雕這項藝術這麼多年以來,覺得木雕是否跟著時代進步而有什麼變化呢?

施鎮洋

先 生

        其實傳統可以加入新觀念,把傳統特色融入新觀念,變成新的,有新的理念加下去,對新鮮人有吸引力,要在傳統中求上進,東西比較跟生活接近,比較有市場。

當傳統藝術跟生活在一起,雕刻跟生活脫節了,以前筷子、飯匙、桌子、床、書櫥都要刻,現在都不用刻,補救的辦法就是做一些,可以掛在牆壁上的,如藝術欣賞的東西,讓我們跟雕刻有接觸的機會。以前是生活化,現在是藝術化,退而求其次,雕刻這個工藝變成藝術欣賞,這個行業如果要永續的話,一定要和生活接合,否則無法長久,如果能當成生活當中的必需品使用,必能跟生活密切結合。

蔡毓文

請問施爺爺從事「木雕」至今,有沒有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為什麼呢?

施鎮洋

先 生

        城隍廟的浮雕,很少有這種作品,將人生的過程反應在上面,在年輕的時候有一股衝勁想將東西做的好,不能用機器,一些比較值得懷念的創作品當然是有,十分鐘將靈感抓住,之前沒有人表達的方式,我用新的理念去表達反應在作品上面,如祥龍、獻瑞、鳳麟,龍鳳是陰陽,龍是權威、鳳是吉祥,用新的手法,一部份留空白讓觀賞者想像,反應兩極化,接受者覺得很好,不接受者覺得怎麼會這樣,沒有所謂的對錯,藝術本來就這樣。

        用很少時間去雕這兩個作品,後來這兩件作品反應很好,加入色彩去表達,將兩種手藝結合,一個雕刻品中有複合體裁是新的觀念。

粘雨澄

請問施爺爺在獨立面對承包傳統木雕製作的歷程中,是否有遭遇到困難呢?是如何克服的呢?

施鎮洋

先 生

        獨立面對承包傳統木雕製作時往往會遇到工程費用、成本不夠等問題,且承包工程因為進度的關係,自己要投入多一點,有名氣之後,更加愛惜羽毛,運用之前承包工程的錢做為創作資金。

許禎庭

請問施爺爺擔任「文化資產維護學會理事」,對於寺廟的「古蹟維護」有什麼看法呢?

施鎮洋

先 生

         文化資產維護學會」從事推動並維護文物古蹟保存工作,都是站在關心文化的立場做事情,透過這樣的民間團體努力做事,彌補政府對於傳統工藝維護的不重視。

郭老師

請您實際操作示範雕刻技法、製作流程步驟讓學生瞭解吧!!

 

(師生聚精會神觀賞老師示範)

佩吟

雕刻木材密度、色澤是如何選擇的呢?

施鎮洋

先 生

好、壞選擇是用看的;通常用檜木、牛樟。當你們事情懂很多時,再說深入一點會比較容易懂。

呂老師

透過老師講解示範傳統木雕過程,相信你們有所認識;藉由欣賞作品能夠瞭解創作背後動機喔。

施鎮洋

先 生

原材料造型原本就如此,透過圖案設計來雕刻,這就是創作品,造型沒有第二件,這件作品是『玉兔迎蟾』,是講中秋節月亮的故事,兩隻兔子、芭蕉、蟾蜍、桂花,月亮那邊有吳剛伐桂樹,故事是這樣,畫面就是這種景象,作品名稱叫做『玉兔迎蟾』是傳說,有影沒,不清楚。嫦娥偷吃長生不老之藥,飛向月球,另一傳說,受到玉帝懲罰,變成蟾蜍,跑向月亮那邊,廣寒宮有個名字,稱之為「蟾宮」,月亮宮殿稱之為「蟾宮」。

林芷瑜

木雕通常使用何種花鳥作為雕刻題材呢?

施鎮洋

先 生

        雕刻題材中所使用之鳥類、動物,基本上是取吉祥意味,或是依照時序「春、夏、秋、冬」發展所製作。有時會使用杏花,它代表杏壇(教育)意思;而「杏林報喜」作品,說明了科舉時代,中舉招待,杏林之宴是好事。

陳威庭

請問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欣賞到您的雕刻作品呢?

施鎮洋

先 生

        你們可以到彰化城隍廟,那邊有個大件大木作作品,以及鹿港城隍廟古蹟維護作品,十宜樓那邊作品也可以過去參觀。

林老師

        您對創作的執著與文化傳承的信念,頗受各界好評,都是我們後輩晚進學習的好榜樣,請老師勉勵小朋友幾句話吧!!

施鎮洋

先 生

        其實我是盡職業的本分,無私的奉獻,傳給想要的人;不要怕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技術,要對自己有信心,透過努力灑下薪傳種子,必能獲得無形喜悅與收穫。

郭老師

        小朋友,聆聽老師分享後相信你們收穫相當多,再次感謝老師接受專訪,向老師說聲感謝的話吧!!

大 家

(與老師合影留念後感謝老師經驗分享)

 

 

專訪照片

   

   

   

  

 

專訪影音
剪 輯 檔
完 整 檔
《以上兩個影音檔皆為wmv檔,請使用MediaPlayer觀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