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學藝過程 創作理念 作品欣賞 後繼有人 回上頁

 

 

 

 

 

 

 

 

 

 

 

 

 

 

 

 

 

 

 

 

 

 

 

 

 

 

 

 

 

 

 

 

 

 

 

 

 

 

 

 

 

 

 

 

 

 

 

 

 

 

 

 

 

 

 

 

 

 

 

 

 

 

 

 

 

 

 

 

 

 

 

 

 

 

 

 

 

 

 

 

 

 

 

 

 

 

 

 

 

 

 

 

 

 

 

 

 

 

 

 

 

 

 

 

 

 

 

 

 

 

 

 

 

 

 

 

 

 

 

 

 

 

 

 

 

 

 

 

 

 

 

 

 

 

 

 

 

 

 

 

 

 

 

 

 

 

 

 

 

 

 

 

 

 

 

 

 

 

 

 

 

 

 

 

 

 

 

 

 

 

 

 

 

 

 

 

 

 

 

 

 

 

 

 

 

 

 

 

 

 

 

 

 

 

 

 

 

 

 

 

 

 

 

 

 

 

 

 

 

 

 

 

 

 

 

 

 

 

 

 

 

 

 

 

 

 

 

李松林

研究者

 

                       呂老師、許禎庭、許為策、劉予涵、蔡尚淳

簡介

 

        民國前五年李松林生於鹿港木雕世家,自十三歲開始跟隨二伯父世順公學大木作傳統建築木雕技術,在傳統藝術家族薰陶之下,開始參與製作鹿港辜家家具、案桌雕刻工程,十八歲著手進行鹿港天后宮重修的木雕工作。

        早期多從事寺廟設計大木作工作,鹿港天后宮、鹿港龍山寺、通宵媽祖廟、三峽清水祖師廟、清水觀音亭等各廟宇或建築,皆可見大師的木雕作品蹤影。

        木雕技藝除了表現在傳統寺廟建築或廟宇外,曾在民國四十九年,協助製作台灣天主教友呈獻給羅馬教宗若望廿三世的加冕「祭台聖體龕禮物;甚至應紐約世界博覽會邀展,雕刻了「指南車」、「繅絲」、「造紙」、「印刷術」等中國四大發明。

        邁入中年才致力藝術創作,「甲子熙年」模擬竹編蟹匣為

膾炙人口的作品;作品能夠切實表達傳統建築藝術精隨,也能夠運用多元題材進行創作,融合新舊木雕藝術特色,賦予作品新氣象,可稱得上是鹿港傳統木雕藝術執牛耳之鼻祖。

         畢生奉獻在傳統木雕領域中,其付出獲得各界評審青睞,榮獲國家民族藝術藝師,以及第一屆薪傳獎得主頭銜。

 

 

生命史

1907年

丙午十二月十五日出生於鹿港

1918年

母歿,從二伯世順公學藝雕刻

1920年

世順公逝世

1921年

1)玉如意彩牌雙龍(現藏於鹿港民俗文物館)

2)參與鹿港辜府家具、案桌雕刻(現藏於鹿港

          民俗文物館)
(3)
從陳鐘期先生侍讀,侍父參與埤頭陳家大厝

          興建

1923年

1)父于澤公歿,赴嘉義、台中南屯庵堂等地

工作

2)鹿港許家『謙和行』雕刻案椅家飾眠床

3)玉琴軒彩牌(收藏於鹿港溫王爺館)

1924年

重修鹿港天后宮(工作歷經四年時間)

1927年

與劉玉琴女士結婚

1928年

長子錦標出生

1930年

1)設立木器行

2)次子秉嶽出生

1934年

長女朝鐘出生

1935年

新建鹿港黃慶源家花園「金銀廳」

1936年

1)作品參展日本臺灣博覽會

2)玉如意彩牌(番花草)

3)雕刻彰化楊府家具設備

4)次女郁遠出生

5)六叔世牆公逝世

1937年

1)員林媽祖廟案桌、九龍匾

2)重修彰化孔子廟

1938年

1)鹿港天后宮三川雕刻

2)三女秀燕出生

1939年

重修鹿港龍山寺

1942年

三男秉業出生

1945年

鳳山開漳聖王神轎

1946年

四女月雲出生

1947年

元長鰲峰宮神轎

1949年

1)四男秉圭出生

2)重修通宵媽祖廟

1953年

重修三峽清水祖師廟~長福巖(斷續工作四年)

1954年

草屯手工藝研習班教師(現改制為台灣手工業研究所)

1956年

清水觀音亭(紫雲巖)供桌

1957年

台中醒修宮鳳輦

1960年

1)承製臺灣天主教友呈獻羅馬教宗若望廿三世

加冕禮物祭台聖體龕等

2)重修鹿港龍山寺

1961年

苗栗岳王廟神龕人物堵

1962年

1)台中醒修宮案棹

2)萬華天主教堂祭台聖體龕

1964年

應邀雕刻中國四大發明一指南車、二繅絲、三造紙、四印刷術於紐約世界博覽會展覽(目前藏於美國紐約聖若望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1965年

1)鹿港奉天宮大楣雕刻(封神榜入物)

2)鹿港天主教堂祭台聖體龕,堂弟德冰逝世

3)堂兄煥美逝世(煥美原名美,為世順公哲嗣)

1966年

溪州天主堂祭合神籠

1968年

田中修女院祭台

1970年

鹿谷天主堂祭台

1971年

1)曰月潭慈恩塔匾額

2)豐原新萬仁林家神龕

1973年

耶穌十四苦路浮雕像

1974年

台北孔子廟崇聖會贈送琉球孔子廟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1975年

鹿港天后宮大殿案棹

1976年

1)台中孔子廟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

2)埔鹽四聖宮神房

1977年

鹿港奉天宮案棹

1979年

1)台北艋舺龍山寺案棹

2)「忠孝廉節」屏風作品,由彰化縣農會呈獻

祝賀 總統、副總統當選周年紀念

3)台中建府九十週年木雕展

4)彰化孔子廟匾額

1981年

1)自雕像(配合臺灣製片廠拍攝:

「雕刀泥土親情」影片而雕)

2)台南元天宮案棹

3)鹿港青年商會木雕研習班指導

1983年

彰化文化中心鹿港木雕聯展

1984年

1)「甲子熙年」作品由臺灣省農會呈獻祝賀

蔣總統經國先生蟬聯就任

2)十八羅漢群像

1985年

教育部首屆薪傳獎

1986年

1)省立博物館收藏十餘件

2)「一一珠璣」應邀故宮從傳統中創新當代

藝術 嘗試展(「一一珠璣」係雕刻河濱石上

         十一隻毛蟹)

1987年

1)中央圖書館收藏雕刻于右任先生巨聯

2)人生四暢作品(四暢係四種舒暢姿態)

3)中華民國七十六年文藝季彰化美術家聯展

1988年

應邀國立歷史博物館木雕個展

1989年

榮獲教育部「國家重要民族藝術藝師」

1991年

七月起在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執行傳統木雕傳藝工作

1995年

八月,與幼子秉圭,應太平洋基金會邀請,父子聯展於美國波士頓及羅德島

1996年

美國波士頓與羅德島巡迴展出

1998年

七月十三日逝世享年九十三歲

 

學藝過程

 

         在藝術家庭耳濡目染下,十一、二跟隨伯父學藝,三年藝滿出師。八歲那年,獨當一面承擔鹿港天后宮重修木雕工程,不畏艱難展現出眾功力,過程中訓練自我勤奮精神,年紀雖輕表現相當傑出,在台灣木雕界佔有一席地位。

        漫長七十年木雕生涯,擁有得天獨厚運刀自如的能力,能賦予傳統技藝新風格,憑著誠懇的敬業態度,在同行中脫穎而出。

透過寺廟建築的雕刻、附屬於家具的裝飾、佛道宗教信仰的神像、純欣賞用的雕刻、實用的桌椅、匾額、屏風等多元題材進行創作。         

        使用樟木進行雕刻,先在紙上設計樣稿,依據樣稿鑿出胚模,雕刻過程除了以之前稿樣為設計範本,仍需依據實際狀況作調整,作品有了初步雛形後,再進行細部的修飾工作;過程既費時也需耗費相當體力,仍舊可以獨立負荷此工作。     

 

 

創作理念

 

 〈1〉「蟹匣」系列作品,展現生活趣味美感:

        捕捉海邊螃蟹蹤影,「蟹匣」為題材進行創作,運用雕刻刀作為畫筆,刻劃出自然生動的真實畫面,如何藉由生硬木雕素材展現生物活潑生動情景,除了考驗雕工技術外,也訓練自我提昇敏銳觀察能力。

〈2〉「十八羅漢像系列創作:

         以中國佛教雕刻史上的羅漢為創作題材,閱讀相關書籍瞭解中國人物畫的造形後,掌握羅漢特性運用乾淨俐落刀法加以詮釋,採取「粗中帶細」的手法,透過初雕胚模的大刀闊斧,或是最後修飾時的精雕細琢方式,表現清奇、古怪雕出法力無邊、救苦救難的佛中人物。

        反映對象的精神,有時為了突出特別的形象,呈現一粗一細的對比;在傳統的基礎上自行獨創,變化出自己的獨特風格。

〈3〉創作取材自常民生活:

         觀察鄉間常民人物之「掏耳」、「撚鼻」、「抓背」、「伸腰」等姿態動作,運用精練刀法,刻畫詼諧人生百態,創作出「人生四暢」作品。

〈4〉訓練自我自行繪稿能力:

         從事藝術創作,經歷民間工藝的師徒相授制度,學習基本雕刻技法,過程中思考如何表達高層次的創作理念,以及藉由作品傳達自我意念,體認到「創稿」自我修行能力,透過木材形式特質,創作出抽象具象造型,捕捉建築物本身之靈魂所在,賦予建築美感。

〈5〉傳徒授業「四點金」本事:      

         創作過程中不斷思考如何掌握傳統精隨肌理,思索唯有透過
       
傳徒授業教導「人物」「花鳥」、「博古」、「雜碎」等基本木雕本事,透過薪傳工作讓更多人了解傳統民俗木雕工藝之美。

 

 

作品欣賞

 

左進燈尊者右觀經尊者

伏虎尊者

老子騎牛

人生四暢-伸腰者

人生四暢-撫鼻者

進果尊者與達摩尊者

壽星

進花尊者與慎思尊者

 

 

後繼有人

李秉圭先生

        身為李松林老師的嫡親後代傳人,童年就在傳統木材香味中長大,耳濡目染再加上自身對木雕有濃厚興趣,偷偷趁著中午大人休息拿起雕刻刀學習初級雕刻手法,雖不免遭到大人譴責的語言,仍舊不後悔走上傳統木雕一途。 

         在師承主軸制度下,父親擔任他二十餘年的技術指導、心靈輔導角色,學習過程有親人從旁協助,降低許多摸索過程;面對傳統工藝式微,在父親辭世後,不畏宿命繼承父業,除了培養自我勤讀中國文史詩詞、勤練一手好書法、國畫能力,以及雕刻傳統廟宇建築、中國民間佛教人物,也不斷思索運用純熟精練的刀法刻工,創作出具有個人風格的藝術創作品。

 

   

生命史

 

1949年

出生於鹿港

1976

任台中孔廟神位之施工設計

1979

任彰化孔廟先儒先賢神位施工設計

1981

1 受聘中國傳統藝術研習班教師

2 獲台灣省主席藝文獎

1984

參加鹿港傳統建築雕刻名家作品聯展

1991

教育部實施「民族藝師李松林藝術薪傳計畫」,協助李松林藝師教學生至民國83年止,長達四年時間

1993

(1)    彰化縣立文化中心舉辦木雕個展

(2)    受聘台灣省雕刻業職業工會聯合會雕刻訓練班教師。

(3)   李秉圭中國歷史人物木雕全省巡迴展分別在

台中、新竹、桃園、基隆、高雄、台北等

縣市舉行

4)台灣藝術博覽會展出中國歷史人物木雕作品

1994

「鍾馗」作品為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典藏

1995

(1)    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開館展

(2)    台灣當代木雕藝術全省巡迴展

(3)    美國波士頓華僑文教服務中心展

(4)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波士頓分會文化

講座演講

(5)    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展

(6)   美國波士頓大學藝術學院木雕系受邀授課,

並做現場示範雕作

(7)   美國羅德島強森威爾遜大學展,並受邀講學

及雕作示範

(8)   美國緬因州大學院校及僑界藝文人士受邀作

            學術交流

1996

「菩薩」作品由苗栗三義木雕博物館藏。

1997

〈1〉彰化師範大學老人學苑木雕教師。

〈2〉 台灣省第二十屆中興文藝獎木雕類得主。

〈3〉  第五屆「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木雕類

            得主。

1998

(1)    名列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

2 美國傳記協會終身成就獎。